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小觉
土豆(),学名马铃薯,人类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它貌不惊人,口感朴实,但它作为配菜却表现出色,往往能产生令人惊艳的口感。纵观人类历史,土豆几次将人们从饥荒边缘拯救过来,还带来了农业进步与人口膨胀,其世界消费总量连年攀升,连带着麦当劳薯条和乐事薯片一块儿风靡。虽然现在已经扬眉吐气,但不能否认,从16至18世纪的至少200年时间里,土豆一度被欧洲人“黑“得家都不认得。
古印第安人的Super Star
在第四纪大冰期的时候(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有一个族群从遥远的亚洲穿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历经迢迢千里。他们古老又神秘,在殖民者到来之前,一直在美洲大陆生活得逍遥自在,乐乐呵呵。他们热爱建筑海贼王 土豆,建了许多神庙,还在立柱上刻下精美的浮雕,在墙壁上留下色彩瑰丽的绘画;他们善于制作手工艺品,懂得把金属炼成合金;他们更精于农业,知道怎么种植野生植物,怎么施肥和改良土壤,还特别精通怎么保存水果、蔬菜和肉类。他们就是脑袋炒鸡灵光的美洲古印第安人()。
土豆是南美古印第安人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在海拔超过3000米以上的安第斯高原(),古印第安人发现并开始种植土豆。虽然那里气候严寒,呵出的气能变成冰渣渣,但那里的土豆就是长得好。从此,土豆的种植一发不可收拾,聪慧的古印第安人一度开发出了200多个品种。
为了培育土豆,古印第安人也是蛮拼的。当时的土豆都是野生种,含有大量毒素(龙葵碱),吃了是要死人的,于是他们不停去驯化,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同伴是一波波地死掉,他们也就一波波地改良。但再多的挫折都难以磨灭古印第安人对土豆的热爱。他们不仅用烤熟一只土豆所需的时间长短来计时,还把土豆奉若神明,称它为“丰收之神”。一旦遭遇歉收,古印第安人就要大惊失色,觉得是自己怠慢了“土豆神”,要用盛大的祭礼仪式来挽救。他们穿上华丽的服饰,伴随着音乐跳起古老的舞蹈,歌声嘹亮,穿透云霄。不过说起来,当时的祭祀也挺残忍,不仅要杀牲口,还要杀掉童男童女。大概到15或者16世纪,杀人的规矩才取消。
欧洲土豪看不上土豆,觉得穷人才配吃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果不是殖民者的到来,很难讲土豆乃至整个人类命运是否会发生改变。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对于古印第安人来说,土豆是神明更是super star,但在当时穷凶极恶的欧洲人看来,土豆根本不值一提。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秘鲁,庞大的印加帝国轰然跪倒,鲜血流满地。西班牙人发现了土豆,但他们智商有限,又满脸急吼吼,注意力都在金银财宝上。直到30多年后,大概是折腾得差不多了,他们才决定把土豆哼次哼次运回西班牙。不过,运回去了也是白搭,西班牙人哪里见过野生土豆呀,丑丑的,啃在嘴里味道也不好。但西班牙人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所谓的审美趣味的,他们发现土豆上开出的小花朵清丽脱俗,这让他们惊为天人,赶着趟儿地在自家庭院里种植起来,掀起一股贵族之间的小清新之风,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多么白莲花……
尽管如此,古代西班牙土豪打心眼里看不起土豆。一想起土豆来自不毛之地,土豪们就会联想起自家的比利牛斯山(),一样贫瘠又萧瑟,心里总是不大痛快。更重要的是,当时欧洲人以面包为主食,要让他们改变饮食方式,无疑难如登天。于是,土豆彻底和穷人配餐划上等号,甚至成为一些医院病人的日常饮食,而病人们吃了,身体反到有所改善。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惊到了,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 II)把屡获差评的土豆作为药品,送了一袋到意大利,送给罗马教皇庇护四世(Pope Pius IV)。彼时的庇护四世已经病入膏肓,离歇菜也就差那么一口气,但他完全无视了这番好意,转手就送给了一位红衣主教(同年12月,教皇翘辫子了……)。而红衣主教没有辜负历史交给他的重任,过了几年,他成了二传手,把土豆送给了比利时当地小城的一位市长。市长闲来无事,就自己种着玩儿,结果还收获了2个新土豆。于是三传手市长在1588年,又把新种的土豆送给了一位名叫克鲁苏斯的奥地利植物学家。克鲁苏斯收到后可高兴啦,又是种植又是研究的,还给土豆画细致得要死的肖像画,并不停安利身边的好朋友。
