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为什么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本是什么?

大学分数线2022-07-18 02:31:50admin2

六大名著这个概念,是2007年才正式出现的。

说解放后把六大名著删减为四大名著,不过是一些人为了卖书,搞出的噱头。

而且四大名著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

从古至今,压根就没搞过什么六大名著、四大名著的评选活动。

四大名著这一说法,来源自四大奇书。

第一个提出四大奇书的人是明朝文学家王世贞。

传说,他还有一个笔名——兰陵笑笑生。当然了,到底是不是,还在考证当中。

王世贞把《西厢记》、《水浒传》、《史记》、《庄子》,评为四大奇书。

但是这四部书跨度比较大,包含了戏剧、小说、哲学、史书。而且把《史记》和《庄子》定义为奇书,也不太合适。就像不能把《雪中悍刀行》定义为纪实文学一样。

所以,王世贞的评选出的四大奇书,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可。

到了明末清初时,冯梦龙把《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国演义》评为四大奇书。

冯梦龙的点评,受到了文学家李渔的肯定。

李渔认为,这四部都是深受百姓喜爱的长篇通俗小说,将它们评为四大奇书没有任何问题。

至此,四大奇书的说法流传开来。

李渔的点评,也定义了评选四大奇书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是长篇通俗小说。

戏剧、史书、诗集……即使写得再好,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再高,也无法入选四大奇书。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警世通言》、《聊斋志异》等短篇小说,无法入选四大奇书。

满清入关后,因为一系列原因,封禁了《金瓶梅》。

就有人把成书较晚,查得不是太厉害的《红楼梦》给补上,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

当时,《红楼梦》等小说的名声虽大,但也只能称呼为奇书,而不是名著。

那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只有四书五经这样的书,才能称之为名著。

《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写得再好,也只是奇技淫巧的杂书,难登大雅之堂。(就像现在的家长看《大奉打更人》、《庆余年》一样。)

敢说《红楼梦》等小说是名著,会被人分分钟喷死,弄不好还会被扣上私藏禁书,羞辱斯文,诋毁先贤的帽子。一旦被告到官府,轻则挨板子,重则流放宁古塔。

到了民国时期,有出版商为了卖书,把《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冠以四大名著的头衔,捆绑销售。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才正式出现。

但是,从清末一直到现在,咱们国家从没进行过四大名著的评选。

到底哪四本小说该被称为四大名著,众说纷纭。

一直到1982年,《红旗》杂志在文章中,把《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定义为四大名著。再加上,当时的出版社也把这四部书放到一起出版。

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称的把这四部书称呼为四大名著。

如果您把《大明英烈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封神演义》,定义为四大名著。严格来说,并不算错。只是没多少人会认同罢了。(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专属的四大名著。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尽相同。)

至于解放前有六大名著这个说法,不仅可笑,还可耻。

2007年,某出版社把《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六部小说,精装出版,称之为六大名著。

至此,六大名著这个说法,才正式出现。

出版社按照自己的标准,评选出六本名著,印刷出版,这无可厚非。

但随着自媒体的兴盛,六大名著这个说法,开始慢慢变质。

一些自媒体为了卖书,就编出一个哗众取宠的故事——解放前有六大名著,另外两部因为某些原因被淘汰了。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纷纷信以为真。

大家不妨仔细回忆一下,这个说法是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这么说的自媒体,是不是都带着卖书的链接?

提起“四大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四大名著”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可以说是意义深远。

但是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四大名著”在解放前是“六大名著”,在解放后,有两部书被删除掉了。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都是“四大名著”,而并非“六大名著”。那么,为何要删掉其中的两部?删掉的两部又是什么呢?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历史,一起来了解事实真相:

“六大名著”的由来:朋友们,“四大名著”在清末明初时期原本为“六大名著”,也称“六大奇书”。

明末清初时期,有一个人叫做李渔,号笠翁。他被世人称作“最会玩的李十郎”,不但精通文学、戏曲、美学,而且吃喝玩乐还样样俱全。

李渔这个人很有才华,既是文学家又是戏曲家,他在文学和戏曲创作方面很有造诣。

他自己组建了一个戏班子,自己担任主编,编写戏文、创作戏剧。并带着戏班子在江南这些名门贵族的家里演出,赚来的钱大部分用来自己享乐。

而“四大奇书”的说法,最早就是由李渔提出来的:

李渔:“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

朋友们,那时的“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但是《金瓶梅》一书被列为“四大奇书”之首,由于内容过于露骨,伤风败俗,违背了我国的传统习俗,因此屡屡受禁。

因此清太祖皇太极极力排斥此书,并下令禁止此书。

康熙二十六年,列出了禁毁的小说目录,共计一百五十多种。而《金瓶梅》也自然作为“淫书之首”被禁。

在乾隆、嘉庆年间,对于它的禁令就更加严格了,禁止该书在民间流传。

康熙更是要求见书者必须烧毁,否则重罪当崭。所以这本《金瓶梅》最终沦为禁书。

后来《红楼梦》出版后,就取代了《金瓶梅》一书。

除了《红楼梦》之外,人们又评选出另外两本文学价值极高的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从此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六本书在清朝时被称作“六大奇书”,也叫“六大名著”。

“六大名著”为什么改成“四大名著”:朋友们,那么为什么把“六大名著”改成“四大名著”呢?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同时,国务院要求:国家要出版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学作品。

于是人民出版社立即响应国家号召,出版了“六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套古典小说。

朋友们,人民出版社为什么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排除在外呢?一、二者提现的意义和价值观不适合;

先说《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中讲的就是鬼神类的故事,还带有一些神话迷信色彩 。

朋友们也都看过很多“聊斋”里的的电视剧,比如《婴宁》、《聂小倩》、《画皮》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讲的都是鬼神变化和人鬼之情类的故事,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成长,所以这本书就被排除在外。

再说《儒林外史》,它是清代吴敬梓写的小说。里面有很多针对“功名利禄”的描写,讽刺了社会丑态。

虽然《儒林外史》是一本描述现实社会的书籍,真实揭露了当时官场腐败、科举弊端和礼教虚伪。

但《儒林外史》在描写中体现的社会阴暗面太多,映射出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对晚清造成了很大的刺激和冲击,这部书也可以被称作讽刺书籍。

大家可以再看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就连《聊斋志异》都可以被翻拍成电视剧,唯独《儒林外史》没有翻拍电视剧,就是因为它负面影响太大,不能大恣宣扬。

二、二者体裁不同;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小说都是结构严谨、主角明确的章回连续小说。

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都类似短篇故事,结构松散,也没有明确主角,不利于民众流广传诵。

三、二者目标定位不同;

这也最重要的一点:“四大名著”定位为青少年读物,在内容上选择就得相对慎重。

比如《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二书,其中包含着妖魔鬼怪、神话迷信和人间丑态等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过多接触这类内容,很易产生不良的价值观,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是非常不利。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没有太大教育意义的书籍,就没能列入“四大名著”。

虽然《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尽管不在“四大名著”之列,但很多人还是很喜欢看的。

从此之后,便有了我们现在的“四大名著”。

朋友们,通过我的讲解,大家是否都知道“四大名著”由来啦?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