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李继隆,李继隆,字霸图,潞州上党人950年),其父李处耘是参与过陈桥兵变的开国元勋,其妹嫁给宋太宗,即明德皇后。李继隆20岁时宋军收服四川,但由于王全斌等人的残暴导致蜀中叛乱频繁,宋廷只好组织剿灭,李继隆便第一次踏上了军旅。
刚开始母亲担心他,专门找来一些李处耘的旧部照顾他,他却非常有志气地回绝道:“儿子能够自立,不需要这些人帮忙,愿母亲不要挂虑!”结果去时没有遇险,回来时因为雨滑连人带马掉下了十几丈深的悬崖,所幸被大树挂住,部下骑了几十里的马オ找到一根长绳把他救上来。
第二次出征是随父会剿湖南。李继隆带领一支300人的小部队,身先士卒,手脚都中了毒箭,所幸有江湖大侠献上独门解药才得以活命。初涉军旅就频遇生死之危,相信这更锻炼了李继隆的勇猛作风。
之后李继隆负责宋军后勤供应,曹彬、潘美等主将相继平定南方各地,敌军都试图切断宋军补给线,均被李继隆挫败,还曾斩过劫粮敌将的脑袋,射死过老虎,保障了后勤供应从不出一点儿差错,李继隆正是在这些大规模战略运作中镘炼出了规范缜密的军事思想和方案配置能力。
在宋太宗平定太原的战役中,李继隆任四面提举都监,会同最为勇猛的李汉琼部攻打西门时,城上砲石就从身旁掠过,砸倒大片部下,他却不为所动,继续指挥。围攻幽州之战,李继隆作为先锋部队,大破辽军城外军,但最终宋军整体溃败,可以说在和耶律休哥的对话中输了头阵,但是复仇的机会也就在眼前。满城之战,扳回一分。
高梁河之战,宋军败得极其狼狈,宋太宗料定辽军必然大举报复,于是在边关部署防御:任命潘美为三交口驻泊都部署、知并州,总领山后(太行山以西)军务,杨业为副都部署、知代州;刘廷翰等诸将分驻镇、定、高阳关等关隘,以殿前都虞候崔翰节制诸军,李继隆为都监,又授予他的重要发明《平戎万全图阵》,诏令诸将按图作战。
辽国方面,虽然没能挽救北汉,但取得一场大胜,保住了幽云十六州。辽景宗重赏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学古等功臣,耶律沙、抹只功过相抵,敌烈、奚底等人及部下则受罚,赏罚分明,辽军士气复振。辽景宗重新集结大军南征,目标是要夺回当初被周世宗夺取,现被宋帝国占据的灜、莫二州,也就是俗称的关南十县。
辽军以燕王韩匡嗣为主帅,耶律沙、耶律休哥分率本部跟随,共八万精骑攻镇州;另一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攻雁门关作为辅助。宋军诸将见辽军大举来犯,忙按太宗留下的阵图布阵,在满城(今河北省满城县)列开阵势,以八阵御敌。右龙卫将军赵延进登高望之,见辽军精骑漫山遍野而来,而宋军兵力本来就少,还分为八阵,每阵相隔上百步,极易被敌军各个击破,连忙找到参谋部提出问题。
但主将崔翰、刘廷翰等人犹豫不决,因为违沼用兵,胜了还好说,败了麻烦可就大了。这时李继隆挺身而出,拍着胸脯道:“我是监军,在军中我就代表朝廷,现在阵图有所不便,带兵的主将应便宜行事,如果出了问题,一概由我负责!”崔翰等才下定决心,重新布置作战方案:宋军将八阵改为大小两阵,由刘廷翰率领。
大阵以重步兵和弩兵为主,任务是重装列阵推进,压缩敌军机动空间;小阵由骑兵和机动步兵组成,待敌骑兵遭到挤压,则从侧面机动,冲击敌军;崔彦进领兵潜入敌后包抄;崔翰、李汉琼作为后卫准备梯队攻击重新制订方案后李继隆又派人诈降,令敌军不备。韩匡嗣接到降书大喜,准备受降。
耶律休哥非常冷静,认为宋军无故请降,必然有诈,这反而是准备进攻的信号,应该严阵以待。韩匡嗣则认为末军新遭大败,士气低落,投降是理所当然,听不进去意见,传令准备受降仪式。韩老大王是韩德让的父亲,资历比耶律休哥老得多,耶律休哥苦劝不听,只好赶紧回到本部备战。
果不多时,宋军大阵开始推进。韩匡嗣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宋军步兵方阵,只见扬尘蔽空,号令声、步伐声交替如雷,竟仓皇不知所措。此时崔彦进部又在辽军背后出现,断了北归之路,辽军顿时大乱。宋军步骑趁机切入砍杀,辽军丢弃战马铠甲,往西山坑谷中逃走,宋军一直追击至遂城,斩首10300级、马千余匹,生擒将军三名,俘获老幼三万余人,军器甲仗不计其数。
韩匡嗣丢弃主帅旗鼓,向东连夜遁入易州。但是耶律休哥、抹只整军迎战,边打边撤,徐徐退出了战场。另一路耶律善补也在雁门关被杨业击败,得到韩匡嗣的败报后急忙撤去。战后辽景宗大怒,斥韩匡嗣五大罪状,欲斩韩匡嗣和耶律沙,幸得皇后萧绰求情免死,但被降为秦王、晋昌军节度使。
而耶律休哥表现优秀,被确定为辽国第一良将,任为北院大王,总管南面军务,成为对宋战争的总指挥。这边宋太宗收到捷报大喜,手诏褒奖诸将,没有提及违诏的事,宋军自高梁河惨败后士气复振。
党项李继迁叛乱,宋太宗命李继隆与田仁朗、王侁率兵评定。四月,兵出银州北,攻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杀死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又兵出开光谷西杏子坪,攻破保寺、保香族,斩其副首领埋乜已五十七人,降银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又攻破没邵浪、悉讹诸族,及浊轮川东、兔头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斩首五十九级,俘获数以千计。
宋军到达监城,吴移、越移四族来降,惟岌伽罗腻十四族怙其众不肯投降,乃与尹宪带兵袭击他们,杀死其帐千余,俘斩七千余级。不久改领环州团练使(遥郡团练使),又带兵保护高阳关。
雍熙北伐中,跟从曹彬出征幽州,率兵助先锋薛继昭破辽军数千于固安南,攻下固安、新城,又进而攻克涿州战斗中,左边大腿中箭,血流至脚后跟,俘获契丹贵臣一人。曹彬想将此次战役的李继隆战功上报,李继隆制止了他。
