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8日(2019)以来,台风利奇马带来的狂风暴雨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地区肆虐,至今(8月14日)仍然在辽宁等东三省地区施展余威,这个给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台风,已经被世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除名,也就是说它将作为2019年09号台风被永久记名,这个源于越南水果名字“利奇马”将永属于这个台风。
形成台风利奇马的热带低压出现于于8月3日,出现的位置是菲律宾以东洋面,距菲律宾群岛最近距离约千余公里,之后它就开始向着西北方向移动,8月8日登陆我国浙江台州一带,然后一路向北横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西风槽的影响曾经又进入黄海海域,接着在日照一带登陆,横穿山东半岛后进入渤海海域,然后又向东北进入辽宁、吉林等地,逐渐减缓为温带低压,给所经过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其行走路线已超5000公里。
5000公里的距离大致接近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直线距离(5200公里左右),可见利奇马台风在10余天的时间中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距离了,那么利奇马是史上行走距离最长的台风吗?不是的!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它是1949~2018年的70年中登陆我国的台风路径图:
该图来自于中央气象台,上面的蓝色细线是492个台风的路径图,这些台风在我国经历了631次登陆,从图上也能看出有的台风起源于中太平洋地区,有的在登陆我国后向北发展,直到进入蒙古国境内,还有的则是登陆我国后向东北方向行进,直达北太平洋附近的阿留申群岛附近,其行进距离要比利奇马台风远多了。
但是行程距离最远的台风却并不在上图之中,熟悉台风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飓风约翰,它又叫台风约翰,是有纪录以来维持时间最长,及移动路径最长的热带气旋。
台风约翰产生于1994年的8月11日,它生成时正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东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温度较正常年份同期更高,他声称与东北太平洋靠近墨西哥的地方,但是它的前身却产生于非洲西岸,之后它就一路向西,越过墨西哥湾,进入了东北太平洋,8月11日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东南偏南约500公里处被定为热带低气压,同日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命名为约翰。
之后的约翰仍然一路向西,强度出现了大的波动,一度差点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在太平洋上溜达了8天时间之后,于8月19日迅速增强为飓风级别,8月20日已经升级为三级飓风,同日11时,约翰进入中太平洋,在夏威夷以南受惠于越发有利的环境,强度继续增强,于8月22日增强成五级飓风,中心持续风力达到了280公里每小时的颠峰强度。
掠过夏威夷群岛后,约翰又转向北移,横扫了约翰斯顿岛,同时受逐渐增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减弱至一级飓风,8月27日转向西北重新增强,不久后就在北纬22度附近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关岛分部的负责范围,约翰也因此获得了台风的前缀,称为“台风约翰”。
进入西太平洋后不久约翰便开始再度减弱,移动速度也大为减慢,9月1日减弱为热带风暴,之后它以缓慢的移动速度在国际日期线以西徘徊了六天,以逆时针方向地转了一圈,9月7日之后受到高空西风槽的影响又开始向东北转向,9月8日再次跨越国际日期线重返中太平洋,有力的气象条件使得约翰的强度再次增加,达到了一级飓风的级别,不过跟随着它的西风槽迅速破坏了它的结构,加上它已经身处于高纬度的冷水区,所以强度迅速减弱,9月10日在乌纳拉斯卡岛以南约1600公里处转化为温带气旋。
气象学家研究后发现,台风约翰自生成到消散时长跨度达31度,整整一个月,它主要在太平洋上活动,并没有影响各大洲大陆,只影响了太平洋中部的一些岛屿,但其行进路径总长达13,000千米,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期间强度深度增强,让其他的台风望尘莫及,被认为是有记录以来,行进路线最长和寿命最长的台风。不过也有人认为1960年的超级台风奥费利亚的行进路线更长,但是缺乏关于这个台风的资料,无法进行比较,可以确认的是台风约翰行进了相当于1/3地球赤道的距离,可谓是台风行进路程马拉松长跑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