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是由许多分支部门所组成的,对考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学到真才实学。因此,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方向、学籍管理等方面情况的重视,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学校的整个学习氛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些都将隐含在专业学习中。
当然,在填写志愿时,如果能将学校选择与专业选择结合起来就最好了。另外,在选择专业时,还要注意此专业在该校中开设时间的长短,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开设时间较短、与学校整体不太符合的“新”专业。
第一志愿慎重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特别注意填写好每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
由于高校招生总体上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随着招生院校录取新生自主权的扩大,当第一志愿生源比较富裕时,招生院校一般就不再要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档案。一般来说,招生院校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也总是乐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
据市考试院统计,近几年来高校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录取数的85%至90%,其中第一批本市重点高校录取的第一志愿人数的比例高达98%以上。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不能估计过高或过低,要恰当地慎重选择每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
“层次”“坡度”也需注意
高校招生录取时,虽然首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但总是有一些院校和专业由于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还要从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中补充。
因此,考生在填报同批志愿时,为了增加录取的机会,要处理好志愿之间的层次和“坡度”。
所谓“坡度”,是指同批志愿的高低不同的层次。考生所填报的同批志愿中第一志愿应当是录取“层次”较高的学校,其他志愿应由高到低,呈降幕式排列,不能填写成“并列式”或“波浪式”,更不能填成“升幕式”,这样可以避免同一层次的志愿互相“碰撞”。
比如,一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大学,第二志愿填报上海交大,那么当复旦不能录取时,上海交大也肯定不会录取,因为这两所高校录取的新生质量和要求基本相同。除了填报的学校要有“坡度”,填写同一学校中的两个专业也应有“坡度”。在以往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填的学校志愿的最低录取分数,但结果未被录取。
一了解,淘汰的原因是他所填的两个专业录取标准都比较高,其成绩并没有达到所填专业的要求,这就是通常说的“填报志愿偏高而且没有坡度”,因此未被录取,这是正常的现象。
选择什么考生拍板
选择高考志愿是由家长说了算,还是由考生自己决定?有关专家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把父母、老师的建议作为参考,最主要的还是由考生自己拿主意。
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因此填写志愿必须充分考虑个性因素,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平时的实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些家长在替子女选择学校或专业时,往往比较多地从“主观因素”出发,有时又会人云亦云,忽略了子女本身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这样一方面压抑了考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则给考生增加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