不久傅潜、米信兵败,只有李继隆所部能够整队班师而还。宋太宗立即任命李继隆为知定州事兼兵马钤辖,并下诏命他招抚败军的士兵,李继隆令命书吏全部抄写宋太宗的诏书贴出。十几天后,有败兵集结在城下,不知去哪里好,李继隆按照诏给他们契据,败军按照契据到相应部队报到。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辽统和六年六月。辽朝自君子馆得胜之后开始为下一轮南征做准备,“晓谕诸道兵马准备南征用的攻城器具。”八月,辽朝进行以青牛白马祭天仪式。九月十四日,辽圣宗亲临南京(幽州),十九日祭旗鼓,正式南下进攻宋朝。
二十六日,辽军到达涿州,用箭射帛书入城中劝宋军投降,宋军没有理会。辽军于10月开始围攻涿州,在苦战后占领此城,驸马萧勤德、太师闼览中箭受伤。另外辽军在代州方向也发动了进攻,但被宋将张齐贤打败。
又十一月六日,辽圣宗率领的辽军围攻长城口。宋军被击溃试图逃遁,辽军耶律斜轸对宋军进行劝降,宋军没有理会,辽圣宗与韩德让联手率军截击突围的宋军,将其“杀获殆尽”。
十一月初八日,辽军开始进攻满城,将其包围,三日后即将其攻破。城中宋军曾打开北门逃亡,辽圣宗遣使劝降宋军将领,宋军将领接受,率宋军投降。然后在数日内,辽军又攻破祁州、新乐、小狼山砦,推进到唐河以北。
此时宋军河北诸将因为宋太宗坚壁清野的命令而不打算出城野战。判四方馆事、领播州刺史、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监袁继忠却要违反诏令出战,他说:“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歼灭,令他们长驱直入,侵掠四方州县。我虽然也想安稳无事,但绝不受此侮辱,愿身先士卒,死于敌手!”辞气慷慨,众皆伏。
中黄门林延寿连忙拿出不许出战的诏书劝阻诸将不要出战。但是这时保顺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定州都部署李继隆慨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往年我在河间(君子馆)不死,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报效国家!之后与袁继忠一同出战。
宋军原来的易州静塞军骑兵非常骁勇,李继隆把他们调到了自己的麾下,但却把他们的家人都留在了易州,当时袁继忠就劝他说:“把这些人调离易州,一旦辽军来袭,恐怕易州保不住。”李继隆没有听从,后来辽军果然来攻易州,易州沦陷后静塞军的家人也被掳走。李继隆这时想把他们打散分配到各军,以防生变。
袁继忠又劝他说:“不可以,只能给他们加官,并给以优厚俸禄,使他们为国尽节。”李继隆这次接受了他的提议,果不其然静塞军将士非常感动,李继忠更是求李继隆让他成为他的手下。于是宋军定州部队与静塞军一起出战。
在宋辽两军交战时,静塞军骑兵作为宋军的先锋,作战勇猛,首先攻入敌阵并冲垮辽军阵型,辽军大败,宋军追击到曹河,杀死敌军一万五千余人,获马万匹。捷报送至汴梁,群臣互相庆祝,宋太宗下诏褒奖诸将,给予丰厚的赏赐。
唐河之战,李继隆又一次负起了主将的责任,没有死板的执行御诏,而是非常出人意料地以骑制骑,硬拼掉了辽国的精骑。此战之中,宋军将士无不血漫征泡,人马力竭。人说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是最忠贞的,李继隆素来与行营钤辖裴济不合,并肩血战后,李继隆挽着裴济的手“恨相知之晚”成为莫逆之交。
而耶律休哥也不愧为一代战神,虽然经此大败,却没有慌张,而是冷静的带着残部后退与辽圣宗的主力会合。之后也没有急于全军撤退,而是合理的布阵防御,直到第二年年初,确认全军安全后,才缓缓撤回南京。李继隆设想中的追亡逐北场景完全没有出现,也不得不叹服耶律休哥的战神称号当之无愧。
989年6月,宋威虏军(治所位于河北遂城,在今河北徐水县以西二十五里)粮草匮乏,辽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将此地攻袭到手。赵光义下令让保顺军节度使、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定州路都部署李继隆率领镇州、定州两地宋军运送上千车粮草前往支援威虏军。
辽军将领耶律休哥由间谍得知后,率八万骑,想要中途袭击。尹继伦恰好领兵千余被主帅李继隆派去巡行视察埋伏,在路上与辽军相逢。于越统领大军径直赶路,没有理会继伦军。尹继伦对其麾下说:“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
手下众人皆愤激从命。尹继伦令军中饲马饲料,等到夜,尹军众人手持短兵器,悄悄跟在辽军之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辽军在距尹继伦军大约四五里之处堆锅造饭准备吃完开战,宋军李继隆的部队在辽军阵前严阵以待,尹继伦军从辽军背后突然杀出,冲进辽军阵中杀辽军将领皮室一人。
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辽军于是惊慌溃散。而后李继隆率军万余越过徐河冲进辽军阵中。耶律休哥正在吃饭,听闻后吓得筷子掉下,被宋军士兵短兵器击中其臂,受伤严重,乘好马先逃跑。辽兵随之大溃,相互践踏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辽军自后几年之间不敢大举入侵。他们平时相互告诫要提醒说:“当避‘黑面大王’”。
在宋辽澶州之战中,李继隆死守澶州北部城门,使得辽军不能前进一步,最终为“澶渊之盟”的签订打下了武力基础。景德二年(1005年)二月卒,赠中书令(赠官,正二品),谥忠武,终年56岁,葬于西京河南偏桥村。
北宋诸多名将,论开国立本,第一当属曹彬、潘美;
论提振军心士气,第一当属李继隆;
论开疆拓土,振奋国威,夺回战略主动,第一当属王韶;
论防守西北边疆,镇压西南叛乱,第一当属狄青。
综合战绩功劳,北宋第一名将当属狄青。
先看简介:
