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要孙嘉诚去求雨,正如他所说的他,他要的是“人心”。年羹尧西北平叛归来,纵使年羹尧有天大的功劳,但是其居功自傲、目无君主、结党营私的行为已经引得了朝堂上的普遍不满,孙嘉诚就是其中的一位。不同于其他官员的敢怒不敢言,孙嘉诚可谓是不畏强权、正言直谏,当着雍正面弹劾年羹尧,并且用“京师久旱必然是朝中有奸臣”的观点来批判年羹尧。于是乎,雍正要孙嘉诚去午门外求雨,以辩忠奸。
实际上,此时的雍正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中。
一方面,年羹尧功劳太大了,不仅是平定了叛乱安稳了政局,更是稳固了自己的皇位,但是此时的年羹尧也确实做的有些过分,然而此时雍正对不能对年羹尧有任何的负面指责,因而现在的雍正是非常需要年羹尧的。
另一方面,年羹尧已经引起了众怒,朝堂之上大部分官员或明或暗都表达了对于年羹尧的极度不满,如果雍正没有表示,则意味着要寒了百官的心。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自己不去判断和评判,而是将此交给老天爷来评判,这样无论结果如何,雍正都会有话说,更重要的是,不管会不会下雨,一切都是天意,至少可以帮助雍正把此时的舆论风波渡过去,不至于让其陷入舆论的被动之中。
因而,雍正这才决定让孙嘉诚去求雨。
其实,雍正名义上是让孙嘉诚求雨,实际上,这也是在给年羹尧一个莫大的警告。此时的雍正,面对孙嘉诚弹劾年羹尧,没有任何表示,或者直接处罚了孙嘉诚,这个时候的年羹尧便可完全放心了,因为雍正这样做就表明了雍正对其的绝对信任和支持,其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也是无法撼动的。
可正是雍正非但没有处罚孙嘉诚,而是让孙嘉诚去求雨,此就证明了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已经是大打折扣了,雍正已经对于年羹尧出现了不满和愤恨。
年羹尧西北平叛立下大功,雍正称年羹尧为自己的“恩人”,并愿与其成为“千古君臣榜样”,在这样的恩宠下,年羹尧便开始飘飘然了,真的就把自己的当成了是雍正的“恩人”,也就此开始居功自傲的作死进程,什么“只知将令而不知有皇上”的话都能说得出来,可见年羹尧已经猖狂到了什么程度。
其实孙嘉诚的弹劾正好说到了雍正的心里,只是雍正此时此刻没有办法去处理年羹尧,而雍正只能借安排孙嘉诚去求雨的方式给年羹尧提个醒,同时也是给年羹尧的一个警告,只是年羹尧到死都没有明白雍正的这层意思罢了。
不管是孙嘉诚有没有求到雨,雍正都不会处罚孙嘉诚。如果孙嘉诚求到了雨,既说明孙嘉诚所弹劾年羹尧的内容确凿属实,就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雍正自然而然的无法处置孙嘉诚,将偏袒年羹尧的行为做的太明显了,以此按下不表,为之后处理年羹尧留下一个伏笔。
如果孙嘉诚求不到雨,则说明孙嘉诚及朝堂之上百官对于年羹尧的参劾,并不能成“朝中有奸臣”的证明,进而可以顺利化解这场舆论的危机,暂时的维系住自己和年羹尧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也能暂时平复一下百官的心情。
所以,让孙嘉诚去求雨,不管结果如何,孙嘉诚都不会受到处罚,他只是雍正在与年羹尧博弈中的一颗棋子,只是孙嘉诚最终还是为年羹尧所杀,让人为他的悲惨结局不免感到一些唏嘘吧。
在西北战场上立下大功的年羹尧,面对群臣跪拜,坦然坐于马上;面对皇驾近前,驱马靠近,而后跪拜等等僭越之举,会被时任检察院监察御史的铮臣孙嘉诚上书弹劾也在情理之中。但孙嘉诚这一次的耿直之举却并不被雍正皇帝所认可,或者不能急于认可。
《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能因为新朝铸钱的弊端而和本部堂官撕打,甚至在雍正皇帝面前也敢直言朝政利弊,这正迎合了雍正皇帝对其的评价:
