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如何?

经济师2022-05-07 23:37:18admin2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坚持“知识传授、知识创造、知识物化”的现代大学职能观,在管理和经济学科领域致力于学术业务,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98%的人还看了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排名

东北师大研究生招生网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院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学院使命

发展历程与学科介绍

东北大学创办于1923年,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爱国主义传统,是首批进入“211”和“985”一流大学建设工程的国家重点大学之一,目前正向着“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斗。工商管理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39年的原东北大学工商管理系和1952年的东北工学院冶金工业经济组织与计划专业,1994年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她的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与管理高级人才。

学院目前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等八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MBA、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七个本科专业。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居第十五名;工商管理学科位居第十九名。

重点学科与研究基地

辽宁省重点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先进管理研究中心。

辽宁省高等学校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东北大学培养基地。

东北大学“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济与社会(ES)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教师87人,包括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3人;在校学生1937人,其中博士生148人,硕士生602人,本科生1187人。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等三个系,有信息管理与决策、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企业运作管理、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管理、城市管理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国际贸易、现代金融等十三个研究所。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本科毕业生4300余人,硕士、博士毕业生1100余人。近几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年均发表论文2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在教学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案列教学法,这一做法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好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获得2005年辽宁省精品课。在科学研究方面,广大教师致力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科的学术业务,努力建设研究型学院。2005年,樊治平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是学院教师中的突出代表。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培养,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群体,例如:酒泉钢铁公司总经理马鸿烈、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艾宝俊、神州数码有限公司CEO郭为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由我院学生组织的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中获得银奖。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MBA教育中,学院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合作开设的Management Game远程教育课程在国内首开先河,受到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MBA学员成为该课程体系中学习小组的成员,参加该课程的美方授课学习和案例研讨,全部课程和作业内容均以英文通过互联网、传真等方式进行。该课程使MBA学员了解了国际MBA培养动态和国际企业管理决策的方式方法,拓宽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在深圳举办的MBA教学成果展示中受到一致好评。MBA教育已经成为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个品牌。

教学设施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设有国际远程教育实验室、多套多媒体教室和MBA案例讨论室;设有图书资料中心和综合实验中心,与神州数码联合组建了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硬件设施,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目标

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遵循现代管理和经济学科发展的规律,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培育和发展优势学科,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经济管理人才和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管理学院作为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学院下设各系介绍

经济系

下设4个研究所,即产业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现代金融研究、城市管理与区域经济研究所。负责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同时承担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2个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现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在读博士6人。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市级及企业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各类教材40余部.

城市管理与区域经济研究所负责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经济预测方法、区域创新、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经济热点分析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并承担数量经济硕士点的建设任务;产业经济研究所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硕士学科点、企业管理博士学科点以及东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985”工程STS创新基地),围绕产业经济学科主流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其核心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跨国公司发展战略和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现代金融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复杂性,投资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政策与监管,保险理论与实务,公司金融。具有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国际贸易研究所是国际贸易学学科所在的基层研究所。国际贸易学科是经济学门类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本学科主要涵盖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国别贸易政策、WTO规则、跨国公司、国际经济合作等研究领域。

工商管理系

下设6个研究所,即企业运作管理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所、会计管理研究所、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该系现有专职教师47人,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21人,讲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2人。

近五年来,工商管理系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产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各部委及省级基金与软科学计划项目20余项;市级软科学计划项目10余项;获得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成功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

在应用研究方面,五年来,共完成30余项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课题,共获得科研经费300多万元。面向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在战略管理、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咨询活动,为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五年,共培养出2名技术经济与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工商管理学科下属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及技术经济与管理三个硕士点共培养出硕士毕业生350余名。

“十一五”期间,工商管理系将以建设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为突破口,以获取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以及会计学和技术经济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授权点为牵引,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下设3个研究所,包括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所、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工业工程研究所,负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建设。同时承担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99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5,同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本系现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7人。樊治平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缘结构较合理,逐步建立了学术梯队。

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主要针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建模、协调、优化、控制、对策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学术带头人为黄小原教授。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供应链管理研究方面,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大多数论文是发表在国内一级学术期刊上,同时在宝钢、辽化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获得了许多实际科研项目。

