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铁饭碗”,其引申义是作为一种谋生职业,收入稳定性很好,生活状态不容易打破。从这个层面说,公务员当然是“铁饭碗”。
但随着近年“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建立,公务员的稳定性基础是否已经被动摇?
答案是否定的。2018年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以穷尽的方式规定了“故意犯罪,两次以上不称职、长期旷工或请假未归、不接受合理安排”等6类情形,为“只要不犯大错就不会失业”的稳定性准则给予了充分的法律保障。也就说是,只要不犯上面6种错误,谁拿你都没办法。这和私企有天壤之别,在企业,老板有生杀大权,随时可以开除任何一个员工,只需支付一点补偿金即可。
近期多地已启动2021年公务员省考报名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再想送你三句话:
第一句:公考是最公平的入职选拔制度,毋庸多虑,只需拼尽全力外加一点运气。
纵向看,首先,公考确立了“凡进必考”的原则。在此之前,“多元化”的选拔干部方式,有没有暗箱操作不敢说,至少制度上有漏洞,而且洞还不小。逐步完善的公考制度堵住了体制选人的漏洞,“一通电话、一张条子”就把一个人送进体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其次,公考的防弊设计十分严密,笔试试题在启用前是绝密级文件,从出题、印刷、运输到考场启封全程都受到严密监控,任何一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人泄密都会面临刑事责任。而面试环节则是从几百人的面试专家库中随机匹配,让随机组合的十几个面试官作出人为影响的裁判概率是很小的。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的公务员招考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公平的选拔制度。横向看,和公考对应的企业招考则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考试内容奇葩,人民网报道过,一位毕业生参加某国有银行考试,考试结束复盘后发现金融综合类考试时间180分钟,考题有297道,平均约36秒做一道题,而且有些题目很奇葩,比如有道题问“如果准备了4杯水,却来了5位领导,应该如何分配?”;二是存在性别歧视。去年天大一个24岁的硕士生,投了37份简历,在招聘软件上和HR沟通了269次。记者采访时,她无奈地说“在HR眼里,24岁可能是一个结婚、生孩子的阶段,几乎每次面试我都会被问到‘是否结婚’‘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等问题。三是考虑家庭背景。某些效益好的大企业会关注家庭出身,是否是高干子弟等潜藏的逻辑是,职员自带的家族资源对企业发展有益。
而公考不存在上述问题,至于考试内容设置否科学?那也不尽然,同一个职位学历和综合能力一般的人胜出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还有运气成分。尽人事听天命应成为你们备考恪守的信条。
第二句:公务员只是一份工作,无论体制内外关键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不管你相不相信,虽然有公平的制度,但你的考试方式已经决定了你的起点。公考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选调优秀应届生,老牌的985和211,现在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这些天之骄子,可以通过选派入职,自带体制内“加速权益”。据我所知,省级以上部门大都直接到全国top10的名校面试选调干部。他们起步高,上升快,是未来体制内的精英,比如全国最年轻的县委书记王波(33岁)就是从清华选调的;第二类国考选拔,即中央部门及其直属部门公开招考,竞争异常激烈,去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东莞调查队业务科室一级科员”一职,竞争比达到2774:1!国考公务员不受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系统相对封闭,工作相对单纯,是未来某垂直领域的业务精英,比如税务、海关、国安;第三类就是本次的省区以下公考,大都是基层岗位,其中还混杂着很多参公单位。这点大家务必留意,参公和行政编制虽然考试一样、经济待遇一样,但政治待遇差别较大,报考时需要了解清楚。
升迁,是体制内绕不过的命题。区考入职后有一年试用期+三年科员任职期,才可能升到副科,当然这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期间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改革,再比如……等等。在职级并进的当下,职级指标仍然有限,总之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实际升迁会比预期长,长到多久呢?无解。体制内升迁讲究多部门历练和基层锻炼,履历越丰富,挪得越快,希望越大,需要年龄和从政经历双跑赢。
另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遴选,中央部委和直属部门面向全国各层级公务员遴选,虽说是体制内遴选,竞争程度不亚于公考,同样有35岁的年龄限制。
当然,对大多数人而言,公考只是为了图一份稳定的工作,特别是疫情之后,一些外出打拼返乡的年轻人越发觉得上一辈说得是对的。但恐怕这是一种误解,体制内总体来说还是“论功行赏”,并非养老,工作的指标越来越细,约束的规范越来越多。你想做咸鱼可不行,后浪可畏,随时可能把你们拍到沙滩上。所以想进体制寻找绝对安全感的,还是省省吧,若想不可替代,务必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个大命题,在此不再拓展。
第三句:吃水不忘挖井人,倘若考上了记得感谢邓爷爷。
公考制度发展到今天,年轻人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吃上公家饭,要归功于伟大的改革设计师邓小平同志。30多年以前领导干部实行的是终身制,即进入体制后可以做到“si”。那时体制内人员众多,机构臃肿,领导干部只进不出,只上不下,不利于优秀年轻人选拔,阻碍领导层更新换代。就像失去活力的人体一样,没有新陈代新,也不需要新鲜血液。在当时城乡二元化的背景下,普通年轻人进入体制成为干部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1989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以此为契机,提出全退申请,并且要求以干净、利落、朴素的方式彻底离开领导岗位,身体力行的践行领导干部退休制度,为领导干部制度建设树立了光辉典范,终结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为公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吃水不忘挖井人,理应懂得感恩。
最后兴赋辞一首送各位——
《水调歌头.论功名》
英雄血战昆仑,我辈应当自强
谋得两碗糊口粥粮,也应心怀庙堂
民族百年欺凌,今日得眉扬
说甚么功名利禄,只许他心中坦荡
月光光,照四方
他日回首,心安处即吾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