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很多高校的校名以“地名+特色”命名,比如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考生和家长一看校名就知道这个学校所在的城市和专业特色。
而以"工业大学"命名的大学并不算少见,并且有一部分"工业大学"非常厉害,像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按照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层级划分,工业类大学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为985院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层级为211院校,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第三层级为地方省属重点院校,比如天津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第四层级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比如兰州工业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等。
在工业大学的排行榜中,东北高校的"扛把子"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居第一,没有任何质疑;素有"航空航天大学"之称的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二也没有问题;而第三名的位置却令广大网友有点出乎意料,那就是北京工业大学竟然没有进入前三名!
很多网友就表示,论实力和名气,北京工业大学都要强于合肥工业大学,而且地理优势明显,外加211和双一流名头,排名第三妥妥的。那究竟是北工大强,还是合工大强?接下来,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第三名之争到底有多激烈。
两所学校历史前沿
合肥工业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创于1945年,时名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1956年迁驻合肥,1958年定名为合肥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位于北京,北京市属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2005年,原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并入。
第四次学科评估
合肥工业大学参评学科一共有25个,一个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果为A,其他学科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绿牌专业结果都很不错。
北京工业大学一共有25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的有2个,分别是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
从学科评估数据对比来看,合肥工业大学作为"机械四小龙"之一,机械工程得到的是B+,结果不太理想,这也是广大网友认为合工大退步的主要原因。两所学校作为理工类院校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类学科比例是最多,这也符合自己的名号,合工大B类有16个,北工大也有16个,但A类学科北工大略胜。
师资力量对比
北工大:专任教师2085人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包括正高职称463人、副高职称7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2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22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67人。国际及港澳台教师6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人。
合工大:专任教师数2269人,其中正高416人,副高88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
合工大的教师总体人数要多于北工大,但在正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和院士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北工大。
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来看,合工大无论是在校友捐赠、社会财富、学科水平、技术转让费、学术论文等硬指标,都要远远超过北工大。但科研经费上,北工大却是合工大的2倍还多,这也说明在北京的大学得到的照顾确实要高。北工大是市属,合工大是部属,差异却如此之大!
就业质量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平均起薪为5376元,研究生平均起薪为7480元。
就业单位的性质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
就业地区主要以本地就业为主,其他相对较高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南京、北京等。
北京工业大学:
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国有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8.86%,其他企业占比34.99%,科研设计单位6.05%。
从就业去向来看,留在北京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了67%,去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其次,为21.75%。
合工大毕业生从事制造业的比例最多,占32.46%,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8.56%;北工大从事最多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约有四分之一,北京作为高新技术的聚集地,提供了大量相关的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
北工大的优势:科研经费投入多,地缘优势明显,顶尖科研更强,院士数量多,生源质量高,就业地主要是北京,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
合工大的优势:底蕴深厚,学校核心指标高出一大截,就业地主要以华东地区为主,毕业生主要从事制造业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