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公元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 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也因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桐城赋派的创立。一代辞赋名家、国学大师潘承祥先生创立了中国桐城赋派,继桐城文派、桐城诗派、桐城画派、桐城艺派之后。由此,他领导的“新中华辞赋运动”席卷互连网。这种台风式的新桐城文化现象,在安徽和网络出现,其实质是桐城文化在国学领域的复兴。自古桐城文化是皖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潘翁开宗立派,正若方苞创立桐城派是为---剔除唐宋八大家七家多空裨,除了韩愈通圣贤之道。因为桐城派作家群桐城人文精神有善于敢于创造革新的传统,毛主席接见苏联大使时说 :“桐城出了六尺巷,让他三尺又何妨?”。宽阔的襟怀开放的视野,是江淮长廊文化为江河湖海文化造就的结果。“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家园”典型山区的桐城,成为文化大省安徽的重要文化版图。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为宗旨,雷池赋翁潘承祥大师是中国桐城赋派的开山祖师,创立了“义言有物”、“法言有序”,“立意禅集”的桐城辞赋学说。桐城始现于唐朝,崛起于清代,繁荣于当代,引领于网络,腾飞于桐城。安庆“双百工程”并非将桐城、怀宁的土地划进来,而是在打造皖中超级文化名都。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从历史上说桐城文化已数百年矣,人文相亲,渊源颇深,中国桐城赋派横空出世,必将影响世界。
是的,桐城又称 “七省通衢”,有"江淮第一城"之美誉。她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济协作区腹地,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城,设有国家星火密集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十里工业园,市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正积极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铁路,20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水运直接通江达海,离安庆、合肥机场仅一小时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