序言:
关于主要男性角色的个人剖析,纯粹是我个人一家之言和个人偏好。恐怕大多数女性读者初读源氏物语,对男性人物的丰富程度很是愤恨,如同后宫文一样,大大小小,性格各异,哎唷喂,我全都要.jpg。但若果把情感注入阅读中,能感遭到的是物哀的极至------致郁,感受到平安时代男性惨剧的一生。全书基本形态是一到两个章回主要描写一个女人的故事,整本书截至到云隐一回,出现了诸多男性角色,在我眼里女主是姑表妹俩,一前一后,一暗一明,随着时间线加快暗线承继明线,一位谢幕,一位迈向前台。第一位女主藤壶女御是全书最完美的男子,其实大多数描写都是明线,但她却是影响光源氏这一生的那种男人,比起阴姬还重要。由于她的存在,影响的不仅仅是源氏的爱情线,三人的政治生命更是牢牢地绑在了一起。源氏前半生仍然在追逐着她,身分之差,让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发展成为精典的感情惨剧。柔妃,更应当称她为若紫。若,幼、嫩;紫,上位之人,即藤壶女御;若紫,小藤壶,一开始作为她的影子而存在,为光源氏而活的完美女人,贯串了源氏大半生直至死亡,让源氏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寄寓。
如同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说的最敬佩三个半江湖人物一样,此书中我最喜欢两个半女人角色,三人即藤壶女御、六条妃嫔,半个是葵姬。四人的共通点,长相秀丽,优雅有才气,都是年长源氏几岁,好吧,即使大家说我是萝莉控我也不会承认的。在我看来他们最大的特征是思想上更成熟,也更接近现代人的感情观。并且在平安时代,绝大多数男性的感情注定以惨剧为结局,两人也逃不脱这个命运。
藤壶皇后——紫藤花开敛光华,最完美男人,最苦闷的人生。
先简单介绍一下藤壶皇后的生平。藤壶皇后,比源氏年长五岁,是先帝先皇后所生的四公主,按书中推测,她生下后没几年,父母先皇就逝世,在桐壶帝即位后,和妻子定居宫外。直至约莫14岁左右父王去世,被弟弟刑部卿郡王送入桐壶帝的后宫成为藤壶女御。藤壶女御与源氏日久生情,直至她23岁的夏天省亲在家,和源氏一夜痴缠,第二年五月生下了皇子,七月被册立为皇后,同时父亲被册立为太子。26岁时随着退位的桐壶帝迁往后院,28岁时桐壶院病逝,被源氏突袭侵扰后,29岁落发出家,34岁时父亲即位为冷泉帝,封赠院司,37岁春病逝。
若果以花喻人,这么紫藤花非藤壶皇后莫属了,紫藤花花语正是深深的想念和执著的等待。紫藤花的颜色本身就是甜蜜的红色,神秘而富于特色,也是代表着一种甜蜜的情结,正是因为这一种眼巴巴的执念,让它自己遭到重伤。藤壶皇后就是那束紫藤花,她对源氏的爱沉静而内敛,在禁忌和痛楚中只身等待,也正是这份情感和罪业让她身心备受折磨,英年病逝。同时,藤壶皇后是书中最尊贵的男子,白色这些平安时代的最高贵典雅的颜色也只有她能配得上。
藤壶皇后是完美的,她是源氏物语中所有男子都难以跨越的一座大山,她的身影映照了全书所有男子,无论是从六条妃嫔、紫姬、还是三公主,都逃不开她的影子,她是书中最完美的女性,她不单单是有惊人的美艳、高贵的身分,更富于卓越的政治眼光和能够和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比起女主阴姬身分低贱的“缺陷”,身分尊贵的藤壶皇后甚至还替源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冷泉天皇。就如源氏的“光华”与藤壶女御的“昭阳”称号,珠联璧合闪亮正殿,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象。在我眼里,藤壶皇后却是全书中最痛楚的男人。
下边,我从她的多重身分上来剖析这个优雅优雅男子的孤寂人生。
作为女性,她的一生都是苦闷寂寞的。
从大概14岁初入宫闱就得到桐壶帝宠爱,桐壶帝此时早已三十多岁了,这些宠爱只不过是桐壶帝追逐着源氏妈妈桐壶更衣的影子而形成的虚幻,甚至还参杂着浓重的政治结盟的口感。以藤壶皇后的聪明,她很清楚的明白这不是感情。不过,假如没有感情,她能在正殿平平淡淡地过完下半生,然而她命中注定喝下了一剂所有女性就会上瘾的毒药——和源氏的相遇。
