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篇2
1材料和技巧
本课题采用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大专两年制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及我校现行的高护专业两年制教学大纲和计划。对两个层次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采取对比剖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2001级和2002级236名高护专业中学生就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智、实用性、各类课程学时的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36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产率为98.73%。
2结果与剖析
2.1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比较
大专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有选修课程20门、选修课程3门。其中选修课程中的化学、化学合并为一门理化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合并为一门正常人体学基础,使得学时大幅度降低。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有选修课程23门(公共基础课程4门、普通基础课程3门、医学基础课程6门、护理学专业课程10门)、选修课程5门。其中,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健康评估课程职校教学计划中没有,但其主要内容如体格检测、化验检测、心电图等知识则在大专的外科护理学中有所述说。
2.2各种课程学时数比较
在大专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总学时为2102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688学时,占32.73%;普通基础课程294学时,占13.99%;医学基础课程366学时,占17.41%;护理学专业课程660学时,占31.40%,必修课程94学时,占4.47%。高护专业教学计划的总学时198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476学时,占24.04%;普通基础课程172学时,占8.69%;医学基础课程470学时,占23.74%;护理学专业课程678学时,占34.24%;必修课程184学时,占9.29%。
2.3各种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数比较
大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29.50%;高护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5.76%。结业实习时间均为1年,详见表1。
2.4高护专业中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由表2可见,对口升学护生对课时调整方面的意见较多,其中70%以上的中学生建议降低学时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50%以上的中学生建议降低学时的课程有: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及专业实验课程。建议减轻课时的课程主要是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结业实习时间。中学生建议增设的课程有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社区护理保健、精神病护理、卫生法规、新技术新疗法等。
3讨论
3.1目前高护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课程设置重复,无法彰显高护特色高护专业开办23门选修课程,大专开办20门,高护和大专的课程结构基本一样,在学时和内容安排上是一个模式,彼此之间重复太多,缺乏新意。如抗生素学均为76学时;病理学大专为56学时,高护为52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大专为660学时,高护为678学时。这样的课程和学时安排,对一个大专结业后步入高护专业学习的护生来讲,似乎没有起到更新知识、提高整体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作用。
3.1.2知识结构不合理,无法甩掉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从高护专业的课程设置看,知识结构并未甩掉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构成比为0.70∶0.25∶0.69∶1。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比重较大,占公共基础课程的43.70%,而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显著不足;专业基础知识西医学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预防和社会医学的知识及其他与护理学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学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一直根据临床科室界定,无法突出高护专业的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防治、保健护理和精神病护理的知识更显不足。
3.1.3实践教学学时偏少,内容缺少新意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这两个教学计划中(不含结业实习),高护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5.76%,而大专护理学专业则为29.51%。从实验内容上看,二者实验课内容重复,高护专业基础医学类实验课绝大部份是进行验证性实验,其中相当一部份已在大专实验课中进行过教学。护理学专业课中,最基本的操作抢占了大部分时间,但那些内容不仅在大专实践课中已进行过教学外,通过1年的结业实习中学生已能熟练把握。因而,现有高护专业的实践教学从时间上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护生再学习和再增强的须要。
3.2高护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3.2.1降低公共基础课程,扩宽护生的知识面对口升入院校的这部份护生没有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尽管在大专学习阶段也学习了部份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加上大专阶段以学习医学课程为主,大部份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导致部份中学生学习不认真,收效较差。从调查结果中可以见到,有75%以上的中学生希望降低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学时及内容,其中主要有英文、文学、物理、化学等。这种课程内容的降低,不仅还能扩宽中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基本素养外,也就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建议针对这部份中学生的情况,降低公共基础课程、普通基础课程的学时及内容。
3.2.2转变护理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教学内容随着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也从原先单纯照料得病的人扩充到整个人群,工作领域从诊所扩大到社区,研究范围从单纯地研究对癌症的护理扩充到所有影响人的健康的领域。[3]因此,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应当努力满足工作的须要。在教学内容上,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守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应当有明显降低。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显著不足,如护理心理学,大专为36学时,高护为38学时,仅为美国护理学专业护理心理学课程的23%。[4]现有专业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性知识比重过大,如高护专业的解剖生理学共234学时,比日本护理学学士学位的96学时高出2.4倍。[5]因为大部份课程早已在大专阶段学习过,高护专业中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时比重应该降低,重复的内容不讲,传授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降低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等内容。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要改变传统的外科、外科、妇科护理等以临床科室进行界定的方式,可以根据服务对象及服务形式进行知识的重组,如孕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等,非常要降低老年护理、社区保健护理、精神病护理等知识。[6,7]通过课程整合,删掉陈旧、重复的内容,扩展新知识、新技术,真正使新的课程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篇3
【关键词】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17-02
高二的政治备考通常进行两轮备考:第一轮梳理知识,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四轮是加强综合训练,主要目的是提升应用能力。综观历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份,试卷的分值相当大,但是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对基础知识忽略的备考都是错误的。初一备考时间紧、任务重,怎么构建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备考疗效,是困惑师生的一个困局。本文就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第一轮备考四步法提出以下建议,供高一师生参考。
一建构体系
新课程工科综合政治试卷,要求全面理解与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五门课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从而创造性地剖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备考时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建构体系,笔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理清教材主干脉络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时,让中学生晓得经济的一条主线是“发展生产力”,教材主要是按“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四个环节来讲的;在教学“政治生活”时,政治的主线是“政治文明”,教材按“公民――国家――政府――党――国际社会”依次论述;“文化生活”的主线是“精神文明”,主要讲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创新――民族精神――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哲学的主线是“世界观和技巧论”,主要讲唯心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又如讲“认识论”时让中学生记住六个字:实践、认识、真理;讲“国际社会”时记住十六字:国家利益、和平发展、国际竞争、对外新政等。
