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长的那么一段时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金庸的影子。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本《笑傲江湖》或是《射雕英雄传》。金庸用他的文笔风格,塑造了一个个跌宕起伏、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一个个生动鲜活、有情有义的武侠人物。他和与他齐名的古龙、梁羽生谱写出中国人精神内核中最传统的大侠情结,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可是到今天,三位武侠泰斗全部相继离开,武侠似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即便是在金庸自己的小说里面,“侠”也是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脆弱。从开始的陈家洛、郭靖,都不断阐述一个概念,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越往后,这种观念就越被动摇和质疑,直到陈近南的陨落,大侠便彻底消失了。而在现实社会当中,这种大侠情结离我们远去的更快。金梁古三位大师虽然都是武侠世界的泰斗古龙之陨怎么做,风格却迥然而异,金庸更趋向于现实主义,梁羽生则较重于古典派,而古龙则是彻底的浪漫主义,历史有意思就在这里,三位大师去世的时间,刚好可以与武侠的没落对上号。
1985年浪子古龙去世,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风云年代,也是最近的大师时代,空气中都弥漫着颓废与抗争的气息。古龙之所以能够创作出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这些大侠,不上班却有花不完的钱,交朋友全靠喝酒,没有秘籍也能天下无敌,那是因为古龙本身就是这样的人。那时候整个华语圈都不缺这样的“浪子大侠”,北京的顽主和老炮,香港的扛把子,台湾的帮主,东北的大哥全都是这样的人,从头到脚散发着不切实际的浪漫情怀。从南到北都流行着大哥文化,李寻欢和阿飞就是宋子豪和小马哥,为你一句话哥们可以两肋插刀、赴汤蹈火。
2009年梁羽生去世,古典主义消散,大侠也被利益化,就像卓一航和练霓裳的爱情总被周围的环境来来回回的雨打风吹。古龙笔下的大侠早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那些老炮们不得不被拉回现实,为了柴米油盐奔波,去面对那些自己不能忍受的腐化堕落。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就是武侠电影没落了,以往两岸三地的大银幕上每天都是刀光剑影、战马奔腾,各种门派、各种招式被不同的导演反复演绎。可从此之后,我们很少能够看到跟武侠有关的片子,金梁古三位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在社会上要是有李寻欢这样的人,非得让人当成疯子不可,就算你是卓一航、金世遗,也会被人贴上傻子的标签。
时至今日古龙之陨怎么做,大侠已经彻底看不见了,人们更关心车子、房子,偶尔想象一下诗和远方,连住在隔壁的人是谁都不知道,对于朋友更多的是关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江湖变成了办公室里的尔虞我诈,变成了朋友间的炫富攀比,变成了手机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即便萧峰、杨过和陈近南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就算不被当成神经病,键盘侠的口水也能把他们淹死,如今不是没有江湖,而是没有大侠。很多人都问金庸自《鹿鼎记》之后为什么不再下笔了,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武侠消失了,武侠小说还能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