2、管理决策分析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主要在多属性决策、群决策、多指标综合评价等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学术带头人是樊治平教授,近五年来,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4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引用100余次。

3、工业工程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主要研究库存优化控制、物流管理、人因工程、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问题。学术带头人是郭伏教授和戢守峰教授,近年来,在此研究方向上,获得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得过省、市级科研项目和一些企业合作项目。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EI及ISTP检索近20篇。出版教材及专著6部。

4、电子商务、ERP和管理信息系统

在这个研究方向上,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为实现企业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宝钢电子商务、宝钢ERP、首钢ERP、抚顺石化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等实际项目的咨询和系统开发任务。学术带头人是黄小原教授和樊治平教授,学术骨干为卢震副教授、尤天慧副教授、朱宝琳博士、俞竹超老师等。

主要成果

近5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重视科学研究,并通过科学研究带动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如下:

1、人才培养

已培养了30多名博士(其中包括管理学院的部分青年教师)、近150名硕士、近100名MBA学员、150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近100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2、科学研究

1)科研项目。近五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2005年);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和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省计划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近20项;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1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01年)。

在应用研究方面,与宝钢、辽化、抚顺石化、辽宁移动通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合作研究,研制开发了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为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科学水平做出了贡献。

2)论文与著作。在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分析、金融工程和知识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杂志论文近20余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在国内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在国内同学科名列前茅,出版著作及教材近10部。

3)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研究所坚持每周1次的学术活动。同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的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关系,进行了本科生互换培养。另外利用学院给研究所投入的学科建设资金支持教师出去开学术会议,并邀请校外专家来我系讲学。近2年,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超过30人次。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近16人次。

东北大学

中国沈阳境内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共4个含义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2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34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1][2][3][4][5]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东大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等科研成果,兴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第一个软件园、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6]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教职工4472人;全日制在校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931人,硕士研究生12166人,博士研究生3986人。[6][7]

中文名称

东北大学

外文名称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简称

东大(NEU)

创办时间

1923年(癸亥年)4月

类别

公立高校

更多

学生来源

开设专业

录取分数线

92%的人还看了

东北大学分数线

东北的大学排名

东北有哪些二本大学

东北三省大学最新排名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东北大学旧址参加“一二.九”运动的东大学生东大理工大楼9张

东大早期历史图片

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原奉天法政学堂)改办为东北大学文法科。校长由王永江兼任,学生480余人。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并成立东北大学筹委会。

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为首任校长。

19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正式开学。学校仿德国柏林大学设计,王永江校长亲题 “知行合一”为东北大学校训。在学校附近另开设东北大学工厂,占地200亩,供学生实习使用,聘留学德国归来的杨毓桢博士任厂长。刚刚诞生的东北大学已经开始运用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术文化。

1925年9月,理工大楼、教授住宅、学生宿舍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竣工。校园内,理工科大白楼、化学馆、纺织馆、图书馆、大礼堂、实验室、汉卿南、北楼、教授住宅东西新村和当时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鳞次栉比,建筑宏伟、壮丽辉煌。

1927年11月,奉天省省长刘尚清兼任东北大学校长,踵事增华,历有建设。

1928年8月16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过去两个多月,刚刚接替其父张作霖主持东北军政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继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并提出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的办学宗旨,先后捐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约180万银元,用于扩建校舍、高薪礼聘著名学者、购置国外先进实验设备、资送优秀学生出国。当时,学校设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较为齐全的学科,各学科学会迅速发展起来。文法科成立自治会、夏声社、社会科学研究社;工学院成立矿学会;理工预科成立英语研究会;理学院孙国封院长为促进科学进步,发起科学教育协进会。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纷至沓来,进驻东北大学讲学与交流。

1928年8月,结束欧洲旅行考察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张学良校长邀请来东大,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东北大学风景图东北大学风景图东北大学风景图9张

校园风景图

1928年9月,由于张学良校长极力倡导男女同校,各科共50名女生走入东北大学校门。

1929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张学良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英、美、德等国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北陵校区。张学良校长重金礼聘,广招良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等一批名师执教东大。张学良校长对体育教育也异常重视,增聘体育教员,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