2.以关键词为中心,建立知识网路
比如:“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意、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变革、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养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充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剖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因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又如“科技”这一关键词,相关内容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社会劳动生丰度、转变经济增速形式、企业自主创新等;延展到文化生活中的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等知识;再联系政治生活中的政府职能、“三个代表”、民族繁荣、综合国力等知识;还要联系哲学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的观点、追求真理等知识。
二击破考点
第一轮备考,大量的时间是梳理知识点,笔者的做法是根据考试大纲上的考点,让中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整理笔记。
1.读教材
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九月份用两个周的时间,一字不漏地研读四本教材,这一遍主要是弄懂教材,心不能急,不能图快,要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下来,挨个消化。须要识记的识记,须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仔细通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非常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一定要想办法看懂。这一遍备考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若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挤时间,必须把课本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再把课本读“薄”。首先认真记教材的目录,主干知识由大到小记忆,按照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备考,把书读“薄”就是要抓主放次。如学习“唯物辨证法联系观点”时,只需记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人们可以按照事物的固有联系构建新的具体联系,整体与部份的联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可。
2.记笔记
高二备考时间很紧,记忆必须找出可行的方式。按考点次序认真整理笔记是个好办法,每一个考点,都按是哪些――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诸如:考点“影响价钱变动的诱因”。影响价钱变动的诱因主要是价值和供求,为何?由于价值决定价位,所以价值变动必然导致价钱变动。供不应求,则物以稀为贵,产生买方市场,造成价钱大涨;供过分求,则货多不值钱,产生卖方市场,造成价钱大涨。如何办?强化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改善供求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力避平抑物价等。笔记一定要自己整理,整理时留出空白,在备考过程中不断补充、订正。
三理解难点
高二中学生备考时总觉得提高不大,主要缘由是对难点理解不到位。如政治常识中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混淆不清。公共服务是组织经济建设职能过程中的手段和举措;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如好多中学生不理解经济基础和下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新政等。
下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类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下层建筑,下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学生对难点知识真正理解了,才能运用知识点剖析材料,班主任在碰到难点知识时,不能轻描淡写,要引导中学生一起讨论,要查阅资料,剖析中学生不理解的缘由,曝露中学生思维误区,用对比的方式,分辨易混概念,找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中学生巩固。
四科学训练
适度科学的训练是中学政治第一轮备考十分重要的环节,考点试卷化是巩固考点知识,检验中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如何训练较为科学,我的做法是:一考点一练,一课一测,一单元专项训练,一本书综合训练。训练采用随堂训练、限时训练;选择题就做两件事:排除错误答案,排除无关选项;主观题先审通感,带着问题读材料,再确定答几个要点,每位要点的关键词是哪些,再围绕关键词用课本规范语言,理论联系实际作答。
科学训练首先要精选考题。认真研做近两年的中考真题,中考真题除了要会做、做对,还要研究专家的命题意图,要按高频考点分类研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备考课;目标
备考课是中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备考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奇特功能。备考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够提升,中学生素养能够强化。目前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班主任大量搜集习题、试卷,让中学生在题海里鏖战,让中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把中学生会做每一道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备考,班主任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常常收效甚佳。部份班主任对于备考课教学有好多的苦恼,备考课的确不好上,它既不象新讲课那样使中学生认为有"新鲜感",又不象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这么,怎么上好物理备考课呢?按照这种年的教学经验,下边聊聊我对怎样上好高中语文备考课的几点感受:
1.明晰教学目标,做到心里有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经常焦躁地看见:中学生上了一节课,而知识毫无长进,跟没学一样,这是由于班主任没有提出明晰的目标和步骤。"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整个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基本要求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智,明晰性,以及可测量性。一节备考课必须有清楚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掌握备考的主攻方向。所谓的目标明晰除了包括教学目标必须正确全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特性,适宜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紧贴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包含师生都必须对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具有共同的明晰认识。教学目标,是靠师生的合力去实现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除了班主任要明晰,还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中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为实现目标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师生的心都往目标上想,劲都往达到目标上使。只有师生双方都明晰,能够相互配合,指向所要达到的目标,能够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疗效。所以我们在上备考课之前,一定要有明晰的目标。
2.重视技巧,把握物理知识
3.梳理知识,培养中学生的发展
在备考课中,有一个对知识的梳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平常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继而使中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很快的提取出所需的知识和技巧。备考阶段一定给中学生留有消化反省时间,让中学生思索回味备考的知识点、相关题目的特点及解题规律,以便真正让中学生掌握和内化。传统备考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中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新型备考课则让中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路,给与她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索的空间,使她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中学生自主整理时班主任要教给中学生方式,借助好教材,会看目录和章节。每单元学完以后,让中学生在课下自主整理,这样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
4.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中学生知识
对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推进、巩固的目的,是备考课的重要环节。我们一般会借助填空、填表、框图、知识树等方式引导中学生整理备考内容。但若果班主任不能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是单纯地述说,那中学生的认知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我们都晓得物理备考课上概念知识的简单重复是无趣而低效的,而"以题代纲"要好得多,就是不经过列知识框图,直接将备考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让中学生看见题目能够想到所要用的概念、定理、公式。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广,把一些基础知识组合上去,重点要突出,条理智强。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疗效比班主任单纯地述说好得多。
5.紧贴实际,专题备考
