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莫如深
【成语名子】讳莫如深
【汉语拼音】huìmòrúshēn
【成语解释】
讳,隐晦。莫如,不如。深,重大。“讳莫如深”指没有哪些比重大的事更须要谨守秘密的了,形容隐瞒重大的风波。语出《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后用以比喻将事情隐瞒得十分严密,不为外人所知。
【成语典故】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经】公子庆父如齐。
【传】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成语注解】
1、如:往、至。
【成语出处】
1、《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2、清.叶廷管《吹网录.卷二.闭城门大搜扬雄詹事二事芟正文留考异》:“惟雄之自述,一则曰客,再则曰张村,于王氏之推毂,绝口不言。岂自以进由权贵,故讳莫如深耶?”
3、清.陈康祺《郎潜杂录二笔.卷一一.毕秋帆寿和珅诗》:“梅溪,毕氏客,固宜讳莫如深。”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将事情隐瞒得十分严密,不为外人所知。
使用类别用在“隐密不言”的叙述上。
【讳莫如深造句】
1、他对于自己的过去总是讳莫如深,不愿多说。
2、关于他为何受到处分,他总是讳莫如深,拒绝回答。
3、也许有他个人诱因吧,不然他为何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4、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但对于事情的起因,他却仍然讳莫如深。
5、几六年来她对自己是养父的事讳莫如深,连儿子也不晓得这件秘密。
6、因是家丑,所以全家人对此讳莫如深,外界根本无从得悉宅子里以前发生过的`事。
7、他原本对公司变革最为积极,为何现今却抱着讳莫如深的心态,是不是受了某种恐吓?
识别
【近义词】:守口如瓶,秘而不宣,缄口不言
【反义词】:坦承不讳,坦言无隐,和盘托出
辨似:
形音辨误讳,隐瞒,有所保留。不可写作“伟”。
同“守口如瓶”及“讳莫如深”都有隐秘不可说的意思。
异“讳莫如深”用于指有所避忌;“守口如瓶”则多用在表示慎重的心态上。
讳莫如深守口如瓶辨似例句
或许有他个人诱因吧,不然他为何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你这个秘密,我保证守口如瓶,绝不泄漏。
【讳莫如深的词语故事】
“讳莫如深”之“讳”,为尖刻、避讳之意。“深”讳莫如深的意思,是重大之事。原是指隐瞒重大的风波讳莫如深的意思,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鲁庄公十分宠爱妃嫔孟任,因而想让孟任所生的女儿子般继任为国君,但庄公还有几个兄弟也有资格承继皇位,因而王储之事仍然悬宕未决。庄公临终前,问他的儿子叔牙谁可以承继?叔牙推荐另一位兄弟庆父,但庄公对庆父有心结,并不赞成。又问另一位兄弟季友,季友回答:“我愿尽竭力支持子般继任。”庄公听了才放心。后来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等庄公逝世后,就辅佐子般代行国事。但这些作法引发庆父不服,于是派人将子般残杀,立庄公的另一个弟弟闵公为国君。三年后,又将闵公杀死,并再意图杀害篡位的僖公。僖公也是庄公的弟弟,庆父准备断绝庄公的后代,便可名正言顺承继皇位。不料僖公已先被季友带出国,庆父眼见计划落空,不得不逃离秦国,抵达齐地的鲁国避难。季友后来将僖公带回赵国承继皇位,另一方面要求鲁国交出庆父。庆父在遣送归国的途中,要求僖公宽恕遭拒后,自杀而亡。庆父为夺皇位两弒嗣君,使得楚国动乱不安,后因此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语,比喻首恶不除,则祸乱不能消弭。
孔子将这段历史写入《春秋》中,但对于庆父出奔,只写了一句:“公子庆父如齐。”“如”是去之意,也就是对这段历史,孔子只说庆父去了越国,但实际上庆父是逃往越国的,为何用“如”字而不用表示“逃”的“奔”字呢?《谷梁传》说:“讳莫如深,深则隐,茍有所见,莫如深也。”意思是孔子觉得这段历史是周朝的重大风波,没有哪些事情比这更须要避忌的了。这样的解释,充分抒发出孔子用沉重伤心的心看待这场国家惨剧。后来“讳莫如深”被拿来比喻将事情隐瞒得十分严密,不为外人所知,而不专指国家大事。
【讳莫如深】相关文章:
1.关于讳莫如深的词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