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要有班魂,班魂是精神。班魂的形成有多方因素,与班级班规密不可分。如何制定和运行班规是一个老的新话题。
一、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拟定需做到“两个围绕”和“三个支点”,两个围绕,即:围绕学习,围绕生活;三个支点,即:学风、纪律、卫生。目标不宜空、大。如:《圣火班班级奋斗目标》:刻苦奋进,年级卓越,全校优秀;勤奋、守纪、文明、清洁。
二、制定班规
在班级奋斗目标深入人心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指导学生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四方面讨论制定班规。这样做,一是让班级奋斗目标转化为班级成员个人内在的奋斗目标。二是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之后达成自我约定和心理暗示。班规制定宜简不宜繁,宜实不宜虚,可操作便执行。
如:《卓越班公约》
班主任:一要带好头,二要严要求,三要受监督。
自主管理委员会:模范遵守走在前,接受监督经考验。
纪律:
1、上学(不迟到、有事请假)
2、课前(书本整齐,用品齐全)
3、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之事)
4、自习(不讲话,不喧哗)
5、下课(无喧哗、不打闹)
6、升旗、课间操、集会(快、静、齐、全)
学习:
1、早读(认真、有序、不离座、不吵闹)
2、预习(先独立后合作,组长组织有序进行)
3、上课(发言积极,勇于展示,主动合作)
4、作业(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讨论要小声)
卫生:
1、地面干净。主动保持。
2、桌凳整齐,干净。
3、教师物品无灰尘。4、黑板干净。
5、清洁工具摆放整齐。
6、值日小组打扫及时、彻底
7、不吃零食、不吐痰。
8、校服、校牌穿戴整齐。
生活:进入餐厅文明有序、打饭排队,文明用餐,不浪费;寝室生活,文明、和谐。
三、执行与运作。
执行三要素:执行人,执行方式,执行效果。
执行人:自主管理委员会担任执行人(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各小组长组成),班主任协助。
执行方式:1、原则:惩戒与表扬并重。每评选1-2个落实班规优秀小组,颁发锦旗,奖励加分。惩戒围绕“两个有利”,即:有利于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学生本人的进步。如:对照班级奋斗目标写一份自我诊断书;罚记10个单词;备三首诗词;写一篇命题作文;给班级做一件好事;给老师办公室打扫一次卫生;晚点上自编表演一个节目;负责开关教室门窗一周,目的为班级服务等等。2、执行程序:所属小组组长向管委会提出方案——管委会讨论确定——该小组长代表管委会督促落实——管委会评价结果,向同学和班主任汇报。
执行效果:执行效果好的管委会、班主任公开表扬,效果差的班主任协助督促,延续落实。
班规的执行过程应坚持的原则是:充分尊重规则,充分尊重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让班规更好地推行,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班规的执行中,班主任要坚持用规则就事论事,尽量规避用教师的情绪去针对学生个人。班级管理事务繁杂,学生个体千差万别,班规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理性约定的产物,用以提示班级全体成员行为的方向。一旦班规经由全体班级成员讨论制定,我们就应该将这一班规视作是班级成员的共同约定。我们要尊重这一公约,在这一公约下实现班级成员的平等原则。这样,我们在需要执行班规时就会就事论事,针对学生的行为本身加以规范,就可以规避教师由于主观情绪所导致的管理尺度不一,或学生对教师管理的误解。因此,合理的班规在其执行过程中一定是教师管理教育的有利工具,也是学生行为对照的范本。因为对规则的充分尊重,不仅是对师生行为的提醒,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最好渠道。
2、由于班规的公约性质,因此当我们谈如何弹性地执行班规时,不仅是在提醒班主任在班规的具体执行中不能铁板一块,要有适度的弹性;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生明白并认可这一点,否则学生就会对此心生疑虑,不知何去何从。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体班规无法解释、执行遇到问题或者执行需要调整时,试着引导学生去理解班规具体内容的上位概念,也就是说帮学生去理解和回顾班规存在的意义和内容制定的初衷,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这个思维框架下理解和执行班规——让班规成为有法可依的规则的同时,理解这一规范本身在于帮助每个人更好的成长。
3、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以集体为由限制和牺牲个体,要允许在不能妨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我们在制定班规之初,就要把握更为宏观和本质的教育规律,而非以单向度的获得来规定学生成长的标准,无论这一标准的对象是集体还是个体。例如,如果在班规制定时就以“争做年级学习排名第一位”为目标,甚至将“每周都要拿到卫生流动红旗”这种具体的竞争性目标列为班规内容,就肯定会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的功利性,而功利性之下牺牲的一定是个体利益,有违学生个体成长规律。班级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符合所有人的成长需要的,在包括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内的班集体生活中,如果有违某个个体成长需要一定是错误的,必须及时调整。
4、班规的执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边界,有规则意识。但规则更多面向的是行为,而不应也不能作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因此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并不妨碍我们鼓励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遵守诸如“在校不戴饰物、要穿校服”的校园秩序;但不能以此让学生承认这是出于审美的需要,甚至上升到学生的认知不合规范的角度去要求和教育学生,因为包括审美在内的认知属于个体自由的范畴,是不能被秩序人为规范的。虽然自由与秩序带来的冲突会集中体现在学生言行不符合班规校规之中,但广义而言,则需要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
班规是面向集体的,是班级成员的公约,是为所有人的利益服务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以集体为由限制和牺牲个体,要允许在不能妨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