注重班级中学生的"分层学案",发展共性,培养个性,激励中学生互相检测,互相出试题检查,并共同提升。在分层学案中,确立优生主要目标:审题万无一失,解题灵活运用;中等生主要目标:悉心检测,努力提升;对于学习有困难的中学生主要目标:基础扎实,确立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中学生的各类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备考思路备考重点,强化针对性。既注重中学生的共同缺陷,又注重个体的差别特性。对中学生进行专题备考训练,融合知识的备考于技能训练中,加强中学生的心法,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强化普及提升,强化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
其实,中学语文备考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须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依照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式,在剖析反省中总结,因而不断提升备考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柳青.探究物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四川师范学院,2008.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需求变革
论文摘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为满足专业课学习需求,找寻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结合点,树立公共基础课的服务意识,本文剖析了当前高职高校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变革的意义和方向。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高校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份,肩负着提升中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担,是学好专业课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也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中学各专业中学生共同选修的课程,但是,好多中学生甚至包括班主任在内,对公共基础课的注重远远不及对专业课的注重。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公共基础课对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还能增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中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现今全球性科技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因而,强化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就是创新能力。好多外国人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却未能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而从院校、高职走出的学院生呢?有的成了书呆子、考试机器,有的成了机械的机械操作手…也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症结”在那里呢?一句话,中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够好!要么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么不注重实践,不重视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好多中学生觉得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是风牛马不相及,丝毫不沾边,事实上,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各自独立。
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朋友们提高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日本文学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就是力量”,这句格言虽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仍然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中学生在没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的认识是青涩的,甚至是肤浅的,而《毛泽东思想导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这种公共基础课为中学生将来认识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她们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刻的领会了这种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
二、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的方向是注重和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和发挥教育过程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此,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自然也要遵照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演进,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并且,当前好多高职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缺少对教学内容的确切定位。公共基础课主要可分为三大模块: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内容具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就变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高职中学生文化水平低、基础薄弱,是普遍的现象,甚至大多数高职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都未达标,她们对基础课存在排斥情绪和焦虑心理,尤其是对数学、英语等课程。面对这样的现况,好多高职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定位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严重脱离中学生实际,致使好多中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丧失了兴趣。
2.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设置倾向于大专高校的教学内容设置,过于指出系统性和严密性,理论性强,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不同于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这些教学设置没有彰显下来高职高校公共基础课的特色,欠缺对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导致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严重相悖的现象,影响了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迸发和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降低了困难。为此,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变革已成了高职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变革的方向
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为此,教学内容的变革必须紧紧围绕专业的需求、学生的须要。
1.密切关注专业变化,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同的历史时期学科的发展有所不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要真正做到基础教学服务于专业,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刻调整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专业须要哪些,我们就有哪些。例如在经济学中,高等物理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为了使中学生脱离繁复的估算,更好地投入学习,我们降低了物理软件的学习。借助计算机使麻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估算显得简单,因而节约了大量时间。
2.组织专门人员编撰教材,塑造好教学内容选定的基础。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定位不确切的问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教材编撰。编撰的过程中认真参考专业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专业课程施行深入的督查,了解相应专业中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以确保教材编撰的质量和实用性,致使课程内容与专业内容更好地衔接和结合,提高课程内容的专业针对性。
3.降低实践教学内容比列,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先将原有教学内容体系参考相关专业的内容按知识点分解,除去陈旧落后的知识,降低重复,降低新知识,组成知识链,构成知识体系。要克服传统模式中教学内容存在自我封闭、自成系统而体系繁杂的缺陷,使之产生既具有独立性的特征,而又是一个开放的与专业课程有广泛联系的内容体系,因而成为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东正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以便中学生自学,加强实践教学比列,给中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机会,使中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整理、综合等能力,为中学生创造综合联想、知识迁移、发现问题、创造思维的机会,启发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管友桥.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趋于[J].教育与职业,2009,(20).
[2]邹伟.在示范建设中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职业学院学报,2009,(1).
[3]杨宏林.关于高等物理课程教学变革的几点思索[J].语文教育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