说到这位克鲁苏斯,也是挺有意思的。土豆在正式进入欧洲前,也并非寂寂无名,有个西班牙考察者一直在记录土豆的“神奇”之处,而且还汇报给了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 I,又称卡尔五世Karl V)(那是1551年的事儿)。这一汇报可不得了,消息传到了奥地利,还传到克鲁苏斯的耳朵里。植物学家的内心开始骚动,憋了13年后再也憋不住,于1564年屁颠屁颠地赶到西班牙海贼王 土豆,但爆笑的是,那个时候还没土豆呢,他来早了……所以说,他真正与土豆亲密接触,那是20多年后的事情了。
土豆开花小清新
催情的不洁之物
大概也只有植物学家会对土豆犯花痴,还兴致高昂地给大众搞科普。但也正因为这些“惊世骇俗”的科学图画,让人们的知识体系受到严重挑战,因为人们终于了解到,土豆是由块茎直接埋入地下长成的,而不是由种子长成的,这实在是无法直视。而且,部分野生土豆中含有大量龙葵碱,加上人们的吃法太过奔放,有的吃浆果,有的直接生吃茎块,导致中毒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对土豆更加嫌恶,认为它是“邪恶的植物“。
土豆不仅和地狱、魔鬼、邪恶等词汇产生联系,而且还被视作催情的不洁之物,直到19世纪都有人持这种观点。1869年,艺评家兼社会学者约翰·罗斯金(John )把土豆称为”地下茎“( stem),通俗来说就是”根“。当然了,说到催情这件事儿,人类的脑洞那是相当得大,不分种族和国界,但欧洲人绝对比中国人更加简单粗暴:比如中国人觉得石榴籽多,那就有”多子“的含义,西方人直接认为能治不孕不育;比如中国人觉得韭菜生长力旺盛可壮阳,而欧洲人认为胡萝卜、牡蛎、洋葱、辣椒皆壮阳,谁让它们长得像人类生殖器……就连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手里托个麻雀,欧洲人都能往催情上想,然后就”举欧人民“大吃麻雀。
在当时,比土豆早20年进入欧洲的红薯(sweet )也被认为能催情呢,但相比之下,两者的名声可是天壤之别。据说红薯是由哥伦布带回来的,就因为它来自更温润的加勒比和中美地峡,不仅西班牙国王爱,英格兰的亨利八世(Henry Ⅷ)更是对它青眼有加,一夜之间红薯就登上英格兰的宫廷宴会,土豪们吃得开心又豪爽。就连莎士比亚都不能免俗,在剧作《温莎的风流娘们》(The Merry Wives of )中描述了这样一幕,说的是约翰·福斯塔夫爵士想象着与两个女人同时翻云覆雨,他口中大喊:”让天上降下红薯吧!”……
饿了……
土豆会导致麻风病?!
土豆有几次可以得到正名的机会,不过都没起到关键作用。一次是土豆救了荷兰人的命。1566年,原先被西班牙人统治的荷兰人跳起来和西班牙人干架,一干就是80年。在中间1574年的时候,有一次西班牙舰队包围了荷兰起义中心莱顿,起义军在城中苦守3个月,整个城被吃个精光,就差没开始吃人。直到援军赶到,把西班牙人打得屁滚尿流,饿得眼冒金星的荷兰人在扫荡西班牙人的遗留物时发现了土豆、胡萝卜和洋葱。虽然他们也没见过土豆,但谁还管那么多啊,一股脑儿全倒进锅里煮了,结果发现意外地好吃!荷兰人简直泪流满面。不过,直到17世纪初,荷兰人才引进土豆,比英法等国都晚上几十年。
说起来,英国人发现土豆靠的不是西班牙人。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沃尔特·雷利( )。16世纪80年代,雷利也加入了欧洲殖民大潮,坐着大船打家劫舍去了。后世说他温文尔雅足智多谋,但我在心里打个问号,毕竟后世还说哥伦布英俊清秀,坚毅坦荡哩,其实做过的禽兽行径也是多了去了。不过雷利确实颇得英女王的欢心,不仅在美洲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殖民地维吉尼亚,狂拍伊丽莎白一世的马屁( I,著名的童贞皇后,维吉尼亚英文写作,而有处女地之意),还立马献上了马铃薯这个神奇的东东。可惜皇室明显对他带来的烟草更感兴趣,一时之间英国宫廷吞云吐雾,人人都是一张犯烟瘾的脸。但女王觉得他超有才华的啦,没法纳入后宫,那就封个爵位啦。
