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证明你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在此,向你表达敬意!
疫情期间,网课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但网课与线下授课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管,所以,这个特殊的时候,家长,必须站到台前来,履行好学习监管的义务。
但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家长,不愿或不能对孩子进行监管,那作为老师,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第一,正确分类,不能随意贴标签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好书育好人;还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难处,包容他们的问题。
在问题中,我们明显发现,老师认为家长是“不负责任”的,这其实是一种标签——试想,又有几个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好呢?
随意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是很容易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的!
在这里,我们尝试对家长分几个类型,便于老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想管愿管、有时间管、有方法管的家长。这种家长,一般是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在城市学校相对较多,农村学校简直是凤毛麟角。
二是想管愿管、有时间管、没有方法管的家长。这种家长,应该在中国家长中,占据较大的一部分。
三是想管愿管、没有时间管、没有方法管的家长。很多家长忙于生计,自己想管孩子,但成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加之方法欠缺,基本上只能是物资上的满足。这样的家长,实在是不少。
四是不想管不愿管的家长。客观地说,现实社会中,这种家长是存在的,在部分地方,还不少。俗话说的“只管生,不管养”,就是这一类。(按照上面的几个标准进行组合,类型还很多)
题主所谓的“不负责任”的家长,毫无疑问,指的是“不想管、不愿管”的家长(下同)——网课期间,家长复工,没有办法监管孩子,这能叫不负责任吗?家长不复工、不上班,一家人怎么办?喝西北风吗?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家长,不要随意贴上标签,也不要对家长吹鼻子瞪眼,很多时候,他们也有苦衷!
第二,加强沟通,引导家长转变认识面对那种确实是“不想管、不愿管”的“不负责任”的家长,老师首先需要多与家长沟通,逐渐转变他们的意识。确实,这个难度很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不是老师的法定职责——依照教师法,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里的“育人”,目标对象非常清楚,是学生,而不是家长!
但如何想法设法来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特别是家庭育人环境,老师还是要站在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多与家长沟通——比如,引导家长读几本家庭教育的书。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就很值得家长们读一读。
我有一个学生的家长,两口子忙于打麻将,从来不管孩子,我曾经连续一个月,每周去家访——我去了,家长总不好意思说“老师,你坐着,我打麻将去了”吧?结果,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进步很大,家长尝到了甜头,逐渐发生了改变。
第三,整合资源,用多种力量刺激家长教师还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比如,社区的资源、优秀家长的资源、专家的资源等等,用这些力量,来刺激甚至约束家长。
我们学校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父亲。但父亲从不关心孩子,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不管。
你想,这种情况,比起不管孩子学习,严重多了吧?
班主任和我多次到孩子家里,他嘴上答应,但就是不行动,即使行动,也管不了几天。怎么办?
我与当地社区、街道办、派出所和妇联取得联系,组成联合工作组,软硬多种手段,让这个家长,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做派。
以题主的问题来看,这些力量,暂时是用不着的,但孩子的其他亲戚,是否可以利用起来?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第四,利用检测,让家长关注焦点目前的网课,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及时检测。在当前的教育机制下,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最敏感的是分数。孩子们经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要知道,这也是家长的命根啊!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祭起检测(现在一般不叫考试)的法宝。分数一出来,很多家长就会着急了。三水三心的孩子也在上网课,班上也有几个家长不愿意配合,结果,几次检测下来,有家长就开始着急了——管和不管,那是大不一样的啊!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的权力有限,遇到实在不愿意配合的家长,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王安石说“尽吾力而不至,其孰能讥之乎”,只要尽了力,我们就问心无愧了。
只是可怜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