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你懂的太少!
像我在三十二岁时就懂K线、均线、KDJ、MACD、RSI、布林线、OBV、威廉指数、筹码分布、波浪理论、江恩法则。。。。。近百种技术分析,看过几百本的投资书籍,参加过多次的大师和操盘手的课程。。。却依然在那时炒不好股票!
你如果像我当时那样学遍主流的技术,你也依然会炒不好股票的!那是必然的。
特别是做价值投资的人会嘲笑你的所学是浪费青春,是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我是不会的,我并不歧视做技术分析的人。因为我当年也是做技术分析的,即使是现在我也没有完全的离开技术分析。
学了那么多技术依然炒不好股票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的看懂股市的不确定性。
学技术分析的人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认为学了技术就可以准确的掌握买卖点,炒股获利就会成为一个看似很确定性东西了。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即便你同时把价值投资也学好,炒股获利对你也必然是个充满不确定的东西。很多做价值投资的人可能会亏的更多,他们以为掌握了估值等赚钱的密招就一 定能赚钱。所以一只股票死拿好几年,最终亏的很惨。
炒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是变化的,是有不确定性的。即是必须要进行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的。
大多数炒股的人,无论是用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的方法都不太重视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而这个才是应对股市不确定性的关键。
当你把重心挪到仓位控制、止损、资产组合等上来后,你才会慢慢的走上炒股正道。
绝大多数人对指标一知半解,还不如那些不看不懂指标的股民。
K线本身反应的是结果,并不是预判工具,无法准确推演未来。
所有你看到的K线最合推演出的未来,都是单纯的幸存者定律而已。
股票的本质,其实是上市公司。
你找不到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单纯看结果导向的K线,只会让你躺在误区里,无法自拔。
再说得直白一点,K线都是主力资金画出来的,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越觉得K线好看,入场后亏钱的概率越大。
因为资金收割对象之一,就是喜欢跟风的散户。
这也就是为什么,股市里懂的越多,亏的越多,K线看的越多,亏钱概率反而越高。
还有一点,就是通过K线选择股票,本身从逻辑上就是有问题的。
你发现了一个好的结果,然后顺着结果去推演未来,却连发生这个结果的原因都不知道。
这就好像股票涨了一倍,K线图形很好看,你觉得买入后还能再涨一倍,是一个道理,毫无根据。
K线图形好看,一定不是股价能再涨一倍的理由。
说白了,底部起来的一倍,K线图形并不会特别好看,日线、周线、月线,也没想象中那么具有参考价值。
股票也不会因为这几个级别的K线图形而一路走高,资金更不会因为K线图形去打开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股票上涨的背后,是资金源源不断地推波助澜,是上涨逻辑的存在,支撑着资金逻辑的成立,压根不是K线逻辑理论。
切记,K线只是反馈整个资金逻辑的图形而已。
至于那些指标均线,更是反应慢半拍的参考标准而已,可以用来做参考,但不适用于做未来推演。
股票市场瞬息万变,单凭一些K线组合去判断行情走势,实属无稽之谈。
当然,K线图形并不是一文不值,它既然能反应股市的结果,那就可以通过结果上的蛛丝马迹,辅助判断资金逻辑,去抓住未来走向的概率。
简单地说,通过K线分析资金意图,是可以增加股票交易赚钱概率的一种方式。
所以,如果无法准确结合K线和量能,或者主力资金有意去做骗线来迷惑投资者,K线的价值就会降低很多。