那是她第一次遇到源氏,在飘满紫藤花瓣的飞香舍中,丫环们引着年幼的源氏公子走入了内堂,那小孩一身童子发式,童发夹成“总角”,左右分开,在耳旁挽成双髻,鲜艳甜美。桐壶帝对着她说道:“你不要厌烦这小孩。你和他儿子异常肖似。他亲近你,你不要觉得无礼,多多地怜惜他吧。他父亲的声音笑貌,和你十分相像,他自然也和你十分相像。大家三人作为父子,并无不相称之处。”她好像看见了那小孩的耳朵里闪动着同样炙热的光芒。自此,二人一起读书、游戏,情同父子。同样丧失丈夫和后援人的她们在尔虞我诈的正殿抱团烤火,抵挡着弘徽殿女御的责难,一步又一步,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近,她意识到这早已不是单纯的父子、姐弟之情了,那小孩亦如是。总算源氏成年了,行了及笄后二人就不能再碰面,紧接着左重臣招他为婿,她总算可以松了一口气,但却有莫名的心碎,那是种遗失了心里至宝的巨大失落。那小孩,如今应当叫他光华公子,却仍然常住正殿,一次又一次,光彩迸发的光华公子演奏着低沉琴声伴着优雅雅丽的昭阳妃嫔撩动着筝弦发出的天籁琴音,让人痴迷难以自拔,而层层叠叠的凄楚如浪潮般涌上心头,敲打着心房。只有她晓得光华公子在等一个机会,等她松口的那三天。年复一年的等待过去了,她内心炽热的情感在日积月累中壮大,总算战胜了理性。23岁那种夏天晚上,她拥抱着18岁的源氏,彻底醉了。如梦亦如幻的一夜贪欢让二人坠入了无边焦虑中,她怀胎了。在战战兢兢中她生下了源氏的女儿,却被桐壶帝立为下任太子,自己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桐壶帝的这份恩情,她今生都难以感念,却还给他戴了顶绿军帽。如履薄冰地渡过了5年岁月后,桐壶院逝世了,她内心的怨恨和抵制越累越多,面对源氏疯狂的告白,她绷紧的神经总算崩溃了。局势吃紧,29岁的她,为了保全所爱的人,袅袅青丝落地,她试图掐断情丝,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三年后,隔帘看着正式远行须磨的源氏,她不禁思绪缭乱,却装作冷漠无言。一封又一封往来于须磨和京都的密信倾诉着彼此的深情。在孤寂的佛堂中挨过那段身心俱疲的时光,源氏回去了,她们的女儿也总算登上王位,她太累了,愿望已了的她总算才能休息了,37岁的藤壶皇后其实还是盛年模样,心早就千疮百孔,她带着赎罪的心,离开了她思恋着的人,如樱花般随风飘荡。
美丽、高贵、坚强的藤壶皇后是源氏一生所跟随的太阳,也是永远得不到的妻子,却如金乌月兔一个在晚上一个在夜晚,永不能真正并立于世间光明正大,身分差别的鸿沟让二人陷于不伦恋的痛楚深渊。和源氏贪欢一时出轨生子,更是让她内心道德的抗议未能宽恕自己。她和源氏的爱情是本书所有惨剧的开始,她未能甩掉身分的桎梏,也难以忘怀炙热的情感。二人身在咫尺时却如隔天涯,身在天涯时又心近如咫尺,这一份孤单和痛楚,她背负了一生。藤壶对源氏的爱情始终都是深藏心里的,一直深埋书里众多细节中,紫式部提及藤壶的情感也都是闪闪灼灼异常吝啬笔端,书中提到更多的都是藤壶的忧愁和苦痛,直至须磨一回,我们就能看见她内心的炙热情感,克制、理智。由于局势的须要,这副身分的桎梏是不能被打破,注定她选择只身离去。
薄云夕照山樱色,光华迷蒙影无踪。
遗恨千年空对月,梦回人去泣酷暑。
作为妻子,她是不道德的。
无论作为是她名义上的父亲源氏,还是真正的父亲冷泉帝,一个是与之发生了违反伦理的情感,另一个则是悖德之情诞生的结果。
禁忌,这是源氏和藤壶二人关系的关键词。对于源氏,她是君,他是臣;她是母,他是子。从封建社会地位上来讲,藤壶在和源氏相处过程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这也是她和书中所有其他女人的最大区别。无论是阴姬、明石姬、六条妃嫔等等,都是被动的接受源氏的告白,惟独藤壶在和源氏互动之间仍然抢占主动权。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便是身分地位。藤壶和源氏的父子关系以及皇后对皇帝的君臣关系,这是封建时代的绝对禁忌,因而源氏在桐壶帝逝世之前根本不敢耍赖。至于三人之间何时打破这份禁忌,书中没有明晰写明,个人猜想是源氏追求六条妃嫔之前,也就是源氏16岁左右,正值20出头的藤壶女御主动和源氏有了第一次肤质之亲后,立即懊悔自己爱情用事,由此彻底厌烦了源氏。也正是此时开始,源氏开始了找寻藤壶的备胎,而同样身分尊贵、有才气、年龄和藤壶接近的六条妃嫔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藤壶第二次和源氏的一夜风流,也是她最后一次和源氏痴缠,距第一次大约三年后了,也正是这一次,二人生下了后来的冷泉帝。这段出轨情节中,我们必须听到似乎是源氏让王宗室想办法后现代皇妃物语,但事实上只有藤壶自己点头答应才有了此次密会。藤壶女御对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这场不道德的出轨是如何想的呢?她内心“如同做梦一样,心情好生凄楚,真有‘相见争如不见’之感”。皆因她未能抑制地对源氏的爱,缔造了这个局面。斩不断和养子不伦的爱情,她又怎样面对桐壶帝呢?
