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增广贤文》之过秦论篇。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倍感太不够了,许多事情若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晓得它有多难。
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侯才懊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提示平常应该笃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侯,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也是一副劝告联,春联虽通俗易懂,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书:知识。到:等到。用:须要,有所用。时:时侯。方:才。恨:自责,懊悔。
扩充资料:
《增广贤文》。亦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清朝时期编撰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洪武年间的戏剧《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正德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类名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今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种观点彰显了正统的道家精神。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艰深,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见自己认可的名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答: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考查知识点:诗歌默写
诗歌作者简介,重点成语与译文: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佚名撰名言联
【鉴赏】这是一副劝告联,春联虽通俗易懂,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假如说下联是劝诫人们要“贵学”,这么上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指出“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南宋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笃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南宋的朱熹和清朝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获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辛,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