把握住资金意图,才是绝对的核心,而不是单纯地看懂K线图。
如何确认资金逻辑股价的上涨背后,一定是资金认可的上涨逻辑。
直白地说,就是资金认为股价目前还很便宜,还能继续上涨,还有空间,还会创新高,还能让资金赚钱。
资金认可的理由,多种多样。
但是简单地归结下来,就那么几种。
1、题材热度高,炒作空间大。
热门题材,炒作空间大,是资金短线炒作的最大动力。
话题性高,资金力度大,股价赚钱效应好,上涨的机会就多。
所以,以游资为主的资金,完全是追逐着热点而来,资金逻辑就是绝对热点。
但凡热点冷却,资金就立马撤退,毫不留余地。
2、上市公司业绩好。
炒业绩是最常见的逻辑,题材概念炒的是预期业绩,重组摘帽炒的也是业绩扭亏。
但凡是业绩能够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都容易受到中长线资金的热捧。
上市公司业绩好,也就成了资金追捧的必然逻辑。
业绩只要是稳定成长中,就会有一部分资金长期关注。
3、行业存在估值有修复空间。
第三种资金逻辑,叫做股价便宜,转成专业术语叫做估值修复。
有些上市公司,虽说业绩平平,但是股价便宜,估值低。
当资金没有好的炒作对象了,就会布局一些低估值品种,等待估值修复的行情出现。
这种资金逻辑,其实现如今不多见,因为市场中高成长的个股太多,这直接导致低估值的个股并不受关注。
高安全边际,低估值个股,越来越成为资金防御性的配置。
4、资金带来溢价可能性。
第四个资金逻辑,叫做资金溢价。
说白了,就是纯炒作,个股只是一个炒作标的,不需要成长逻辑,只需要资金逻辑成立。
妖股、次新股的炒作逻辑,大多就是资金溢价。
说白了,钱堆里的博弈,买的人多,卖的人少,股价就会不断往上涨,都不用更多的理由。
5、重组并购等带来股票重新定价。
最后一种,叫做估值重构。
举个例子,公司原本是种植菌菇的,现在生产白酒了,估值体系变了,股价就得重新定义。
这一类突发的变化,是非常容易引发资金追逐的。
包括借壳上市,都是股票价值重新评估的机会,也是资金追逐的理由。
资金逻辑,是股价上涨的唯一理由,本质上和K线什么的真没太大关系。
资金逻辑不在了,资金撤退了,股价自然就下来了。
如果非要和K线联系上,那么最相关的就是筹码分布带来的时间窗口了。
量价结合的要点有哪些资金逻辑是上涨的本质原因,而散户捕捉资金动向,只能通过量价分析。
K线本身,就是一个价格分析图,而量能是潜在的资金流向图。
只有结合了量价分析,才有可能通过K线捕捉到资金,单纯地看K线,并不起作用。
当然,量能本身也有可能会被操控,资金可以通过对倒的方式来放大量能。
但缩量的情况,肯定是相对比较真实的,因为资金连对倒的意愿都没有,筹码的流动性很小。
在量价理论捕捉资金动向这个问题上,要明白一些简单的逻辑,才能更有效的看懂。
1、放量意味着分歧,放量拉升才意味着资金涌入。
放量代表着资金的分歧,不代表资金流入或者流出。
放量的拉升,却代表资金的涌入。
因为拉升代表资金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买入股票,一定是涌入的迹象。
当然,这个资金涌入不一定是主力资金,有可能也是散户资金。
主力资金的暗流涌动,主要体现在拉升过后,是否持续放量的横盘,还是进一步继续拉升。
如果是高位放量的横盘,那一定是出货更多一些,如果是不断的拉升,一定资金还在流入。
2、缩量代表某种资金平衡,没有好坏之分,但预示着变盘。
很多人在量价分析的时候,还会提到缩量,并且认为缩量就是不好的。
其实,缩量没什么好坏之分,它是一个资金流动性变弱的信号,代表资金参与意愿正在降低。
缩量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变盘,要么就是按耐不住抛售,要么就是按耐不住要买入。
所以,看到缩量的情况,建议观望,不要着急做决策,慢半拍更安全。
3、量价背离会导致风险增大,但不代表股价一定会涨会跌。
量价背离,一定是有古怪的。
比如股票价位在高位,理论上获利盘非常充分,抛售意愿会更强,但是这时候缩量了。
只能说明,大部分筹码都集中在主力资金手上,主力锁仓所以抛压很小。
但是主力资金也是要获利了结的,没有资金接盘,散户恐高,缩量维持不了多久。
最终大概率还是会以放量下跌的形式,结束资金的抱团行情。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缩量能上涨多久,其实是犹未可知的。