这场不伦之恋,不仅仅是在道德上时时刻刻抗议着藤壶皇后的内心,随着四人感情结晶——冷泉帝的诞生,意味着她和源氏犯的暴行随时可能暴露于世。引产日期的延后、婴儿外貌肖似源氏,这让内心的恐慌抵达了顶点,良心的责备和对罪业泄漏造成身败名裂的担忧,让她痛楚万分。仍然挪到桐壶帝逝世,当她认为可以松口气时,最大的危机却被燃起——源氏疯狂地向她求婚。此时,作为一个儿子,她必须保全自己的孩儿。源氏的疯狂表现让她明白:她早已未能劝说目前丧失理性的源氏,只能牺牲自己的下半生。在桐壶院华诞忌法会上,她义无反顾地落发为尼,这份决然让读者万分心碎。她懊悔自己的行为吗?确实懊悔,后悔自己意志不坚,却选择只身承受这份禁忌之爱带来的痛楚。这样一个完美男人,默默地背负起了源氏本该肩负的责任。这份心理上的伤害远比宠臣弘徽殿皇上对她身体的残害还深,甚至她逝世后都未能得到安宁,托梦源氏泣诉自己背负的道德桎梏带来的羞耻。
作为政治人物,她无疑是成功的。
藤壶原先是先帝的嫡女,随着先帝逝世退位,桐壶帝即位,根据书中描述这两代天皇极大可能非姐弟兄弟关系,很有可能是兄妹。藤壶和妻子原皇后以及背后的王室一族顿时都罢官,自然而然地远离政治中心。
从一个内郡王成为了宠妃,直至成为皇后,封为女院,她受万民景仰。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却爬满了艰难和痛楚的藤棘。初到坤宁宫,面临的是弘徽殿女御压迫,她以先皇嫡女的优雅身分平息了宦官宫女带来的打压,得到桐壶帝临幸;随后和源氏的不伦感情萌芽,她仍然控制着自己的情感,防止出格;直至二人通奸生子,她撑住态度隔绝和源氏的通讯,带着先皇势力彻底倒向桐壶帝-左重臣一派,通过两派间的政治交易,被废黜为皇后,父亲被立为太子;桐壶院退位后,退出正殿高调行事,桐壶院死后,果断地剃度牺牲自己成功保全了妻子和女儿;源氏摄政后,被封赠院司,为帮助源氏掌控后宫果断将六条妃嫔母亲送进宫给冷泉帝当女御。这一路走来,藤壶皇后除了化解了无数政治风险,更埋葬了自己一生的感情,给自己戴上了沉重的道德桎梏。这样的成功,他人难以复制,付出的代价也太过沉重。
和源氏通奸生子,这事说谋朝废黜也一点不为过,但藤壶皇后以自己强悍的心理素养和政治远见将本该由源氏肩负的责任都一个人抗了出来,在危急之际保全了你们。卓有远见的她甚至早早预看到了王室源氏和藤原氏头上将这个政治联盟貌合神离的那三天。在源氏还在苦恼要不要去再撩一把前斋宫时,她催促着送前斋宫到了冷泉帝身边以打垮头上将家的孩子。她的一生,为源氏,为父亲的登顶之路甘做垫脚石;她的一生,也一直遵循着悲天悯人之心,作者紫式部在她死后特地有一番点评,给了这个完美男子一场完美的退场。
藤壶皇上在一切贵人之中,心肠最为慈悲,对世人普遍爱惜。从来豪门贵族,总不免倚仗势力,迫害平民,藤壶皇上则绝无此种行为。四方有所贡献,凡劳师动众之事,一概谢绝。在佛教功德方面,她也非常撙节:从来富贵之人,经人劝请,常常穷极奢华地大做功德,即在圣明天午时代,亦不乏其例。唯有藤壶皇上绝不作此等奢华之事,她只用上代传出来的财宝,以及应得的年俸廷臣,在不阻碍其他用项的限度内,尽量普遍地斋僧供佛。因而无知无识的山僧,也都悼惜她的离世。葬仪的消息,震惊全省,闻者无不忧伤。凡殿上贪官,一律身穿红色丧服,致使这莺花四月暗淡无光。
