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儿防老,但真的可以靠儿子养老吗?

大学分数线2022-07-24 09:27:19admin2

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么一天,当我们老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晚年的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也该只有依靠儿女了。不是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吗?但是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养儿也不一定能够防老。

“养儿防老”不是过时,而是变味了众所周知,农村的养老形势是最严峻的,而受“养儿防老”思想观念最深的。身边也听到、看到,一些新闻媒体中也有报道。在农村,不时就有儿子不孝顺父母的,也有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对老人不管不顾的。还有“啃老”的,有的还嫌弃老人不住在一起的,更有甚者,骂老人,动手打了老人的。父母老了,没有了来钱的路子,其他不说,单就积劳成疾,这买药的钱就是个大问题。如果子女再不管父母,真的就无依无靠了。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子的心在石头上”在农村老人的观念中,生儿育女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当儿子生下来之后,百般呵护,倾尽所有来抚育儿子。即使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也要为儿子的房子钱,结婚的彩礼钱等方面的事操心劳累。待儿子结婚生子之后,有了孙辈们,“隔代亲,分外亲”,还要带孙拖女,可以说为儿子劳累了大半生。

有的儿子却不孝顺父母,对父母不问不理,真的伤透了父母的心。现如今,只要年满60岁都有百来元的养老金,老人们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尽量的省吃俭用,这一点养老金也算是“救命的稻草”。如其不然,连常用的、必备的止痛药也没钱去买。老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儿子们负担不轻是事实,没有孝心才是真做为当今的农村年轻人,不想种地,也不愿种地。屁股一拍出门挣钱去了。说的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还借款贷款,长年出门在外。说是农民工,毕竟是“农二代”,“农三代”,生活的时代不同,消费观念也不一样,吃住哪像个农民工。年头到年尾,有几人给了父母生活费,化肥农药耕种的钱。只是手头活泛了“留守”在家的,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有的儿媳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倒很大方,时不时送吃的,买穿的,还不忘给点零花的钱。女儿也有孝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公公婆婆也是爹妈,四个老人怎么就不一碗水端平?儿子在外就算不清楚,年底都回家了,咋还不给父母一分钱呢?自己的父母就真的是“包袱”了吗?

“一母能养活七儿,七儿养不了一母”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只要身体还干不动,都会下地干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也越来越差,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这病那病的,老人只是拖着不肯就医,就怕花钱。有些老人生育的儿女多,晚年的时候,那一个儿子也不想养活。便采取“轮饭养老”的方式,这看似孝顺的养老模式,其实,总是让老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安稳的家。有的还把父母拆开,让父母老了连个陪着说话的人也没有。这样,父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度日如年,时刻都有求死之心。

我们中国的传统孝道也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很多儿女也是非常孝顺父母的,能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活得舒畅,但是极少数做儿子的还是彻底颠覆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结果使老人在苦痛中油尽灯枯,晚景凄凉。人都会老去,做为儿子(女儿)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将来你的儿女,以你对待父母的方式对待你,你该怎么办?

【@为生活而提神 】

"都说养儿为防老",是天经地义,父母养你含辛如苦,把你拉大成人成家立业,非常不容易。按照现在时代,其本上都是上辈帮助下辈多,现在在农村生活里所说,下辈基本都在外地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办企业的办企业,在外在内工作也压力大,孙儿孙女们一般都还要祖父祖母带管。其实下辈孝上辈按比例三分之一,一般来说都是平平淡淡对待上辈,但是靠不住的把上辈赶出去也还有,是直小数个别的,像这种人连畜生不如。现在生活条件也可以了,大部分老人都不要下辈养老,一般老人都有点钱存款,不用下辈负担。主要是上辈要身体健康,如果生病做儿女一定要送医院治疗,照顾好上辈。这就叫养儿防老!如果不着上辈怎能称得是养儿防老呢,

一般做人十全十美就算难能做到,要对上辈有衣,食,住就可以了,上辈可能知足常乐吧!

一首母亲,一首父亲,这两首歌曲唱的都说养儿为防老,感动了全国无数人。

祝天下的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