一、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出身贫寒,早期是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来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每次作战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后来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狄青因此精通兵法。因为战功无数,被升为枢密副使。皇祐年间,率军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被任命为枢密使。后来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襄。
主要成就: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
二、李继隆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著名将领。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长子,宋太宗明德皇后的长兄。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参与第一次幽州战役时率军大破辽军,打败耶律休哥。雍熙二年,率军大破李继迁。后来又参与第二次幽州战役。端拱元年,率军再次打败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的大举入侵。淳化四年,率军再次大破李继迁,生擒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为忠武。
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唐、北汉,打败耶律休哥,大破李继迁,生擒李继捧。
三、曹玮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将领,出身将门,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少年时便在曹彬军中任牙内都虞候,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伏破李继迁。景德元年,曹玮上奏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得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接着和秦翰在武延川打败章埋族,大中祥符九年,率军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天禧四年,遭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职。天圣元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军、永兴军、河阳军,官终彰武军节度使,封为武威郡开国公。天圣八年去世,宋仁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为武穆。
主要成就:三都谷之战大破吐蕃李立遵。
四、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一说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是柴荣的侍从。柴荣即帝位后,参与高平之战,后来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陈桥兵变后,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累计升迁为潭州防御使。开宝三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来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因为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被削三级,降为检校太保。淳化二年,加官为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惠。
主要成就:灭南汉,参与灭南唐、北汉。
狄青战绩如下:
北宋皇祐年间,广源侬智高叛乱,攻陷邕州,包围广州城,岭南不保。宋朝几次派兵剿灭都没有成功,反被侬智高杀得大败。狄青主动请战,昆仑关一战即败敌五十里,斩首数千人,侬智高死于乱军之中,狄青筑京观以震慑蛮族后凯旋回京。
这一战之后,狄青的声望在北宋达到顶峰,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非文臣出身的枢密使(国防部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儿子也因他封受官职。这时候,北宋的文臣们看不下去了。宋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名臣韩琦、欧阳修、文彦博这些人的眼里,狄青只是个粗鲁武将,低贱的贼配军出身,根本配不上如此高的官职,更遑论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有大臣上奏说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似有龙兴之兆,污蔑狄青可能要谋反,宋仁宗没有理会。不久京师发大水,又有大臣指责狄青身穿黄衣服指挥家丁避水搬家,意欲“黄袍加身”。这次狄青竟被免去枢密使,被赶出了京城任陈州知州。到了陈州后,京中大臣还不罢休,经常派使者名为抚问,实则是监视并收集狄青的罪证。最后狄青悲愤交加,抑郁而终,死时49岁,归葬于山西汾阳。
《宋史》评价狄青:“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北宋的文臣们真是厉害,“畏慎”二字,就诛杀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