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运动类app的风靡,辅助大学生跑步锻炼的app也应运而生。据检索,清华大学是首个引入跑步app的高校。
2015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引入了由本校学生自主研发的手机软件阿甘跑步来与原先的打卡机结合使用,以弥补用机器打卡效率低下等不足。随即,这一改革举措相继被其他各地高校所效仿。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地区有早操或者跑步锻炼规定的19所高校中,目前采用机器打卡的有4所,使用点名或者盖章方式监督跑步的有9所,开始使用软件的高校有6所。
2016年秋季学期,我校对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体育运动实施了一项新规:下载安装指定的app软件来作为新学期晨跑的打卡软件。如今,已是觅动校园在南财应用的第4个学期。
作为一款面向江苏高校学生群体的运动APP,觅动校园已经覆盖了包括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学院、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8所高校。
除阿甘跑步、觅动校园外,“运动世界(校园版)”也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一款跑步软件。目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以及浙江、河南、河北、湖南、北京、贵州等地多所高校的学生,都在使用这款 APP。
一方面,“软件打卡”着实比此前的“打卡机打卡方便了不少,尤其为学生们省去了排队打卡的麻烦;但另一方面,将旧有制度与科技潮流结合进行改革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问题。
▍学生:跑步软件bug多,望公司加快完善
根据中统计的阿甘跑步软件的评价,用户反馈的问题主要有:GPS定位不准、卡退、跑步误判骑车等。
而阿甘跑步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记者打开觅动校园时注意到:在首页,除却跑步的通知与相关功能键外,内容最多的却是关于晨跑数据提交失败的讨论。
➤觅动校园app截图
记者综合了讨论帖中有关申诉理由的描写,总结出了觅动校园这款软件曾经出现过和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GPS定位不准;安卓系统需要跑至第一个任务点后才会开始计算里程;息屏状态下丢失记录;任务点感应迟钝;服务器人多导致的提交失败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最终的打卡失败的原因。
大一的刘同学就经常申诉,她表示:“上学期有好几次没提交成功,后来才知道可以截屏向客服申诉。上个学期大概申诉了三四次吧,都成功计入总数了。这学期目前也已经申诉两次了。软件本身bug太多了,(一旦遇到故障)只能靠申诉。现在的问题是申诉效率很低,联系群里的客服“觅小食”经常是自动回复。希望觅动的公司能尽力完善软件,而不是一有问题学生就只能靠申诉。”
据了解,觅动校园合作的几所高校的QQ群中,“觅小食”皆为主要负责人。在觅动南财一群中,记者向群主“觅小食”进行询问时,也同样收到了自动回复,在一天后才收到了来自觅小食的回答。
有关觅动的申诉机制,觅小食表示:“申诉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提交的截图与后台数据的时间戳是否吻合,(通俗的讲,时间戳是一份能够表示一份数据在一个特定时间点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数据。)且一次只能提交一份申请,正常的都是必需当天填写。每周五下午2点前提交的申诉表,下午5:30后可以查看处理结果;周五下午2点后提交的需至下周处理。采用系统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一周的申诉进行审核。”
针对学生在使用跑步APP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觅动官方也给出了应对措施:
APP常见问题解决
一、安卓手机定位问题(适用于部分安卓手机定位失败的同学)
手机定位失败的同学,小米4,华为等多种机型亲测有效,但不能保证全部,还请定位失败的同学试下!看下定位权限是否允许觅动校园获取,以及定位模式是不是准确度最高的,设置好后重启手机试下走跑。如以上方法无法解决您的问题,请同学们保存截图然后填写申诉表,下次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打卡活动。
二、安卓将觅动校园置后台后自动退出(请将觅动校园软件尽量安装在手机自身内存中)
三、服务器异常问题
安卓手机出现服务器异常的情况时,请先卸载已安装的觅动校园(应用商店可能不是最新版),然后右上角下载二维码进行下载安装。
四、一直提示已认证
现场时以下方法:按手机的返回键一直返回到登陆页面,输入绑定的手机号,输入验证码或者输入登陆密码,点击登陆就可以了。如若以上方法行不通,请填写申诉表!
