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谁最聪明?

分数选大学2022-06-29 10:53:19admin2

一个人的聪明不仅仅体现在智商有多高,能有多么高明的主意,更应该是具有处理事情的能力及取得如何的成就。

可能是我自己个人的偏好,我还是最喜欢曹操,认为曹操是最聪明的人。

先说杀吕伯奢。

曹操亡命到了吕伯奢的庄上,人饥马困,就想歇歇腿,吃口饭,立马走路。

或许曹操不会告诉自己行踪真实的目的,但吕伯奢想好好款待的话,理该对曹操言明。

招呼也不打,就跑到外面去买好酒,还杀口猪来招待曹操一行。

这明显违背了常理。

不管吕伯奢与曹操的父亲是故人也好,是结义兄弟也罢,就礼节和情义都到不了这个份上。

恐怕吕伯奢的家庭状况,还不足以来个朋友就杀猪的地步吧。

再说,能随便就杀个猪招待客人的主,家里还没点好酒吗?

不必说聪明的曹操,就是随便个人也会多疑。

退一步说,如果曹操大意,真的被吕伯奢告了密,被逮捕诛杀,世人是不是又耻笑曹操愚蠢哪?

耻笑他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出来,不是等死吗?

即便吕伯奢是冤枉的,曹操这事做得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曹操屠城。

兵民是军事斗争的根本,在战争时期,很难把兵与民分得清。

刘备渡江,携带十几万百姓。刘备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这些死心塌地追随刘备的百姓,一旦刘备站稳了脚跟,那就是对抗曹操最强大的力量。

在三国时期,诺大的中国大地上仅仅只有不到一千万人口。

看看今天的人口密度,就可以想象当时人口的重要性。到2018年末,新疆人口2486万。由此可以想象,三国时期人口的分布情况。

之所以陶谦、刘备、吕布盘踞徐州,就是因为徐州有大量的人口可以依赖。

如果不能把这些人口迁移出来,把陶谦、吕布、刘备等击败赶走,他们还会再回来。

即便是派再有能力的官员镇守,都很难守得住。

因而,彻底摧毁这些军阀赖以生存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削弱了他的实力,他就会成为无根之木。

同时,对百姓也是一种震慑,也就不敢再众志成城的协助守城。

曹操最终能把吕布生擒,还是得益于其部下的反叛。

尽管曹操是因为陶谦杀了他的父亲,而泄恨于其属下的百姓。

但曹操是政治家,他如此行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和感情用事。

张绣和贾诩杀了他的爱子,还能够再次容纳他们,难道就因为陶谦杀了他的父亲,就把百姓杀绝吗?曹操就不考虑人心、民心吗?

曹操是最精明的,尽管是文学青年,情感丰富,但他更是政治家,肚子里的小九九清楚得很。他不会做折本的买卖的。

尽管陈宫、张邈等人是因为曹操嗜杀而背叛,就陈宫那些人的德性,即便没有曹操的嗜杀也不会安分的。

曹操攻占了冀州,首先是安抚百姓。因为这块土地上原有的主人已经死去啦,自己成为了新主人,这里的百姓就是自己的势力基础,他自然就会好好善待,好好利用啦。

至于唯才是举,曹操能把一大群天王级的大佬们集聚在一起,发挥他们的能量,没有高超的驾驭能力是做不到的。

就用人这一方面,刘备就差的不少。仅仅荆州与益州一帮子人,就迟迟没有摆平,再加上东州集团一些人作梗,刘备始终没有把这些人的能量积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曹操杀人,这里面学问就更大啦。

曹操是有那个权力和能力,但也不可能想杀谁就杀谁。

看看他杀荀彧,杀许攸、杀孔融、杀祢衡、杀杨修等等,都很高明,都不用一套路子。

但几乎见不到曹操诛杀大将,可见其杀人都许多手段,管理也有许多的办法。

不是最聪明的人,是做不到的。

之所以贾诩、郭嘉、荀彧、杨修等都成为顶尖聪明的人,是因为能在曹操手下做事。

荀彧、郭嘉都曾经投奔过袁绍,如果他们一直在袁绍手下做事的话,还能有如此的成就吗?

恐怕跟沮授、田丰的结局差不多。

至于杨修,那是曹操谦虚,在某一方面或许比曹操更有能力,但并不说明就比曹操强。

一个人连自身都不能保全,还能叫聪明人吗?

曹操取得如此成就,离不了众位谋士出谋划策,离不了各位战将冲锋陷阵。

主意比曹操多,杀敌比曹操多,但不能说明他们就比曹操厉害吧。

由此看来,曹操还是最聪明的人,无人能出其右。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不是最聪明的人是做不到的。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我的回答更精彩 :

如果说起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这个人若是第二,那就没有那一个人敢称第一,而且隐藏很深,你就是往脑袋里注射1000毫升膨胀素,七天七夜不睡觉去研究,也不会把这个人找出来,而且还是个未出阁的女孩,她是谁?且听我道出惊天玄机:

一提起三国时候的聪明人,人们马上会想起诸葛亮,但是他事必躬亲,活活把自己累死在五丈原,这能算真正的聪明人?

有人说是郭嘉,可他放浪形骸,年纪轻轻就到地下看草根去了,聪明人怎么会这样傻?

还有人说是陆逊,但是他后来被人活活气死,实在也不能算是最聪明的人。

他们都不算什么,和我说的这个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要说起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孩,就必须先介绍一下三国时期一个叫应劭的大学问家,他看到当时天下大乱,典籍散亡,应劭害怕前代的学问就此绝灭,于是就将自己认为可以对后世有所裨益的知识记载在了一本书里,希望能够保存下一线希望。

应劭在自序中说当时“王室大壞,九州幅裂,亂靡有定,生民無幾。私懼後進,益以迷昧……”可知他是在怀着怎样悲壮的心情在写这样一部书,而我们这位惊天动地的主人公就出自这本书里。

这本典籍的名字叫《风俗通》。

《风俗通》这书是三国时人应劭所著,是一部极其严肃的书,应劭讲到: 当时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齐地的一户人家有一个女儿,有两个小伙子同是追求她,东家的小伙子长得很丑但却很富有,西家的小伙子长得很英俊但却很穷。

K

女孩的父母左右为难,不能下决定,就问女儿说:“你来拿主意吧,如果不好意思说,就露出一边胳膊来让我知道。”结果女孩同时露出了两边胳膊,父母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女孩的回答,聪明的不能再聪明:“我想到东家吃饭,西家睡觉。”

呵呵,你能说她不聪明吗?反正我是服了,佩服的五体投地,哈哈哈!!!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逸闻秘史寻雅趣,名人奇事为镜鉴。

神游史海,烟波缥缈的古文旧典犹如取之不尽的珍宝异藏; 深耕文苑,浩瀚无际的老著新说却似品尝不竭的美味佳肴; 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正书野史总有叹为观止的悲欢离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闻杂谈尽显令人唏嘘的酸甜苦辣。 它们或发人深思,或給人启迪,或令人感叹,或予人睿智。

君若有暇,不妨听我娓娓道来,我愿成为您忠实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闲暇时光。 以文会友,敬请关注、交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