于是乎土豆在英国也一直没咋受待见。后来有一次,雷利不知道怎的心血来潮,亲自种了一片土豆,并用土豆做了一道菜请朋友吃,结果朋友们的内心和身体一样诚实,当着他的面直接说难吃,把雷利气得半死,下令把种下的土豆全毁了。这件事完全怪雷利自己,因为他做菜用的是土豆的叶子,而不是它的块茎啊……所以说英国人逗比属性真的是遗传的。除了海盗这份很有前途的正职,雷利还是个诗人,估摸着是对女王的侍女放了个大招,俩人就暗暗地好上了,女王作为一名贞操爱好者可是暴跳如雷,立马把他扔进伦敦塔,但到底是没有杀他。据说《海贼王》中的冥王雷利就是借鉴了他的名字。
《海贼王》冥王雷利
要说土豆遭受谣言攻击,最厉害的还是在法国。土豆表皮不平,切开后没过多久会发黑,法国人可吓坏了,脑洞又一次大开,使劲往它身上泼脏水,说土豆会引发“麻风病”。从中世纪开始,欧洲人就对麻风病带有极强的恐惧心理,《旧约》认为表皮和人类灵魂有必然联系,皮肤受损代表此人不洁,所以上帝要惩罚你。而且当时普遍认为得麻风病后会发疯,而且发疯也会传染的哦,一人麻风,全家发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世纪欧洲人想出了残酷无情的办法,第一步先把病人身上挂满铃铛,走路的时候会发出声响,行人听到立即躲得远远的;第二步是把病人送上一艘船,连带着还有天花、霍乱病人和精神病患者,船一开,他们就再也无法回到家乡。他们是被驱逐的可怜人,从一个城镇到另一个城镇,被赶到陌生的乡村流浪,举目无亲,甚至精神恍惚,仿佛被人遗弃的玩偶……(写到这里有点想哭,好心酸)……这种船被称为“愚人船”。
其实在中世纪以后,麻风病疫情有了极大改善,但是16世纪的法国人还是难以摆脱内心的魔障,一度把乱七八糟的皮肤病全部当成麻风病,谣言越传越邪门,土豆就躺枪了。但是红薯就没被泼脏水呀!傍上了干爹就是不一样……
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波希画的《愚人船》(1490-1500),现存于巴黎卢浮宫
摆脱恶名之时
最终,土豆还是在法国得到了挽回名声的机会。这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叫安东尼·奥古斯丁·巴孟泰尔(- )。
巴孟泰尔是一名药剂师,于欧洲“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时被捕。他后来被囚禁于普鲁士战俘营中,吃的自然是低等人吃的土豆,但他发现土豆非常好吃。回国后,他看到自己的祖国法国在闹大饥荒,到处都是吃不饱的人,于是他开始宣传土豆的益处,不仅亲自种植,还送给有名望的人,但在当时,除了麻风病传闻之外,法国议会还禁止人们种植土豆,这让土豆的推广遭到极大阻力。转机出现在国王路易十六的宴会上,巴孟泰尔向国王献上了一束土豆花,立即获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喜爱,从此之后王后出行都要头戴土豆花,而国王也开始把土豆花别在纽扣上。土豆一时之间成为了法国时尚界的新宠儿。
巴孟泰尔一直在为土豆努力。1772年,巴孟泰尔提出将土豆作为痢疾患者的营养配餐,同年,巴黎医学院认可了土豆可食用的说法。1785年,营销达人巴孟泰尔又想出一招。他在巴黎郊区承包了一片土地,自己种植土豆,然后请求国王派人白天重兵把守,到了晚上再让士兵撤离。日子久了,周围的农民都被这神秘的现象所吸引,有些好奇心重胆子又大的人甚至还偷了一些拿到自家田地里种。于是,土豆在法国算是彻底普及起来,人们把土豆称为“地下苹果”,度过了饥荒时期。如今,巴孟泰尔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ère du Père-)里长眠,而他的名字则被刻在巴黎地铁站,以及第10和11区的一条大道上。另外,在蒙特迪迪耶(),还有他的雕像矗立。
本文选自电子书《美味渊源》。本书不是菜谱,也不是鸡汤般的随笔录,而是一本美食文化历史书,收录了十二篇内容丰富的文章,分餐、食、酒、点、书五个部分。有高大上法餐的发展历史,土豆、生煎、煮鸡蛋的故事;也有葡萄酒的文化内涵,马卡龙和太妃糖的甜蜜渊源……
“十五言()”近日上架了两本有趣的电子书——带你像土拨鼠一样挖遍世界小墙角的《美好百科·伙伴篇》和史上最好吃的文化历史书《美味渊源》。欢迎大家免费取阅,收获美好而无价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