(具体见下图)
➤图片来源于觅动
然而,以上的方法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而才有了图中所写的“填写申诉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途径”。
在校方公布的2017年秋季学期早锻炼16、17级未达标名单的表格中,全校共计有841名未达标人数,其中,锻炼次数为0的有163名。但除了“跑”和“放弃”的选项外,学生们相应地也想出了另外几种“对策”:骑自行车、找跑或者人代破解软件刷公里数等。
贾妍(化名)和舍友商量后决定利用手机的应用双开功能同时登陆两个账号,这样下来每人一学期跑15次。“每天早上出宿管站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单车,男生女生都这样。我觉得高校对学生强制跑步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本来就有一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后生活就会很散漫,作息也不规律,每周的运动量更是少之又少。无奈每天都是‘起床困难户’,就会不自觉地想靠既快又省力的方法完成任务。”
▍校方:理解学生,但晨跑方案仍要实行
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发布新的跑步规定:学生早锻炼考核采取手机APP考勤。每学期第二周至第十六周,每天早晨6:00-7:40为跑步时间,大一、大二学生必须参加早锻炼,鼓励其他年级的学生按要求参加早锻炼。
相比过去的人工刷卡考勤,高校引入跑步app的做法,既“解放”了监跑老师,也让学生跑步相对更自由, 但也随即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出现了代跑交易、以及学生们普遍选择“以骑代跑”致使最初的“锻炼”的意义减弱等。
“2015年的时候我们还是用的校园卡刷卡,那时候也有人会乘着不注意就想要2刷,甚至刷一个宿舍的。但因为校园卡比较私人,所以帮刷的都是熟人,像现在找有偿代跑的很少。而且过去也会有学生会体育部的人检查,骑车的也很少,防止被发现。”大三的颜同学说。
国内的高校,体育“强制性”色彩浓厚。面对大学生缺乏运动热情的现状,体育部何主任向记者表示:“强制跑步是因为教育部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明确规定(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又称“中央7号文件”)。之前,学校也曾采用过人工打卡的方式,现在中苑也还能看到打卡的部分装置。但人工打卡本身耗时耗力,而且学生们很多集中在最后几十分钟打卡,造成资源浪费。后来就有了觅动找到学校合作,虽然我们也知道学生的一些“作弊”手段,但确实也没办法管。我们理解学生,但运动还是必要的,希望学生也能理解学校。”
当记者问到是否可能会更改跑步方案,比如取消任务点的设置、将跑步时间放宽为全天候时,何主任明确道:“目前的跑步方案,时间以及任务点的设置都是出于安全、路况疏通的考虑。眼下也不会因为软件本身的漏洞,就取消这一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是于2007年发布的一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其中关于高等院校学生锻炼的规定主要包括3点:
1.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
3.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我校为贯彻晨跑政策的实施,也制订了相关的奖惩措施。《南京财经大学本科生早锻炼管理办法》中第四条、第五条规定:
奖励措施:自 2017 年秋季学期起,将学生参加早锻炼情况作为体育成绩、校内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学期早锻炼考核记录超过 40 次者,体育课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给予相应加分。
惩罚措施:早锻炼过程中,穿拖鞋、使用代步工具、代跑等行为南京高校强制晨跑,一经发现,第一次违规者予以警告并扣除当学期五次早锻炼考核记录南京高校强制晨跑,第二次违规者该学期早锻炼按不合格处理。学生每学期早锻炼考核记录不合格者,取消其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各类评奖评优资格,下一学期必须将上学期所欠次数补足,方有资格参加评奖、评优。
大一的刘同学受采访时表示:“上学期本来可以跑完,但最后那段时间比较松懈,后来听舍友说下学期补跑就可以了,没有什么事,我信了,然后我奖学金就凉了。”
90后一代对体育的兴趣早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被抹杀,体育是“副科中的副科”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大学是大部分人上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教育部本着“让学生大学期间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的设想,却在学生群体中遭到一片反对之声。问题的关键或许不是“强制锻炼”,而是一强制就削弱了人文关怀和科学性。
▍高校体育锻炼制度仍需完善
记者随机采访了南京地区8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学生。出人意料的是,接受采访的八位学生中,有六名认为学校的晨练制度很有必要,不仅可以督促早起、提高早课的到课率、给学生们早饭预留充足的时间,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也有两名同学表示学校单纯为了让学生养成早起的习惯而强制学生晨练完全没有必要,对于不想运动的来说不过是徒增烦恼罢了。
各高校晨练制度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各有不同。其中,有一名南师大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目前使用这款名叫“好动体质健康”的公众号平台,虽然初期也有些问题,但反馈后都能及时解决。还有两名同学认为各自学校的跑步路线、运动时间和打卡点设置的并不合理。最后,一名南航的学生向记者提到了他们学校的规定:参加一些课外体育相关的活动可以相应的减少运动次数,比如参加一次全马就可以对冲掉全部次数,以及一些体育社团内部也有减免次数的名额。
这八名同学都表示希望校方可以积极听取学生群体对高校体育锻炼制度的一些看法,积极采取改善措施。
据了解,目前已使用跑步App的高校不少,有的高校已增加了“自由跑”以及“夜光跑”。高校只有对现有的体育锻炼制度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乃至引导学生运动。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更多的学生们的确更倾向于在夜间进行跑步锻炼。
➤拍摄于5月29日7时22分 西苑体育馆前
➤拍摄于5月28日晚7时35分 西苑操场
接受采访的一位大二同学呼吁学校:希望能够调整措施,加入一部分类似“荧光跑”更加灵活的方式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余静 李璎 | 调查
李璎 | 采访
李璎 | 撰稿
参考:
《大学规定使用的这款跑步APP并无法帮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美好》VICE
《部分高校使用运动 APP 督促学生跑步锻炼,这算“恶意捆绑”嘛?》文汇
《清华大学继续推行“阳光长跑”欲用APP监督引争议》北京青年报
《这一次,我们严肃地谈谈阳光长跑》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高校跑步app的功与过》河南教育信息化
End
美编 | 刘露
主编 | 王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