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分队偏见 01.:我那么内秀,你居然看不到2007年火了

高考志愿2022-11-14 15:08:41佚名

(文/亦浓)

第八分队偏见

01.《士兵突击》:我那么内秀,你居然看不到

2007年火了军旅题材的连续剧《士兵突击》,也带动了一拨又一拨的热血男儿奔赴沙场,百炼成钢。

其中某一集,许三多因为在红五连偏远驻防地三班修了条路被团长调回了钢七连,第一天报到,团长告知迎面过来的钢七连高连长“给你介绍个好兵。”,高连长目视前方彻底忽视许三多地问“许三多,你是个好兵吗?”许三多低下头“我不是个好兵……”“哦,”高连长傲娇地应了一声,梗梗脖子兀自向前走了!

无论多少人说许三多是个好兵,高连长都不认同,因为许三多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看到了装甲车看到了坦克大炮他举起了手,投降?哪个好兵会这个姿势?孬兵!

踢正步歪歪扭扭,走方队顺拐,绕单杠三四十个,还不及格,跑步,哦,跑步还行,那也不能证明他就是好兵,离高连长好兵的标准差远了!

在高连长心目中,他不是好兵,那他就永远扶不起来,任凭班长怎么带他,他也不行,“别把我的好班长给毁了!”

“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的魂,那为何高连长却 “放弃”许三多这第4956名士兵呢?其实,他那不是放弃,是从心底里压根儿就没承认过这是他钢七连的兵。

为了七连的荣誉为了不辜负对他抱有热望的班长,在史今班长和甘小宁等的帮助鼓励下,许三多做得越来越好,许三多崛起了。赢得了除班副伍六一外所有人的尊重,但仍然不得连长欢心。

第八分队偏见

高连长咋就这么看不得许三多呢?这或许就是“偏见”的力量吧。

看不惯许三多,是因为他不属于高连长心目中好兵的标准。这就是高连长的偏见第八分队偏见,对于好兵标准要求必须符合自己的标准的偏见,对于许三多这个人的由外观表现看不起造成心底对他不报希望的偏见。

第八分队偏见

02. 《偏见的本质》

那么,偏见的本质到底什么呢?

《社会心理学》上说,“偏见的本质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独特结合。这一结合的产物是态度的ABC理论:情感(感情)、行为倾向、认知(信念)。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歧视他人,并认为他人无知而危险。”

似乎有些生涩难懂,那么,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偏见的本质》这本书,并从它通俗易懂的解释中找到答案。

《偏见的本质》作者是戈登·奥尔波特是美国心理学家,曾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

《偏见的本质》初版于1954年,历时六十多年至今,作者的观点依然影响深远,相当于心理学专业的鼻祖类教材。

“因为它具有预见性、涉及面广,而且毫不费力地将轶事、观察资料及证据交织在了一起。”(《偏见的本质:中文版序》)

第八分队偏见

《偏见的本质》一书共分八大部分,每部分又分为3-5章,总计31章。分别阐述了偏向性思维、群体间差异、对群体差异的感知和思考、社会文化因素、偏见的习得、偏见的动态、性格结构和缓解群体间的紧张态势。

因限于篇幅,也为避免落入书目罗列之嫌,本文就主要以第二部分内容“群体间差异”的两个观点进行解读。

本书中,大多以黑人、犹太人为例,详述关于反犹太人对于犹太人的偏见,他们无视了犹太人的专注、勤奋、智商过人、顾家、热爱学习尊重知识、团结等优点,而片面地认为犹太人奸诈、看重金钱、拉帮结派等。

小插曲:记得有位朋友曾经说过,看到犹太人典型的鹰钩鼻子就觉得他们真的,好奸诈的样子。

第八分队偏见

偏见是存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认知的不全面。

关于反犹太人对犹太人的偏见,书中说明:

第八分队偏见

“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敌意和歧视的群体。迄今为止,我们的研究根本没有发现任何能够支撑这些敌对行为的证据。即使存在轻度的种族差异,这也绝对不足以证明,所有犹太人都具有这样的特质。”

“我们所认识到的群体差异基本上无法证实任何我们所持有的的偏见。我们的固有印象和感受大大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证据。”

群体间的差异是有的,但不能说明,有了差异,则偏见就一定存在,书中同时讲到:

“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相貌、个性气质不同,但他们依然可以接纳彼此、相亲相爱,差异并不意味着敌对。”

群体差异,是造成偏见的原因之一,但关于群体差异的测试,亦无法得到正确的试验结论。

首先,研究人员本身存在差异。针对测试对象来说,测试环境、被测试对象的接受能力(心理预设)、不同组别的识字水平、文化的制约、被测试者与研究人员来自不同国家造成的试验本身差异等。

但目前,心理学方面对于群体差异分析的研究还是很落后,“针对同一群体做研究,不同的研究人员也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

很显然,因为研究差异分析的研究人员本身,他们也是存在偏见的呀。

第八分队偏见

03.群体差异是偏见存在的原因之一

犹太人离我们太遥远了,还是以《士兵突击》为例。

剧中很能耐、很傲娇的高连长之所以看不惯许三多,总认为他孬兵,首要原因是许三多给他留下了很丧的第一印象。

许三多新兵入连队刚打开闷罐子车门,就看到了钢七连雄赳赳气昂昂的坦克、钢炮等,农村孩子瞬间被闪瞎了眼……许三多无意识地用两只胳膊去挡,被高连长给看到了“下来下来!那个兵!”在高连长心目中,作为一个好兵,永远不会做出,将两只胳膊举过头顶这种投降的姿势。

第一印象种下了,后来许三多的胆小、软弱、寡言、敏感、技能进步慢等,都成了高连长作为对他“孬兵”评价的验证。

任凭班长史今如何地说好话第八分队偏见,高连长始终认为许三多就是来“混”的,属于烂泥扶不上墙那种。

第八分队偏见

那么,这种偏见的形成真的是仅仅因为第一印象造成的吗?

