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福建,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武夷山、闽南话、鼓浪屿、闽江、南少林、霞浦、客家人、畲族人、永定土楼、严复、冰心、沙县小吃、安溪铁观音……是的,福建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饮食文化。
历史上的福建,先后属于闽越国、闽中郡、建安郡、闽州、福州、福建路和福建布政使司。“福建”之名始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年间),当时设立军事机构“福建经略军使”,“福建”即从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一字组成。福州、建瓯,都曾经是福建“省会”。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大部是山地、丘陵。西边是武夷山,东边是大海,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上古时代的福建开发较晚。尽管如此,历代中原人依然可以通过武夷山隘口或海路进入福建。山川阻隔,移民时间不同,使福建成为全国方言最复杂的省份,闽南话、闽东话、闽北话和客家话,互相之间几乎无法交流。
下面进入本文的主题:福建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
一、闽越人:福建最早的主人
在远古时代,福建大地上就有原始人生活,由于山川阻隔,他们与外界几乎没有来往。在古代典籍中,关于福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周礼·夏官》:“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七闽”是指生活在福建的7个原始部落。《周礼》把闽和夷、蛮、貉并列,是华夏人对周边民族的歧视,但从侧面体现出福建尚未“开化”,与中原缺乏交流。在古汉语中,“闽”字最初指长蛇,原始部落的闽人大多信奉蛇神。
一直到战国时代,强大一时的越国被楚国消灭,有一批越人不愿臣服于楚国,他们迁徙到福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并与当地闽人融合,在福建建立闽越国,这是福建境内第一个政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起了南征百越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将广东、广西、福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并在福建设立闽中郡。不过,秦朝并未对福建进行直接管辖,而是由闽越首领无诸(勾践后裔)管理,闽中郡享有高度自治权。
在秦末的楚汉之争中,无诸站队刘邦一方,在军事上协助过刘邦,从而受到西汉的信任。在无诸的励精图治下,汉高祖五年,闽越国得以复国,以冶城为都城,也就是今天的福州。闽越国不断发展壮大,引起西汉的担忧,汉武帝击败匈奴后,派朱买臣消灭公开反汉的闽越国,闽越国享国92年。
汉武帝对于统治崇山峻岭的福建毫无兴趣,但又怕彪悍的闽越人造反,于是把闽越人强行迁徙到江淮之间。从此,福建最早的主人闽越人,却在福建消失了!在此后长达300年的时间里,福建是一片荒无人烟之地,只有极少数驻军留守侯官(福州),部分未迁走的闽越人进入山区沦为远离文明的“山越”。福建长期没有设立郡治,连唯一的东至县也到西汉末年才设立。从方言、地名、人种来说,广东、浙江保留了不少古代百越人遗存,但福建人的闽越遗存却几乎没有。
从东汉开始,渐渐有少量汉人进入福建,但一直到东汉末年,福建也仅有区区4万人口。进入三国时期,东吴的军队5次入闽,在闽北(今建瓯市)设立建安郡,开发经营福建长达数十年。经过孙吴的开发,福建的县治达到9个。
二、永嘉南渡,八姓入闽
进入西晋后,拆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郡治设在福州)两郡。到西晋末年,中原出现“八王之乱”,最终导致“永嘉南渡”大规模移民。尽管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在江苏、安徽、湖北,但也有少量进入福建。
据《九国志》记载:“永嘉二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故六朝仕宦名迹鲜有闻名。”
“八姓入闽”,尤其是陈、林、黄、郑四大姓,至今在福建人口中仍占有很大比重,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说法。
不过,“八姓入闽”的说法,主要源自福建各姓家谱。其实几乎所有南方人的家谱中,都有“衣冠南渡、根在河洛”的记载,以证明自己是古代名门望族的后裔。“永嘉南渡”的总人口为90万,迁入地集中在淮河、长江之间的区域,舍近求远迁徙到福建的人口,数量应极为有限。
三、陈元标征蛮:固始84姓入闽
唐高宗时期,闽南“南蛮”经常发生叛乱,大唐任命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领5600名以河南固始籍为主的士兵,从江西进入福州、泉州平定叛乱。平定之后大军并未回到北方,而是长期驻军福建镇守一方。
陈政的儿子陈元光,建议大唐在九龙江一带设立漳州,最终他本人成为漳州首任太守,蛮荒之地的漳州渐渐开化,陈元光也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由于固始陈氏老家以山西上党为郡望,在他们心中九龙江就是上党清漳水,从而称九龙江为漳江,这也是“漳州”地名的来历。
陈氏家族从河南固始带来的士兵、后勤人员,成为很多福建人的祖先。许天正、卢如金、李伯瑶、张虎、沈世纪,这些陈政、陈元光的僚属,后来都成为福建各大姓氏的开基始祖。据新编《固始县志》记载,当年那批平叛的人马中,一共有84姓,如陈、许、卢、戴、李、欧、马、张、沈、黄、林、郑……
四、三王入闽,建立闽国
如今,你在福建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闽王祠,每年都有纪念闽王的祭祀活动,活动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闽王”的故乡河南固始,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开闽三王纪念馆”。“开闽三王”是怎么回事呢?
