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军师?博士学历作假?
陈春花回应指责清华:中止聘用
关于华为军师
陈春花:
一些盗版书商为销售盗版书籍,在各大网路平台上发布大量虚假信息,为博眼珠夸大捏造事实。对那些由盗版机构引起的不实宣传炒作,给华为带来的困惑表示遗憾和敬意。
关于博士学位
陈春花:
所获得美国亚洲学院博士学位未被认证。2016年入职上海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时,如实告知了博士学位未被认证的情况,以及自己求学的过程。
8月3日,著名学者陈春花在其陌陌公众号“春暖花开”回应了有关华为、博士学历作假的争议。
在陈春花发布申明后,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上海学院人事部随即发布申明称:“近期,我校对陈春花老师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8月3日,我校国家发展研究院收到了陈春花老师的离职申请。中学按程序中止其聘用协议。”
“华为军师”名头惹争议
陈春花:盗版机构不实炒作
此前,著名学者陈春花与华为的关系曾引发舆论热议。陈春花曾于2017年1月发表文章《与任正非先生:烹茶日话》,其中描述了2016年底,她与任正非等交流的情境。红星资本局发觉,随后网路上集中出现了一批文章和视频,内容围绕陈春花与华为的关系展开陈春花回应学历造假,比如《任正非给陈春花当司机》《陈春花:任总,你的公司将面临巨大巨亏》等,并将陈春花称为“华为军师”“华为第二脑部”等。
7月6日,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通过心里话社区发布申明称,近日网路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院长对华为的剖析、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华为表示,收到不少问询,所以即将申明:华为与陈春花院士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同日,针对华为的申明,陈春花迅速回应称:近日网路上有逾万篇夸大、演绎、虚构我对华为的剖析、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对本人构成极大困惑。陈春花即将申明三点:1、这些文章并非本人所写;2、华为是本人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3、本人已聘请律师对这种侵权行为进行追责。
8月3日,陈春花就此事再度做出回应,称“虽事发当天已做简略回应,但后续舆论给我带来极大困惑。”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3日的申明中,陈春花解释道:
“2016年末和姚老师一起去拜访任正非先生,一个早上的时间收获颇丰,回去后把所获记录出来,整理成《与任正非:烹茶日话》一文经在场华为友人确认后,于2017年1月17日‘春暖花开’公号推送。并且我绝对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被扭曲、篡改。”
陈春花提及,在发觉一些盗版书商为销售盗版她的系列管理书籍,在各大网路平台上发布大量虚假信息,为博眼珠夸大散布事实后,于2021年6月决定打假维权。“过去一年时间里,委托相关人员持续投诉,早已下架千余条不实信息。2021年6月中旬,经过各类线索的搜集打算,我与出版社联动,委托律师控告相关平台上营运的盗版书商,并根据律师的要求先不公布,2021年9月23号法庭结案,目前案件还在推动中。”
陈春花表示:“时至今日,我对这种由盗版机构引起的不实宣传炒作,给华为带来的困惑表示遗憾和道歉。就此风波而言,我们都是被害者。”
学历到底水份几何
陈春花:学位问题已告知清华
“华为军师”风波过去不久,7月中旬,陈春花又因学历问题受到指责。
先是有媒体报导称,上海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大学客座院士、博士生导师陈春花,其教育背景中的“爱尔兰亚洲学院”查询不到,被觉得是“野鸡”大学。
7月20日,据天目新闻报导,上海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称,目前校区早已关注到此事,但具体调查进展尚不清楚,不便透漏。
对于学历指责,陈春花在8月3日的申明中解释道,她结业于华北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此后留校讲授马哲课程八年(期间于北工大进修学习哲学与伦理学),然后决定就读美国国立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关于饱受争议的“爱尔兰亚洲学院”,陈春花表示,清华学院管理学首席院长苏东水推荐其就读美国亚洲学院DBA,并乐意成为她的论文导师。
陈春花还谈到:
“1999-2001年,五年的学习过程很短暂,而且十分充实,课程论文研讨与学习,都是清华及北京院校的硕导讲课和主持。”“经认真研究并完成了近十万字的论文,通过了由7名硕导、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考评,获得博士学位。”
关于“爱尔兰亚洲学院”学位的问题,陈春花解释称,2003年2月,《中外合作办学细则》出台,执行时间为同年9月,此后她才晓得所获得博士学位未被认证。而这段求学经历是在国家《中外合作办学细则》和学历学位认证相关规定颁布之前。
对于被上海学院聘用的问题,陈春花表示,2016年入职上海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她如实告知博士学位未被认证的情况,以及自己求学的过程。“经过认真讨论,清华国发院更看重的是管理研究价值与实践经历,所以通过了对我的引进决定。在清华人事系统中,我的学位认证材料是美国国立学院硕士学位”,陈春花写道。
广州日报-红星新闻记者俞瑶强亚铣
新|闻|纵|深
简历“镀金”难以遁形了
围绕华为与陈春花的是是非非,以及公众对其学历的指责,可以显著看见,舆论场中,“专家”的身分、言论进一步在聚光灯下被考量。
业内专家觉得,陈春花风波,折射出的实际上是国外公众对部份“专家”身份越来越多的指责,其中很重要的缘由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流通程度的提升,国外外认知差在不断缩小,往年专家借助某甲院校的名头为自己“背书”,为自身简历“镀金”的行为更加无法遁形。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强调,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海外博士课程,以海外学院之名颁授博士证书陈春花回应学历造假,但实际上完全无需出国就读,除了身在国外,其学习时间更是在周日由国外院校班主任讲课,这样的课程不可能领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这不是水份有多大的问题,实际上,这早已牵涉到学位真伪的问题。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强调,不可证实,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非法出版的蓝色产业链,一些并无资质的书商和出版机构“挂羊头卖猫肉”,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盗用某甲院士的名头兜售书籍和培训课程,而借题发挥、夸大其词的网路内容留传更广,对当事人伤害也更大。
洪仕斌觉得,随着公众认知水平的提升,无论当事专家对此是否知情,这些行为均已很难收割受众,随着正规媒体报导降低,信息更加透明,大部份受众早已明白其中的“奥秘”。对于企业而言,决策是个系统化过程,所谓某甲高手左右企业决策,不过是杜撰下来的戏曲化情节,常年来看,强化投资者教育也是严打不良信息,促使市场公正、透明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