其实不然。究其根本,应该还是社会地位不同,也就是《偏见与本质》中所说的群体间的差异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见。

高连长是将门虎子,从小耳濡目染是军事世家对他的关于传统、军人、荣誉等的红色教育,目之所及是钢枪大炮坦克装甲、射击操场、打靶汗水训练场……

坚守着信念和荣誉,也骨子里天生的军人优越感。

许三多则完全不同,他出身于农民,见到的天地很窄,别说坦克装甲车了,就是七斤半的步枪也是入伍后第一次见吧。被装甲车坦克阵闪瞎了不是很正常么?

第八分队偏见

反观班长史今和老A队长袁朗,他们对许三多则更多地是包容和鼓励,能够设身处地地从许三多角度去考虑。

史今也是农村出身的兵,可以做到感同身受;许三多第一次误杀了女毒贩后一蹶不振,袁朗以自身经历去劝说他,也袒露了他也是从列兵一步步升上来的,所以他们比高连长能够理解。

社会地位不同,起点不同,这种群体间的差异,造成了偏见是固定存在的。只不过,偏见的高低多少,与所处环境、持有偏见的个人的包容心(同理心)有关。

第八分队偏见

“持有偏见的人几乎总是声称是一些所谓的差异促成了他的态度。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去包容,更不用说去爱这些不同之处了。”(第六章:关于群体差异的科学研究)

《士兵突击》中的列兵许三多有个优点,一定要对得起对自己好的人。

为了班长,他能逼自己绕单杠三百三十个,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了钢七连的荣誉,他能一个人就是一个连,自己训练、吃饭、睡觉、自己跟自己说话,坚守空空的连队半年之久。结合后面的剧情,这也是袁朗对他的考验吧 。

第八分队偏见

最后的最后,高连长也不得不说他“明明是个能人,却天生一副熊样。”算是承认了自己对许三多看走眼的偏见吧。

高连长不能感同身受,因为他是将门虎子,与许三多差了不止一个阶层。这就是《偏见的本质》里所说的社会地位不同。

第八分队偏见

04.群体差异如何缓解

如何缓解群体间紧张态势?是否必须制定法律?

针对此,作者在书中提出如下观点:

首先,法律无法真正杜绝偏见,带有歧视性的法律将增加偏见。

其次,立法实际上根本不是针对偏见本身,至少不是直接针对。所打击的只能是行为,而非行为的原有。

第八分队偏见

最后,“书本上的”法律与“实践中的”法律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如果政府没有有效执法的能力。那么任何法律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避免说教,也限于篇幅(欲知详情还请参看本书详解),我们直接拐到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缓解群体差异的方案”。

“各种参与和行动方案的目的在于与接触对象与熟人建立起友善的关系”,但同时又阐明:

“这绝非易事,因为他们所做出的的努力往往会因为虚假刻意而付之东流。……由于缺乏明确的客观目标,这种善意的接触可能导致挫折,甚至对抗。”

《士兵突击》中,高连长开始对许三多刮目相看,是在钢七连解散,剩下高连长和许三多两个人坚守的时候。

经历铁打营盘钢七连人去楼空有些万念俱灰萎靡不振的高连长似乎被抽走了魂,他想发泄,他也私以为许三多在看他笑话、在偷偷笑他,他想找茬儿跟许三多打一架以泄心中愤懑……

作为钢七连坚守最后一个兵的许三多,却以坚持、隐忍、毅力,经受住了压力,短暂调整心态后,依然故我地以一个人在一个连就在的意志和信念坚守着,甚至带动连长坚持。

许三多能够做到,他高成居然还做不到?这可激发了高连长的斗志。

感其行动,体会其内心。至此,心高气傲的高连长才从心底里真正地摒弃了对许三多的偏见,至此,许三多终于让连长从他害羞敏感的外表看到了他优秀的内在。

真如书中解读的,只有将被测试者真正地放在同一个环境(阶层)上,才能做到感同身受、偏见的界限感才会减弱。

这个似乎也可以作为本书结语中的补救方案,“接触与熟人方案”的案例吧。

第八分队偏见

05.总结:

关于《偏见的本质》,书中解读得非常详尽,并搜集整了一些轶事,结合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解答困惑、纠正谬误。

本书总计556页、468千字,从外观封面设计、内部印刷排版都比较美观清爽,可读性强,每一章节后面都附有“参考文献”,属于不可多得的学术性趣味性好书之一,值得品阅、收藏。

黑人都会跳舞吗?胖子运动就一定笨拙吗?

安禄山跳舞,杨贵妃说“没想到他没那么胖,跳舞却很灵活。”

外国人眼中,中国男人都是“留辫子的”吗?中国人都会做饭吗?“穿裙子的苏格兰男人”还存在吗?

答案是否定的,留辫子和中国男人和穿裙子的苏格兰男人,那都是某个时期的特定产物。但根深蒂固地,不了解异域国庆的大多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偏见。

削弱偏见的力量,甚至杜绝偏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任重而道远。

第八分队偏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