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如果是一时冲动,建议你从社会心理学学起。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己和社会上各个角色之间的问题,包括领导力,沟通力,察言观色能力,处事能力等。短时间多看,多总结,效果最高,能够尽快应用。
如果你是下定决心,想要深入的研究心理学,建议学习人格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人格特征,心理差异,了解人的思维,记忆,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想给受过侵害的人做心理辅导,建议学习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给病人以心理治疗。
建议先选定心理学的方向,否则会无从下手,贪多而嚼不烂。但是。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观察,总结,然后应用。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何让研修提高素养
一、学习传统文化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的素养应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而人文修养主要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在各中小学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精神的洗涤。教师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懂得如何关爱学生。
例如,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能让我们学会应该怎样做人,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弟子规》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是优良的传统道德,它值得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去深入学习。再如,教育家王��的“传统文化教育”公益演讲,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其演讲是把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孝道、诚信、仁义、博爱,这是教师队伍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其演讲告诉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和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们常说:“教师似蜡烛,点亮别人,牺牲自己”,这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正是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二、加强师德建设
1.以“四项活动”为师德建设的有力抓手
在师德建设中,要坚持以师为本,重点抓好“四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一是“师表活动”,开展“四高”(高品味、高质量、高境界、高风格)和“五雅”(雅道、雅言、雅观、雅趣、雅量)活动,细化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把这些要求贯彻到教师的日常行为当中,增强教师的进取心和凝聚力;二是“名师活动”,学校出台“名师评选办法”,将师德作为考核的首要条件,通过强化名师意识,增强名师效应,从而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三是“青蓝活动”,学校坚持开展“校长带年级、中层带学科、高师带青师”的青蓝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师德规范,提升教师的师德和业务能力;四是“提高互动”,学校应多购买有关师德修养方面及学科教学方面的书籍,定期开展读书、教学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通过开展“四项活动”,鼓励教师修师德、正师风、育师智、铸师魂,提升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抑制职业倦怠,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当教师进入职业生涯的高原期时,常常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如何帮助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是学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教师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其原因在于没有及时设定和更新发展的目标,尤其是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因此,为教师设计发展规划书,帮助每个教师不断成长,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了“四个一”要求:要拥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家,系统地学习其教育思想;要选择一本教育名著,精心研读,做到常读常新;要订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博采众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广泛交流教育思想,了解最新信息。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不仅能帮助教师不断进步,而且也能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三、完善理论学习
研读教育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学习和利用教育理论,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能力。
1.确立不断学习的理念
首先,广泛阅读。教师应及时补充新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报刊学习新思想,了解新动态,还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汲取更多的教育理念。其次,勤于思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时要善于思考,通过思考悟出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最后,善于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学习的新知和感悟的经验,并记录下来,长此以往,这将成为教师独有的资源和财富。
2.拓展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高效的教学取决于成功的课堂管理,因此,教师若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加强课堂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课堂管理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来拓展和更新观念。新的教学理论认为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既要兼顾全局,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较高水平的课堂掌控能力是在鼓励学生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追求整体的进步发展,因此,教师要拓展教学理论的学习,系统研究“参与式”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四、拓展研修渠道
鼓励教师进修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学的研修渠道不能只局限于短暂的集中培训,更要注重进修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采取多样的研修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拓展研修渠道,大致有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号召全体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县培等各项培训。
1.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教育硕士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他们能快速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并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应设置专项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并在返校后,创设有利条件帮助其将新理念付诸实践,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
2.认真落实国培计划
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培计划,帮助教师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认真接受培训。具体应做到:第一,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监管和指导,仔细审阅提交的作业和论文,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第二,指导教师要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并组织好学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第三,针对国培等集中性培训,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各学校及时参与,督促教师按时参加,杜绝缺席现象;第四,要求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撰写心得,反思教学,指导实践;第五,要求接受培训的教师作汇报演讲、上汇报课、上展示课,检验培训成果。
3.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已融入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教育技术日益在各学科发挥作用,促进了教育的革新,因此,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也是提升教师素养的一部分。具体要做到:第一,由县(区)级的培训机构对所辖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进行轮训,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和周末,培训后参加教育技术等级考试;第二,有能力的学校可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争让每个教师都能将教育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
总之,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培训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全方位培训,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让培训落实到位,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树立职业理想,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主动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