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送别 -陈蓉晖
配图:网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送别 李叔同,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鉴赏:
从从唐诗宋词到明清的诗文,离情别怨,悲欢离合,是一个写作的热点,而无数的文人也留下了很多与离别有关的作品,这其中有一首表现离愁别绪的经典作品,就是《送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作者李叔同和他的作品。
李叔同父亲与李鸿章同年进士及第,曾官吏部主事,兴办盐业开办银行为天津富豪。李叔同为五姨太所生。他五岁时父亲亡故但家境依然优越,母亲和兄长特别重视对他的教育,自幼跟随母亲诵名诗格言,博读诗书。
他喜欢唐诗宋词,少年时代便积累了丰厚的国学修养。14岁随母亲王氏迁到上海。
18岁时李叔同娶妻俞氏并生育两个孩子,继承30万家产。20岁时,她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这个时代的李叔同才名远播,亦是放荡不羁的富二代贵公子,整日周游于妓院,寄情于声色。
1905年,母亲王氏病逝于上海“城南草堂”。李叔同扶母亲灵柩回津,给母亲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葬礼”。他在四百多名中外来宾面前自弹钢琴,唱悼歌,寄托哀思,此举被世人称为“奇事”。
安顿好母亲的后事,李叔同舍下妻儿,东渡日本求学。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他在日本画界小有才名,并和自己的模特相爱并结婚。
1918年8月19日,在“五四运用”前夕,39岁的李叔同,舍下爱妻在杭州定慧寺出家,正式皈依佛门。他苦心向佛,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在浙江任教期间采用现代教育法为中国培养出了著名画家刘质平、夏丏尊、丰子恺、潘天寿、吴梦非等许多久负盛名的画家和音乐家。
这一曲著名的《送别》便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作。李叔同的这首诗,是一首无所明指的送别诗,有的则说是李叔同客居上海时的朋友许幻园。
作为最知交的朋友,李叔同和许幻园一起为了理想而苦苦追求,他们都无怨无悔,红尘落落,离别在所难免,他们伤别离,惜别离,把酒言欢,可是也会把别离的愁和忧都寄于酒里,咽在心里。天地之大,唯有知音最可贵,这一生一世,相识相知便是缘,天涯海角又如何?
这一生起起落落,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只为心中不灭的理想。李叔同不会愁云惨淡,而是和许幻园共勉,反添了些许大度与从容。
李叔同的这首诗从表面看是他送别朋友送别 李叔同,其实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这是他告别这污浊人生,告别红尘世事,剪断尘缘步入佛门的前奏曲。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人世总有圆缺,生离死别,皆是人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