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8日,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追击作战中,滇军第58军所属鲁道源新编第10师,在影珠山包围了前来增援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之山崎大队(临时大队)。激战经夜,日酋山崎大尉眼见突围无望,即下令各中队和分队“自行处理”,这个临时大队的260多人除了一个军曹逃回去报信外,其他全部被格杀或者自杀,这是滇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的辉煌战例。
(八路军缴获的炮队镜)
这也才是真正全歼“山崎大队”的战斗,说明一下,这个临时大队是旅团长池之上贤吉少将编组的一个突击队,下辖独立步兵第40大队第1中队全部(中队长山崎茂大尉以下约160余人)、第4中队一部(中队长大池龟雄中尉以下60余人)、大队炮小队(九二步兵炮中队1门),另附通信班和卫生兵。结果就这一门步兵炮,最终也没有被缴获,因为鬼子自杀前毁坏了所有武器。
此为日军火炮很难缴获的第一个原因,如果中国军队吃败仗不用说了,当日军吃败仗的时候,确实有集体自杀同时毁坏武器的习惯,尤其是机枪和火炮等重武器,所以即便中国军队打赢了,打扫战场时也很难缴获完整的火炮。纵观整个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公布的战果中都没有缴获步兵炮的记录,原因就在于逃跑的日军可以携行,跑不掉的就自毁了。
(步兵炮曲射)
按照司令长官薛岳上报的战果明细,第九战区部队在战役中共缴获步骑枪1122支、轻机枪101挺、重机枪13挺、手枪9支、掷弹筒20具、山炮11门,其他军械物资就不详列了。已经可以解读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日寇战场遗尸“56944具”的数字肯定注水了,因为缴获的武器弹药还不够装备两个联队6000多鬼子的,就算有一定损毁,又怎么可能干掉50000多?
第二是确实缴获了日军的山炮,就算没有11门,几门也肯定是有的,因为山炮比较笨重,日军在撤退和逃跑时很难携行,在来不及自毁的情况下被中国军队缴获,是完全有可能的。第三是没有迫击炮和步兵炮的缴获记录,很清晰地印证了前述原因,至于掷弹筒,真心不能计入火炮的范畴,所谓“轻型迫击炮”的称谓只是并不专业的俗称而已。
那么日军身管火炮难以缴获的第二个原因,其实是“鬼子家也没有余粮啊”,换言之,日军步兵部队的编制火炮数量并不多。除了掷弹筒比较普及外,每个步兵大队才有一个“炮小队”,装备2门九二式步兵炮,所以该炮又被称为“大队炮”;每个步兵联队才有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四一式山炮,所以该炮也被称为“联队炮”,抗战早期,许多步兵大队甚至都还没有迫击炮小队的编制。
那么考虑到双方的战斗力差距,在正面战场上全歼日军一个满编大队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全歼联队级日军的战役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日军绝望时毁坏武器的习惯,所以缴获火炮确实不容易:不能说没有缴获,就是数量太过可怜。比如同样也是大捷的上高会战,罗卓英所部公布的战果是:缴获步骑枪2204支、轻重机枪96挺、大炮18门、掷弹筒104个。
什么叫“大炮”啊?言语不详,估计是把山炮、步兵炮和迫击炮都算进去了,数量还是不多。那么日军的身管火炮主要集中在哪里呢?其一是师团属的炮兵联队,拥有24到36门的山炮、野炮或者榴炮。它一般部置在战场二线,作为战场压制火力使用,一旦战场形势不妙,早就连炮带车溜掉了,缴获它们的机率很小。
其二是独立重炮旅团、重炮联队等单位装备的大口径火炮,这更是战役压制火力,配属给师团甚至军级部队遂行作战任务,部置在战场的二线或者三线,因为榴弹炮的射程很远,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都是它。那么这样的炮兵部队既距离战场较远,又有重兵保护和较强的机动能力,即便是日军撤退时,也很难追上去缴获它。
日军作战部队配属的山炮大队、独立迫击炮大队或中队,基本也是这个路子,它们只是战场支援火力,执行作战任务期间服从部队长的指挥,但是又有较强的独立性,一旦日军露出败相,也是优先可以逃跑的。炮兵才是日军内部俗称的“蝗军之花”,对于并不太富裕的小日本来说,重炮和身管火炮都当宝贝一样保护着,想虎口夺食自然不易。
还必须考虑战场制空权的问题,在1943年底之前,日军无论在战场上获胜还是失败,都始终掌握着制空权,当中国军队实施追击作战时,会遭到日军飞行战队的拼命扫射轰炸,也就极大掩护了炮兵部队的逃跑,尤其是重炮部队,更会得到日本陆航的特殊照顾。相反,重庆政府的军队在战败时,由于缺乏机动力和日机的狂轰滥炸,火炮损失和被掳就比较多了。
正面抗日战场如此,那么敌后抗日战场就更困难了,这也是一些军事爱好者出现错觉的主要原因,由于八路军装备低劣弹药奇缺,在华北很少实施大规模野战,歼灭日军大队级以上建制的机会很少,对于身管火炮的缴获当然也更少。比如1939年8月的梁山战斗,八路军115师基本消灭了日军长田大队,这个大队配属了两门意大利产的野炮,战后都被八路军缴获。
主要是这个长田敏江大队长身份比较特殊,是什么皇族旁系,所以野战炮属于特别加强,不然日军警备师团的大队级编制里,根本没有装备什么山炮或者野炮。这样的战例不多,笔者一直认为,《亮剑》里面李云龙攻击平安格勒的那两门“意大利炮”,就是借鉴了这个战例,因为华北日军几乎没有“重装备师团”,三流师团和独混旅团的炮兵比例不高。
