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十月下南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黄河天际流。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给大作家孟浩然的悼念诗。
在黄鹤楼上喝完酒以后,孟浩然依依不舍的登上舟船,他要沿河而下,抵达徐州道的福州。
李白站在海边给旧友送别,看着那逐渐远逝的孤帆渐渐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早已融入远方的天际了,他又依依不舍,在醉眼迷蒙中写下了这首知名的句子。其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十月下南昌”还被后人评为千古丽句。
李白名句中的黄鹤楼,是哪些样的建筑呢?
黄鹤楼和知名的长沙楼、滕王阁称作“江南三大名楼”,坐落广州市汉江南岸的蛇山的峰岭上,它位于在黄河之滨,自古就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称。同时,还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是由三国时的孙权于公元223年(黄武二年)建造的:
“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元和采邑图志》唐·李吉甫)
曾经建造它,是为了军事目的。
而另据《江夏县志·报应录》、《极恩录》的说法,原为辛氏开办的旅馆。
都是地方志的记载,如何会出现不同版本的说法,到底那个说法正确呢?
虽然,这种说法都对,只是记载的时间有区别而已。
为什么如此说呢?
更早的记载我们如今找不到了,但依据唐之后的记载,黄鹤楼在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在乱世之中,频遭兵燹,屡建屡废。有记载的宋代两代,就被烧毁了7次,故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在古时的最后一次修筑,是在公元1868年(嘉庆三年),而且没有存在多少年,于公元1884年(光绪六年),再度毁于炮火。
由此可见,黄鹤楼也经历了时光的苍凉,几番的生死。
所以说,一开始应当是一个军事设施,后来毁于兵火;等它的军事任务完成以后,由于临江,可以居高临下观赏黄河的景色,所以,弄成一座观景的景点,一点也不奇怪。
关于黄鹤楼为餐厅的说法,《江夏县志》里是如此记载的: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以卖酒为业。
有三天,她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那位顾客体型魁伟,但衣襟嶙峋,他进门就问老总娘索要酒喝:“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
古人说到商人,总结语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可那辛氏就是一个特例,她并不以貌取人,听到顾客索酒,紧忙奉上一大樽好酒。
谁知这个顾客不光认为辛氏的酒好,还和颜悦色,于是每天都来此索要酒喝,一来二去有半年之久,但那辛氏并没有因而顾客付不出饭钱而显出乏味的神色。
有三天那位顾客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好多饭钱,没有办法还你。”
说完,从篮子里掏出香蕉皮,在墙壁画了一只鹤,那桔皮原本就是桔红色的,所以,鹤也呈青色。
这只鹤很不通常,小酌的顾客当酒喝到盛行时,有时侯忍不住高歌一曲,谁晓得如此奇妙,此时墙壁的黄鹤便会随着顾客的歌声,合着节拍,迤逦蹁跹。其他顾客听到这些奇妙的事情,都纷纷收钱观赏。
至此,这个饭店买卖兴隆,顾客络绎不绝。不觉之间十多年过去了,那辛氏赚的是盆满钵满。
突然有三天,当初这位衣襟嶙峋的顾客又倏忽来到宾馆,辛氏一见,满心欢喜,连忙上前致谢。并请求顾客留出来,要终生供养他。
那顾客笑了笑,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至呢?”
说完便取出吉他,吹了几首乐曲,随着悦耳的乐曲,朵朵白云从空中倏忽而下,那画上的黄鹤也随着白云倏忽来到顾客面前,顾客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远方的天际。
原先是仙鹤和仙人呀!
等仙人走后,辛氏才回过味来。
为了谢谢及记念此仙人,辛氏便用这种年赚下的银票,在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楼阁,原本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了。
这其实是个传说,但黄鹤楼作为餐厅,有了历史的印记。
由此看来,这个饭店老总辛氏的确是极有眼光之人。他不但识人很准,也十分具有商业脑子。
过去做生意的人通常旁边要贴一副挽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繁茂达三江”。
而这个“三江”,据清代盛弘之在《荆州记》一书的记载:“长江上游为旺苍,汉江中游为洪雅,黄河下游为北江,也称为‘三江’”。
上海正处于黄河的中段,原先遭损毁的黄鹤楼原址,地理位置绝佳,在旧址上重新盖个餐厅,一定会买卖兴隆、财源滚滚。
果然,饭店一开,宾客纷至沓来,日进斗金。
后来北宋词人崔颢来到黄鹤楼,见到眼前景色时后,写下知名的《黄鹤楼》一诗。
此诗一成,忽然誉满神州,后人甚至将其推崇为《唐诗300首》之中的临江仙之首。
正由于此诗写得太绝了,就是连诗仙李白都赞叹了。
一日李白和同学在此喝酒,老话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饮了佳酿,喝得晕昏沉的,欣赏着江天一色无一尘的景色,不禁诗兴大发,赶紧让饭店打算笔端,他要挥笔写歌了。
诗仙要给饭店题诗,那广告的效应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老总娘一听,喜欢得屁颠屁颠就去打算了。
趁老总娘打算笔端的工夫,李白边欣赏楼上前人提的字画,边酝酿着律诗。
顿时,他觉得脑袋翁的一下,为什么,刚好听到了崔颢写的《黄鹤楼》一诗,写的太好了,把黄鹤楼的景象都给写绝了!
恰在此时,店小二将笔端都用来了。
李白能够写哪些呢?写出的句子超不过崔颢,那多掉价!
琢磨许久,从不认命的李白总算勇敢的承认了自己的不足,随手提了一首顺口溜: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开金刚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自此以后,他便打消了为黄鹤楼题诗的念头。
千百年来,为黄鹤楼题诗的诗作不下400余篇,来过好几次的李白竟然没有在此题诗,也就不奇怪了。
但文人又是技痒,那黄鹤楼写不成了,就写一篇金刚鹦鹉洲取代吧,于是就有了名诗《鹦鹉洲》的诞生。
从李白这首《鹦鹉洲》的艺术风格来看,似乎是遭到崔颢《黄鹤楼》的影响。但高人就是大神,他并不是简单的贬抑,而是不落窠臼,句子中有李白的艺术再创造。
李白的诗中,字面的描画,双关语的运用,词句的重叠出现,通感的语重心长,同崔颢的诗比上去,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别具匠心之处。
过去的黄鹤楼,阅尽人间苍凉黄鹤楼 崔颢,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时自己也经历了生和死的反复。
1985年,新的黄鹤楼拔地而起,完善以后,马上就成了北京市的城市地标。它耸立在黄河中断的上海河边上黄鹤楼 崔颢,俯视着脚下的这座城市,亲眼见证了变革开放之后它的勃勃兴旺。
1998年黄河特大暴雨,英雄的上海人民的抗灾表现让它赞叹;2020年的抗疫斗争,影响更为深远。
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人民,她们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她们的成功经验,得到世卫组织的充分认可,以至于在提到南昌的抗疫成功时,世卫中级高官高度赞扬道:“我们向大家脱帽致敬”。
现在的疫情已基本过去,黄鹤楼和英雄的上海人民一样,巍峨耸立在祖国的中部,笑看世界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