所以量价背离的信号,是提示风险用的,并不是判断短期股价用的。
4、对于刻意做盘的资金,量价无效,必须甄别。
最后就是要甄别资金的刻意做盘,以免被量价所骗。
资金刻意做盘,多出现在中小市值个股身上,通常日均成交在几千万左右。
同时,放量的时候,资金多以对倒形式出现,这个在盘内分时去观察,会很明显。
这类个股的上涨逻辑,或者说资金逻辑,通常比较朦胧,没有太多的上涨理由。
刻意做盘,目的就是为了去忽悠那些纯技术流的散户而已,并且不需要太多,总体有个几千万上亿即可。
量价针对于日均成交10亿以上的个股是最有效的,因为大资金刻意做盘的风险是很大的。
所以,在甄别量价之前,一定要关注日内成交情况,要剔除这些刻意做盘的个股,以免踩雷。
散户为什么不能迷信指标和K线普通散户信任K线技术的比例,是远超过大资金的。
原因是散户喜欢回顾牛股,而牛股的K线确实做得非常漂亮。
殊不知,这只是一个单纯的幸存者定律,K线走势难看的个股大多夭折了,你看不到,看到的好看的,都说活下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你根据目前的K线图形,去推测未来的股价走势,经常会出错的原因。
散户不能相信K线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做盘的庄家,专门以K线去收割散户。
那些杀猪盘,每一个K线图形都近乎完美,因为只有完美,才有人信,才能杀猪。
明白这一层逻辑后,你就会发现,K线,尤其是短期K线的水分太大,盲目迷信并不会有好的结果。
再说得简单一些,资金在入场的时候,为了不被发现,K线图形都极其丑陋,在要出货之前,K线图形都会尽量做得好看。
散户想要透过K线看本质,还是要在选股本身上花功夫。
对于K线和指标,要牢记三点。
1、K线和指标都是反应结果的指标。
所谓的结果指标,指的是资金博弈后,体现的结果。
结果指标的特色,就是反应过去,不代表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拿着K线图,分析过去的所有节点,似乎都很有道理。
但是拿着K线图,去推演未来的情况,会有很多的偏差。
因为K线图解决不了未来资金的问题,除了手握资金的主力,谁都不知道未来资金会怎么变化。
即便是主力资金,也是根据盘面的变化,随机应变的。
2、资金是左右K线和指标的唯一因素。
K线画成什么样,只有拿着资金的人能左右。
而技术指标更是如此,直接用计算机算法呈现出来。
资金和K线还有技术指标,压根不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而是一个因果关系。
指标提示你买入,其实只是资金把K线故意做成这样,让指标呈现出买入信号。
目的是为了让资金入场,帮助它一同去把股价炒上来。
另一方面,好看的K线图形,也为主力资金的撤退做准备。
3、指标会滞后,会钝化,但可以从侧面反应资金情况。
最后一点,是要记住指标本身,由于是结果反馈,一定是存在滞后和钝化的。
甚至有一种情况,指标会在盘内发出买入信号,但收盘后由于股价下挫,信号消失。
所以,指标的滞后和钝化,其实也是一种对于投资者的保护。
它们本身从结果上,反应了资金的实际情况,这个是有效的。
指标和K线,再叠加量能,至少能够提示资金入场、离场的情况,帮助做一些辅助的决策参考,有利于决策的成功率。
用机器数据去计算K线,尚且无法能够准确捕捉到胜率超过51%的K线战法,更别说带着情绪、一知半解的人工K线辨识了。
股票本身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资金决定了股票的走向,而不是理论、不是意念、不是主观猜测。
我们只有找到一只个股,它能够持续吸引资金的关注和买入,才能真正意义上赚到钱。
分析上涨逻辑,确认资金逻辑,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K线为线索,寻找上涨逻辑,并不是不可以,但还是要经过二次验证,确保资金逻辑成立才行。
至于所谓的理论知识,仅仅只是理论,真的要运用起来,就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去总结真正的经验,不断修正才行。
切记,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