(日军的重迫击炮)
造成错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缴获的少量火炮生存率极低,日本人把火炮当作宝贝,一旦被缴获就会立即出动重兵进行扫荡试图夺回,八路军没有汽车缺少军马,转移身管火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只能就地埋藏或者分解隐蔽。再加上天上有日军的飞机助战,敌后游击作战的八路军如果携行较大口径的火炮行动,那是不可想像的。
在打击日寇大队级以下部队的战斗中,其实八路军也是缴获了一些九二式步兵炮的,可惜缴获的炮弹数量太少,而八路军又无法自产。炮弹打光了火炮就成为了摆设,再加上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日军的追击和捕捉,所以这些步兵炮大多辗转运回了后方,延安炮校的步兵炮都是这么来的,只作训练之用。
(延安炮校的步兵炮)
大家都知道1943年王近山消灭日军战地观察团的韩略村战斗,王近山当时的职务是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的司令员,他当时的任务,就是率领一个主力团回防陕甘宁河防,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押送和掩护129师各部队缴获的几门步兵炮去延安。因为这些炮都没了炮弹,那就成为了部队在机动时的累赘,所以才送往后方,结果王将军的行军路上捕捉到了战机,一战轰动华北。
日本人有时候颇具二杆子精神,1944年3月新四军曾经缴获了日军南浦旅团的一门九二式步兵炮,按照日军内部的规定,如果丢失重武器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所以当事中队长挨了一顿大耳刮子,同时南浦旅团立即纠集4000多名日伪军,重新扑向抗日根据地企图夺回这门炮,可见日军对火炮那简直像狗看骨头一样上心。
旅长王必成将军果断将火炮转移,日军最终也没有搜寻到这门炮,只好无耻地写信给新四军:你们只有三发炮弹,打光了就没了,到时候这门步兵炮就没什么用了,不如拿来和我们换机枪和子弹,如果有其他要求也可以提出来。看吧,第一层意思,我军缴获的火炮确实炮弹太少,第二层意思,日本鬼子是真当回事,因为用步兵炮打碉堡实在太轻松了。
新四军的回复是:你们有本事就来拿!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很难缴获日军的火炮,原因有这么几点:
日军意识到不能让中国军队缴获火炮。
日军在抗战前就知道中国军队极其缺乏重武器,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日军在沦陷区修建的大量炮楼就是仗着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几门火炮。
如果日军的火炮经常被缴获,这些根本挡不住炮击的炮楼就没用了。
日军在作战时非常注意保护其炮兵部队的安全,如果炮兵遭到攻击,必定努力保护。
日军如果发现自己的大炮被中国军队缴获,要么派重兵去抢,甚至还有提出用枪支弹药换回的例子。
中国军队在侦察日军大炮方面方面比较困难。
战争片给观众的印象通常是:上一个镜头里是日军第一线的步兵,下一个镜头就是日军炮兵了。
实际上这多半是不可能的,日军就算是步兵炮,山炮之类的,最大射程怎么也有几公里,怎么会部署在这么靠前的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方圆几公里乃至更远的距离,没有侦察机,没有反炮兵雷达,怎么找?
靠侦察小队冲过去找?
当时日军的火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比中国军队强的,怎么冲?
靠潜伏的地下党,靠在敌后活动的武工队、游击队和民兵?
他们可能真的能找到,不过情报怎么发过来?
当时团一级都不见得有电台,基本靠人跑过来送情报,那么基本和侦察小队冲过去侦察的难度差不多。
就算派人去搜寻日军的炮兵部队,偌大的搜索距离,恐怕只能通过听炮声推测大致方位,然后
夺取和拖回大炮困难
如果有机会缴获日军的大炮,多半要重创乃至围歼日军大队以及以上的部队。
但是从抗战史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战役以防御为主,多半以挡住日军进攻而结束。
八路军新四军以小规模作战为主,手段是积小胜为大胜,很少以日军大部队为作战目标。
如此以来,恐怕很难能遭遇日军炮兵部队。
而且,中国军队别说缺乏汽车,连马匹都不多,就算缴获日军大炮,是否能赶在日军反击之前将大炮顺利拖回?这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日军的火炮数量越来越少
随着抗战的进行以及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战屡败,日军的重武器数量也在下降,甚至组建了没有炮兵的步兵旅团和警备大队之类的,这些日军编制内就没有火炮。
就算将这些部队歼灭,也无法缴获火炮。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的条件是艰苦的,许多现在不值一提的客观因素对于当年的抗日军民是很大困难,连缴获日军的火炮都要费劲心机。
更不用说,就算缴获日军火炮之后,修理和炮弹供应都是很大的困难。
关注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