“孙嘉诚,是块御史的材料!”这说明,雍正皇帝已经发现了孙嘉诚身上的发光点,对孙嘉诚的破格提升也证明,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面对立足未稳的尴尬局面,雍正皇帝需要这样一位铮臣替自己保驾护航,替自己言不能直言之事。说到底,孙嘉诚是雍正皇帝为自己以后推行弊政改革、应对满洲贵族势力而刻意安排的舆论声援者。但面对年羹尧的毫无人臣之礼,孙嘉诚明显估计错了雍正皇帝的心思。
对年羹尧的任命是雍正皇帝摒弃皇十四子胤禵以后的结果,是雍正皇帝为了保证皇权稳固、压制“八爷党”势力集团的结果。但年羹尧在西北战场上的初期表现却让雍正皇帝丢尽了脸、吃尽了苦,甚至背负了太多的骂名。所以,出于对弊政改革的需要,也处于对朝野、政敌的交代,年羹尧在西北的胜利对于雍正皇帝而言,太重要了。
而如何封赏立下不世之功的年羹尧,对于雍正皇帝而言,更为重要。
1、年羹尧作为自“九王夺嫡”事件期间就坚定站在雍正皇帝身后的支持者,对雍正皇帝而言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自己人”。此时的雍正皇帝虽然贵为大清皇帝,但其身边还并没有形成一股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的政治势力。对于立下大功的年羹尧厚赏,一来可以安抚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自己人,二来可以拉拢正在观望状态或者对立面的政治力量。
2、年羹尧在西北战场上的胜利,对于雍正皇帝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但完成了对边疆叛乱的平定,更在于皇十三子胤祥在自己身边的前提下,又找了一个可以远征作战而且能够战之必胜的带兵大将。这将大大助于雍正皇帝对于皇十四子胤禵和胤禩势力集团的排挤和打压。所以,对于年羹尧的功劳,雍正皇帝真心地欣慰和高兴。按照雍正皇帝的说法:
“你在西北立了大功,按说封你个王都不为过!”3、更重要的是,年羹尧在西北战场上的胜利,进一步稳固了雍正皇帝对于朝政大权的掌握,再次证明了雍正皇帝的决策正确性。面对昔日政敌、朝臣们的质疑,年羹尧无疑为雍正皇帝正了名。
4、年羹尧在西北战场胜利后,让雍正皇帝在内有一个近身护驾、坚定支持的皇十三子胤祥;在外,有一个手握重兵、能够带兵打胜仗的抚远大将军。内外两重的政治势力存在,对于雍正皇帝站稳脚跟、把控朝政大权意义重大。
所以,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的僭越和无人臣之礼并不在意,或者说与年羹尧的功劳相比,雍正皇帝可以容忍他的这些“任性”。毕竟,相对于胤禵、胤禩等人的严重威胁,出身自己潜邸的奴才年羹尧还是非常值得信任和重用的!
孙嘉诚只看见了年羹尧的无人臣之礼,只看见了他的僭越之举,看见了他在朝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影响,但其并没有看见雍正皇帝恩赐和厚赏年羹尧背后的政治目的。孙嘉诚对于年羹尧的弹劾太早,还没等到雍正皇帝真正立足脚跟、完全掌握朝政大权。雍正皇帝的政敌们,正愁着年羹尧胜利后没机会和理由向雍正皇帝发难呢,孙嘉诚的举动无疑给了胤禩、胤禵等人以口实和理由继续向雍正皇帝发动攻势。
所以,雍正皇帝对于孙嘉诚的震怒是真实的,但并不是因为孙嘉诚的耿直,更不是因为孙嘉诚对朝廷纲纪、皇帝权威的维护,而是因为被雍正皇帝给予厚望的他并没有正确、及时的领悟自己的真正意图。
雍正皇帝让孙嘉诚求雨以证明年羹尧就是奸佞之臣的行为,还是有两方面的意图:
1、给年羹尧敲个警钟:别太猖狂,已经有人弹劾你了,要不然朕极力压下来,你怕是回不到西北哟。
2、给自己的政敌表明态度:别费劲结党弹劾,想着把我刚刚培养出来的得力助手打压倒,连我自己的人弹劾年羹尧都会得到惩罚,想想你们弹劾的后果。
对孙嘉诚的惩罚并不代表雍正皇帝就没预见年羹尧以后的猖狂和狂悖。他将年羹尧痛恨的孙嘉诚派至西北军中,用孙嘉诚的性命换来自己处理年羹尧的证据和理由。对年羹尧和孙嘉诚的一赏一罚,尽显雍正皇帝的帝王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