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西安之前,我知道的腊八粥就是大苞谷糁子煮的咸味腊八粥。
腊八在我记忆里,是非常隆重的。它是过年前非常有仪式感的一个节日,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做腊八粥了。腊八前几日,人们已经开始忙着拉大糁子。平时煮粥的糁子都是小颗粒的,腊八粥的糁子颗粒大,就叫“大糁子”,大糁子大概就是一颗玉米粒分成两半的大小,是咸味腊八粥最重要的原料。除了它,腊八粥里最常见的还有黄豆、花生这两种豆子,不过它们只能算点缀的配料了。
■大糁子
小时候过腊八,都是奶奶做腊八粥。
我们家的习惯是只煮大糁子,不加其他豆子。腊八的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奶奶就开始张罗着煮腊八豆。大铁锅里倒上大半锅水,等水烧开了,清洗干净的大糁子就可以下锅了。糁子入锅,我就坐在灶火下看火,很积极地往灶下塞木柴。大火烧煎了煮大糁子的锅,奶奶便掀开锅盖搅拌几下,就这样烧个几煎,奶奶说可以换小火了,这时候我基本已经没有耐心烧火了咸味腊八粥的做法,幸好也解放了,只需要隔一阵子往灶下塞根木柴,保证火不断掉就行。大糁子要煮两三个小时,煮好了之后还要在锅里焖一段时间,每次煮腊八粥,奶奶要忙上大半夜。
煮好的腊八粥是油亮的黄色,奶奶用大勺子舀出一勺腊八豆,让大家捏一颗先尝尝味道。大糁子已经被煮开,膨胀出细小的裂纹,有点像爆米花上面的那种细细裂开的纹路,嚼起来油香油香的。奶奶会给每人舀一点没有加任何调料的腊八豆,刚开始吃着很香,但没嚼一会儿就腮帮子疼。我最喜欢喝腊八豆最上面的汤,油润润的,带着玉米的甜味,因为煮得久,汤稠稠的,特别香甜。
煮好的腊八豆,奶奶会用大铝水瓢刮进大铝盆里,因为大铁锅里不能久放食物,放久了会有铁腥味儿。
铝盆晚上盖上笼布,就放在灶房子里的案板上。那时候天气都特别冷,早上一掀开笼布,经过一夜的天然冷冻,再加上豆子充分吸收了所有汤汁,铝盆里的腊八豆就会凝固成一大块。奶奶用炒菜的铲子把凝固成一团的腊八豆分开,给同村的大伯、三伯家各端一碗,有时候也会收到伯伯家端给我们的腊八豆。
吃腊八粥的重头戏都在中午。
奶奶提前泡好粉条、木耳,切好豆腐、白菜、红萝卜、油菜等等蔬菜,熬成一锅烩的大烩菜,再起锅把大烩菜和腊八豆混合在一起,放点盐醋调味,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咸味腊八粥就做好了。
■咸味烩菜腊八粥
我们家做好的腊八粥通常都会先盛出一小碗,放上筷子,摆在案板上,奶奶对着家里喊几声:“谁在屋,谁就吃!”这是在叫家里的祖先先吃呢。这个仪式之后就轮到大家吃饭啦。
舀一碗腊八粥,放上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先捞大糁子腊八豆吃,这可太耐嚼了,嚼啊嚼啊嚼,腮帮子要酸了,赶紧再捞两块豆腐,还有可以吸溜的粉条等着你去吃,太美味了。
我小时候不爱吃菜,很讨厌绿菜和炒过后会泛着甜味的红萝卜,会偷偷摸摸扔掉,或者挑到爸爸碗里。牙口好的大人们好像都很爱吃腊八粥,会说“腊八粥,吃不就(吃不够的意思)。”
吃过饭后,我们还会给院子里的柿子树喂腊八。就是在柿子树上用菜刀砍两下,然后在刀口里放两颗腊八豆,我也不知道这仪式叫什么,只记得奶奶说这样柿子树就结果结得多。
来西安上学之后,学校离大兴善寺很近咸味腊八粥的做法,大兴善寺每年腊八都会施粥,我和同学去领,才知道原来还有这种甜味的大米加各种豆子的腊八粥呀。在网上搜“腊八粥的做法”,也都是这种甜味腊八粥的做法,大糁子腊八粥应该算是我们那里的地方特色了吧。
■甜腊八粥
领过一次大兴善寺施的粥之后,我每年过腊八基本还是吃的咸味腊八粥。
几年前我自己租房子住,每次过腊八,要么是爸妈给我送来煮好的腊八豆,要么是我自己回家再来西安的时候,他们让我带上干腊八豆,吃腊八粥在我爸妈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冰箱,我怕腊八豆放坏,总会吃了上顿吃下顿,连着过两三天“腊八”。这样的吃法让我对大糁子腊八豆甚至都产生了恐惧,看到都会腮帮子疼。
现在过腊八,有了电压力锅,煮腊八豆更方便了。腊八前一天晚上,婆婆就用压力锅煮了满满一锅腊八豆,还让公公给老公的姐姐送一些。婆婆张罗着做咸腊八粥,切各种配菜、泡粉条,烩配腊八粥的烩菜,公公提前做好了一锅臊子,等着往咸腊八粥里加。我则提前泡好大米、小米、紫米、黄豆、红豆、花生、枸杞、葡萄干等等,用电压力锅,很快就煮出了一锅甜腊八粥。两代人的腊八粥出锅,谁爱吃哪种就吃哪种。
我先盛了一碗自己的甜腊八粥,嗯——嗯——就是喝八宝稀饭么;又盛了一碗婆婆做的咸味腊八粥,先挑一块臊子肉,一个字——香!捞两粒腊八豆嚼一嚼——油!捞各种蔬菜吃——美!捞粉条吃——爽滑!喝一口汤——酸香!热乎乎的咸味腊八粥,咥一碗,出点汗,赶走冬天所有的寒冷!这才是我认识的腊八粥啊。
■咸腊八粥
谁说北方人一过节就吃饺子,腊八节我家就不吃饺子,只吃特制的腊八粥。
作者 | 姜晗 | 户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