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选定自己未来从事专业的志向、客观估价自己的实力,也要对社会需求与生源竞争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取向和录取的机遇,必须慎重对待,切忌盲目填报。填报志愿不当,经常出现的偏差有以下几个:
一是过高估价自己与过于自信,填报太高,甚至有的只报一校并填写不服从调剂,虽然自己的分数并不算太低,但强中有强,结果被淘汰,成为死档;
二是胆怯自卑,报考志愿过低,而实际分数较高,亦成为终生憾事;
三是对社会的需求情况和考生的竞争力估计不足,加之不首先考虑自己素质和兴趣,而是从"功利性"热衷于热门院校和专业,由于报考专业太"热",人数过多,竞争力过强而遭淘汰;
四是对填报专业考虑不慎,以致录取后不如愿;
五是老师或家长干预过多,甚至武断强行填报等,导致学生怨恨。究其原因,这里既有如何正确选择未来从事专业的志向问题,也有是否能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全面权衡客观条件的问题。
特别是对自己实力的估计,往往是一个关键问题。每个学生在填报志愿前都应冷静、客观、综合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应试能力,预测自己高考可能达到的分数,以此作为依据来确定自己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每年的高考,都有不少人往往由于填报志愿不当而导致失误,成终生遗憾。高考应试者确应引以为戒。
填报志愿前,应了解哪些情况
1、各项招生政策及法规
2、其它各类信息资料
⑴、详细了解今年本地区的招生计划。本地区今年共招生多少人?其中文史类、理工类、外语类各招多少人?本省院校招多少人?外地院校在本地区招多少人?每一类院校(重点、一般、大专)各招多少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⑵、调查过去(前三年)本地区高校录取新生的形势。每年的录取率是多少?
⑶、调查前三年本地区文、理、外三大类(重点、一般、大专、院校)的高档分数线。了解各类院校及专业的前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不能单纯看其绝对分,要更多地看其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有的院校和专业长热不衰;有的则是一年冷一年热;有的呈上升的趋热;有的逐步下降;有的每年录取分数都偏低。
⑷、了解考生本人所处的竞争地位。即考生在班级、学校、地区所处的地位。如初中升高中时的名次,高中阶段历次重大考试的成绩、名次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地区模拟考及预选考的名次,这是本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高考后根据估分成绩来填报志愿的考生,自己高考成绩的相对位置至关重要更需认真调查分析。
3、运用资料,合理填报志愿
⑴、宏观预测本年度本地区考生本人所报科类可能录取的人数。在本地区高中毕业生人数及高校招生计划变动不大时,可以根据前三年文、理、外三大类录取的人数,宏观预测一下今年本地区各类考生有可能录取的人数。当高中毕业生人数及招生计划变动(增加或减少)比较大时,可以用下列方法预测:(今年本地区招生计划数)×(往年录取概率)=当年可能录取的人数。
⑵、如果是高考前填报志愿,可将考生模拟考时在全地区的名次与预测人数相比较(对于高考后根据估分填报志愿的,应将考生根据高考估分推算的在全地区的名次与预测人数相比较),找到考生自己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估计一下考生能报哪一档次的学校。
⑶、综合考生的种种实际情况,选择、填报具体院校和专业。要既看成绩和能力,又要看考生的志趣、特长、气质、性格以及身体条件,更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只要吃透了高考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掌握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切实从自己的实际民政部出发,摆正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就不难填出发“命中率”高的志愿。
⑷、充分了解各招生院校及招生专业的情况。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专业设置、专业性质和增减目标、主干课程,对考生政治、学业和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学生毕业后的使用方向,对学生收费情况和奖、贷学金发放办法等都要了解清楚。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性质和增减目标,即各专业是增减哪一类人才的,毕业后一般从事哪些工作,与自己向往的职业是否一致,特别是农村、边疆、山区等边远地区的考生,由于不太熟悉高等教育的情况,应更注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