唐代末年爆发黄巢起义,一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河南固始人王绪带领一支5000人的军士,从中原南下,经过江西的赣江进入福建汀州,随即割据自守。不久,暴虐的王绪被王潮、王审知、王审邽三兄弟推翻,王潮继任汀州刺史。
“三王”的势力慢慢壮大,先后把漳州、泉州占领,接着北上把福州据为己有,最后王审知把整个福建吞并,成为“五代十国”中的闽国。他的邻居是割据浙江的吴越国,割据广东的南汉国。王氏建立的闽国享国53年,当北边处于军阀混战时,偏安一隅的福建免于战火,促进了福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福建的省域观念,是在闽国时期形成的,王审知后来被尊为“开闽圣王”。唐代之前的福建,开化程度较低,王氏治闽后,福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称赞王审知为“八闽人祖”“开闽第一”。
由于“三王入闽”率领的5000名军士,核心成员多源自河南固始,所以“闽人称祖者,皆曰光州固始”。至今仍很多福建人福建人口和广东人口的教育,到河南固始的“三王纪念馆”寻根问祖。据固始县史志研究室《历史姓氏》显示,随“三王入闽”南下的军士中,一共有王、陈、林、刘、郭、谢、吴、张、黄、周、许、杨等50多个姓氏。王审知建立闽国后,大封开国功臣名将,所以这批姓氏很多成为福建的贵族,人口迅速繁衍。
不过,如果认为福建人的祖先,大多源自固始,未免太绝对!固始只是河南省信阳市的一个县城。“三王”率领的军士中除固始人外,还有来自洛阳、开封一带,甚至江南一带。此外,五代及之后的福建人,存在大量冒籍固始的人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开闽圣王”王审知优待固始人;二是固始人很多成为福建贵族,社会地位较高;三是5000军士南下福建前,集体出发地是固始。
五、客家先民南渡
打开《中国语言地图集》里的福建省方言,你会发现福建大多数地方都说闽语(包括闽南话、闽东话、闽北话),唯独闽西不说“闽语”,而是和赣南、粤东一样说客家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历史上,闽西开化时间较晚,直到唐代中期才设立州级行政建置——汀州。但在很长时间里,当地土著“蛮僚”仍占一定比例。安史之乱后,大量中原人南逃,其中一部分迁至江西中北部。这批客家先民定居数代之后,到唐末遇上黄巢起义,为了避难,他们继续南迁至赣南、闽西一带。
对于闽西客家人而言,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迁入者极少,从唐末、五代开始迁徙规模变大,真正最大规模的客家先民迁入,则在南宋。“靖康之乱”后,宋朝京城从开封迁至杭州,但金兵的逼迫并未停止。南宋隆佑太后率六宫至江西避难,但金兵很快就攻破南昌,隆佑太后再南逃至赣州。金兵的南侵,给江西中北部带来深重灾难,他们为了避免死于战乱,往南逃亡进入赣南、闽西,从而使赣南、闽西的人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从而导致客家民系最终形成。
客家先民(主要源自江西中北部、中原和江淮)进入闽西,主要分为三条主线:
第一条,溯赣江而上进入赣南,生活数代之后再迁入闽西;第二条,沿着抚河、盱江进入赣南东北部和闽西;第三条,越过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处的仙霞岭,沿武夷山东麓南下进入闽西。
从交通角度而言,尽管赣南和闽西隔着武夷山,但并非不可翻越。在高山之间有一些隘口,如从石城通往宁化的站岭隘,从瑞金通往长汀的桃源岽,从会昌通往长汀的水星岽。这些隘口成为客家先民从江西迁入闽西的主要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唐末王绪、王潮率领的5000军士,虽然进入福建的第一站就是闽西,并且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南征闽南、闽东,但他们大多是闽西的过客,并非客家人的祖先。
六、下南洋:福建人遍布世界
进入明清时期,福建人口迅速繁衍,从而由过去的地广人稀,变得人稠地狭。尤其是福建多山区,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有限,迫于人口压力,福建开始向外地输出人口。输出人口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向福建邻省输出,包括广东、江西、浙江等,他们大多是勤于开垦的农民,由于本地已经无土可耕,所以四处寻觅可耕之地。如陈寅恪的祖先,就是来自长汀的客家人,清初的时候迁入江西西北部的修水县。由于这批移民在垦殖时,就地在山区搭棚居住,他们被当地人称为“棚民”。
二是移民台湾。福建和台湾,只隔着一道台湾海峡,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不少闽南人渡海迁至澎湖列岛,繁衍很多代,也有一部分到了台湾本岛。到明末郑芝龙占据台湾时,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闽南人进入台湾开垦。到了郑成功时代福建人口和广东人口的教育,军队和汉人移民数量已达12万,与岛上的土著人口相当了。再到清初乾隆末年,由于官方取消海禁,福建闽南人、广东潮汕人和客家人大量涌入台湾开荒,并且定居下来,其中以漳州人、泉州人为多。
三是下南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最早的华人移民,大多是闽南人,粤人、客家人其次。一方面,福建有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有着向外输出的需要;另一方面,东南亚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需要大量人力去开发。此外,东南亚沦为殖民地后,西方殖民者为了发展经济、获取利益,也大力鼓励华工前往。
从“闽越人”“八姓入闽”、陈元标征蛮,到“三王入闽”、客家人南迁,再到“下南洋”……读到这里,福建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