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可以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志愿2022-08-05 18:06:22admin2

吕后把控朝政很稳定,也很强势,但是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分封诸吕,这动摇了刘邦建国初年白马之盟规定的“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引起了很多刘氏宗族及功臣的不满。吕后死后,发生了周勃诛吕的事件,吕氏覆灭。在消灭诛吕的过程中,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的儿子,继任齐王的刘襄及其弟时在长安的朱虚侯刘章立了大功。按道理,刘襄为汉高祖长孙,在嫡子一系不传的情况下,无论立功,还是立长,都是要刘襄做皇帝。但是,功臣们认为刘襄的舅父驷钧比较凶残暴戾,怕刘襄即位会重复吕后专权的悲剧,所以就决定不立齐王刘襄,改立汉高祖仍在世的最大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刘恒的母族也不存在吕后的情况。当然功臣们这么做,也不能说没有私心,因为代王在汉高祖时期就不受宠,封地比较偏远,事实上算是长期边缘化的皇子,由他即位,对于功臣们保住自己的权位更有利。如果齐王刘襄即位,清洗功臣的可能性很高,功臣们也不敢冒这个险。

当然,刘恒也不是功臣们想象的那么软弱,他即位不久就掌控了大权,刘恒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诸吕之乱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开国功臣重新把持了朝廷大权。当时在位的少帝刘弘毕竟是汉惠帝儿子,也就是吕后的孙子,他们考虑到少帝是吕后所立,一旦成年,极有可能为诸吕之乱翻案,所以将其废黜。功臣们在考虑新皇帝人选时,有三个选择,分别是是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第七子,由吕后抚养长大,和吕后关系很好,因此直接被功臣们排除,此外刘长还有一些不利因素,年纪不大,生母出身低微,“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当时声望最高的是齐王刘襄,他是刘邦的长孙,而且在这场诸吕之乱中立下大功。

​然而功臣们并不看好刘襄,“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舅驷钧,虎而冠;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也就是说齐王的舅舅非常强悍,如果立齐王的话,那简直是吕氏复生。其实功臣们还有一点没说明,刘襄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如果他做皇帝,一定不会受功臣的摆布,那么周勃这些人就会失去权势。

我们再看刘恒,他是刘邦当时最年长的儿子,他和他的母亲为人低调,功臣们认为,“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功臣们认为选择没有功劳的刘恒,他一旦做了皇帝,必然感恩戴德,功臣们权势也就保住了。此外,功臣们大概还觉得刘恒仁弱,容易掌控,然而他们想错了。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3.《资治通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