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缅边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具有汉族特色的衣服,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用人民币作为日常交易的货币。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街边也可以看到悬挂毛主席头像的商店,甚至连当地的座机号码都是我国云南澜沧地区的编号开头,这里就是果敢。这片土地上的果敢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困惑与遐想,他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图/果敢的地理位置 永历遗恨南明末年,桂王朱由榔在1646年于广东肇庆继位,改元永历。但是这位末代皇帝面临的是清军已经兵临南岭,随时准备直捣两广的囧境。在经历了数年抗清斗争之后,南明的军事力量在内耗中丧失殆尽,永历皇帝不得已在勇将李定国的护送下进入昆明。然而清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一路直追,永历皇帝不得不带着眷属与不屈服清朝统治的百姓由云南腾冲进入缅甸。当时的缅王王莽达接纳了这位明朝皇帝,但随即在其弟王莽白的宫变中身首异处,换了新王的缅甸人将永历帝押送给吴三桂,而那些跟随永历帝入缅的明朝移民,则长期滞留在了缅甸边境的山川密林之中。 图/永历皇帝迁徙路线清朝时期,为了统治这一批忠心明朝的遗老遗少,清政府在麻栗坝一带专门设置了新的“木邦宣慰司”(实际明朝的木邦之地已经属缅甸),派遣了一名原云南幕府后代将领担任土司,以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方式进行统治。这样一来,这群汉家后裔就被自动归入了清朝的西南羁縻统治政策之中。也正因为如此,这群身居域外的汉族得以依靠萨尔温江(怒江)天险而独立自主的发展起来。 图/清代早期的麻栗坝地区清朝的糊涂账进入19世纪后,缅甸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6年,缅甸国王被英国殖民军俘虏,缅甸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97年,刚刚经历甲午惨败的清政府与英缅政府签署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他们视之为“木邦宣慰司”的蛮夷之地拱手相让。就这样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果敢地区就真正成为了化外之地。英国统治期间,这一地区因为汉族聚居的原因而获得一定的自治权。1947年,缅甸正式独立,果敢正式加入缅甸政府。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在东南亚排华的浪潮中,缅甸政府强迫汉族取消汉字与汉语的使用,而当地的汉族人民则以“果敢语、果敢文”的形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着中华文化。半个世纪以来,果敢人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自治权利,而是受到了缅甸政府的各种压迫,所以他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反对暴政的斗争,直到今日,战争仍在继续着……….. 图/果敢士兵 图/果敢士兵 果敢地区的汉族人并不只有明朝的遗民,这个“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时常有来自云贵川的商人与马帮定居于此。上世纪40年代,中国远征军的一部分老兵们也因为战争的原因辗转留在了果敢。建国之后,在大西南剿匪中被我军打败的国民党93师撤退到了果敢,并在当地建立起了“果敢军事学校”,教授黄埔军校的作战技术,为这个域外的汉家之地带来别样的色彩。 图/撤退到缅甸的国民党93师 参考文献:1.《中华血脉 探秘海外古今华裔族群 》 - 杨府,左尚鸿著 2011《2010亚太地区发展报告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 》 - 李向阳主编 2010
果敢这个地方,地方不大,只有2700平方公里,20几万人口,差不多就相当于我们一个县,这个地方唐代属于南诏,宋代属于大理国,现在的果敢人,有南明遗民,也有败退的国军后裔,以及其他来源的汉族移民等等,下面一一细说。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政权不断南逃,最终永历帝带着自己的小朝廷和部分死忠的老百姓逃进了缅甸,最后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要了回来,用弓弦杀死,剩下来的南明遗民也失去了北返的希望,但他们又不愿生活在清朝的统治下,就在果敢一带定居,并与当地原住民不断融合,逐渐繁衍生息,形成了当今果敢人的主要祖先。
当时果敢地区的汉人力量相对于缅甸那边比较弱势,经过世代的繁衍生息,果敢地区有一个杨姓军头逐渐崛起,带领大家不断拼搏,最终杨姓被奉为当地的土司,清朝后期,道光皇帝册封杨姓土司为“果敢县令”,就这样,杨家陆续统治了果敢300多年。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不断渗透云南边境,到了19世纪末,清朝被迫把果敢地区割让给了英属缅甸,从此,果敢地区的人从云南省的老百姓成了缅甸的少数民族。
二战结束后,缅甸独立,缅甸政府任命果敢土司杨振材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也宣布果敢地区属于缅甸。此后,缅甸着手废除土司这种封建制度,引导各地自治,杨家主动放弃了世袭的土司职位,但果敢地区的日常管理还是在杨家为首的几个家族手里。
在1950年代,还有一只国军残余曾败退至果敢地区,并在当地建立军事学校,除了大多后来被台湾接走,有一部分在当地也娶妻生子,定居了下来,不过他们的后裔只占果敢居民的一小部分,微乎其微。
缅甸政府一直希望收回北部各自治区的权力,与各少数民族武装冲突不断,在果敢地区,缅甸政府军与彭家声、彭家富兄弟领导的武装进行了几十年的斗争,成为当今果敢地区冲突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