在我眼里,藤壶皇后她是全书中最矛盾的一个男子,比起柔妃在情爱中坚忍的矛盾,她的矛盾在家国和妻子中摇摆,在恩情、道德和不伦的感情中摧残自己,最让人痛心。我喜欢这个角色一半的缘由是她政治上成熟且富于魅力,她在政治上的自我牺牲竭力拯救了源氏的政治生命,牺牲自己扶着源氏兄妹俩顺利登上人生颠峰。另一半缘由是她固守道德底线的理智,一时幽会生子的弊端,让她后半生只身承受了道德上无尽的摧残,但仍然屡次顽强地拒绝了源氏的求爱。藤壶仍然以来理智的表现和稍纵即逝感性激发,使和源氏之间的感情惨剧描画的完整丰腴、却又恰到用处。
藤壶对光源氏的一生的影响贯串全书。光源氏一生猎艳不止的所作所为有一小半缘由是难以得到藤壶的爱而放荡自己,不停的去追逐艳遇,寻求心灵的抚慰和弥补感情的空缺。因为长相和血缘关系,阴姬也是作者赋于源氏最初取代藤壶的备胎。藤壶逝世后多年,源氏娶女三宫又或多或少有藤壶影子的缘由在内,甚至直至紫之起来世后,源氏仍然嚷嚷的起对藤壶皇后的深情。在此,我先不展开源氏对藤壶皇后的爱情剖析了,我会另外撰文对比源氏对她和紫之上的情路。
我在我的章回杂记里谈过,藤壶的死如烟花般灿烂盛开后消逝无踪,看上去煞是忽然,虽然从杨桐那回伏笔已经写下,无论是源氏突袭藤壶让她昏睡过去,还是剃度后凄惨地陪伴着孤灯古佛,都隐约点出她身体状况不佳,个人认为主要诱因还是藤壶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和内心苦苦的自我摧残,精神压力大如天。藤壶从14岁进宫开始,就要和处心积虑扳倒她的弘徽殿斗智斗勇;和源氏秘密相处又要担忧泄露,通奸生子后对不伦悖德行为的自我道德批判摧残了后半辈子后现代皇妃物语,直至死都没有宽恕自己;桐壶帝去世后,一面要防范弘徽殿皇上的政治报复,一面要安抚源氏暴雨般的情感释放,源氏疯狂求婚更是让她的精神压力达到了崩溃临界点;年仅29岁就剃度以后,藤壶被剥夺皇后的用度,凄凉度日,还要为远在须磨的妻子担惊受怕,整日以泪洁面泪湿袈裟。这样一个性格刚毅的男子的身体活生生被击溃了,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年青不成熟的源氏却没有为她分担一点点压力,反倒一次次强迫她作出不得已的决择。看似正值盛年模样的藤壶事实上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已经精疲力尽,见到父亲坐稳帝位,妻子掌控着朝堂,她的人生愿望完成后,如柔美樱花般随风飘荡,其实这是最好的结果。藤壶的香消玉殒虽然和柔妃的珠沉玉碎一模一样,弥留之际二人仍然都是青春模样,内心早就积弊难起,只不过藤壶是为源氏、儿子付出了太多心血,悔恨又太深,无以为继,而柔妃被源氏一次次情伤后心如死灰。(以上节选自个人专栏读书杂记第十九回薄云)
光源氏,缘起藤壶。
朝阳脉脉光华慕,落发杨桐锁镜台。
渔女戚戚湿对枕,薄云消散俱殇哀。
最后用第十九回手记中我自己涂鸦的另一首七言律诗简单概括藤壶皇后的一生。
第一句,年青的朝阳妃嫔深爱着光华公子却因身分禁忌难以去释放内心的情感,只能把爱意默默藏在心里。
第二句,为了保护源氏和母亲,她毅然剃度,在神木杨桐见证下落发出家,献祭了自己后半生的藤壶皇后,抛弃俗世,把这份爱情彻底锁在内心深处。
第三句,渔女英语里通尼姑,一身尼装的藤壶皇后独坐凄凉的佛堂中,为流放在须磨的妻子祈愿,日日夜夜只身恸哭,泪湿被单。
第四句,年仅37岁的薄云皇后如樱花般随风而逝,她的贤明优雅让所有人(包括读者)都倍感感伤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