1929年,第14届华北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东大破8项全国纪录,夺得男子田径赛第一名。东大足球队、篮球队还远征日本进行比赛。东大学子以其强健的体魄驳斥了“东亚病夫”的谬论。

1930年秋,东北大学已发展成为设有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在校学生3000人,舍宇壮丽、设备先进,经费充裕,良师荟萃,学风淳穆的国内一流高等学府。

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刘长春

正当学校蓬勃发展之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东北大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破坏的第一所大学。校舍被日军占领,设备图书损失殆尽,著名学者严重流失,学生流浪他乡,学校一夜之间变成流亡大学。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10月,东北大学在北平勉强复课。

1932年7月,张学良校长出资8000银元资助东北大学学生、百米全国纪录的保持者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30日,刘长春手执中国国旗阔步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成为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唯一运动员。

1933年,著名爱国人士冯庸创办的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东北大学成为“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并在其后又举行了“一二·一六运动”示威游行。在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中,东大师生冲破手持大刀的军警包围,孤军出动,从崇元观到西四北大街,再到东郊民巷。他们冒着严寒,一直坚持到夜晚,成为斗争中的主力和先锋。斗争中,东大学生中有四十多人被捕,张学良校长写信营救出被捕同学。“一二·九运动” 标志着中国知识青年爱国运动走向新的历史时期。

“一二·九”运动以后,华北局势危在旦夕。“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北平各大学纷纷外迁。

1936年初,东北大学工学院率先迁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正在西安任职的张学良将军,筹资15万元,修建东北大学校舍,并在礼堂基石上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 ‘九一八’ ,懆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告诫师生不忘复土还乡的责任。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周年之日,西安一万多青年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请愿游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 等口号向临潼进发。张学良校长闻讯驱车赶上学生请愿队伍,告诉学生,“你们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前面已经有宪兵架上机枪,大家先回去,我保证一周之内给大家一个答复”。三天后的12月12日, “西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校长失去自由,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

1937年1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委臧启芳为东北大学代校长。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南迁到河南开封。

1937年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东北大学”。同年6月,学校全部迁到西安。

1938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北大学被迫由陕入川。在四川三台,一批名师齐集东大,陆侃如、冯沅君、金毓黻、高亨、杨荣国、姚雪垠等先后在校任教。

1938年7月, 奉国民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1940年,著名学者金毓黻到东大筹备“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

1942年,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改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为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给予硕士学位,东大的研究生教育,由此发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大学六十位师生被授予烈士称号。

1946年2月,解放区也成立东北大学,张学良校长胞弟张学思任校长。校址初设本溪,后转迁丹东、梅河口、吉林,6月定址佳木斯市,解放前夕迁到长春。

1946年5月,国立东北大学师生从三台迁回沈阳,翌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开学。

1948年6月,南京政府令国立东北大学再迁北平。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文、理和法商学院并入长春解放区东北大学,后定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参与组建东北农学院,后发展为东北农业大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大学终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建国初期

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隶属国家冶金工业部,校址设在沈阳南湖。

1950年4月,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学生12936人,教师2428人。

东北工学院时期主楼建筑学馆7张

东北工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范围进行高校院系调整,先后有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和系,包括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类系(科)、外国语言系、金融系等并入东北工学院。同年,东北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2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及东北人民政府关于东北地区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方案,东北工学院数学系被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被调整到东北师范大学,化工系被调整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由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土木系西迁西安,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53年末,东北工学院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

1955年初,东北工学院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同年,学校召开了学生科学报告会,产生了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院长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东大冬景东大冬景东大冬景10张

东大冬景

五十年代初,东北工学院徐灏教授即开始致力于疲劳强度设计领域的研究,八十年代初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疲劳设计专著《疲劳强度设计》,并于九十年代提出“Miner定理——干涉模型综合法”,首次阐述了“概率相对Miner定理”的概念,解决了国内外还未解决的随机载荷下可靠性设计问题。

1957年,东北工学院谢绪恺教授的 《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获大奖,并被编入《一般力学》大学教材,被命名 “谢绪恺判据” 。

1958年国庆前夕,东北工学院李华天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9年,东北工学院负责筹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此,东北工学院成立电子系,为建所培养人才。东北工学院郎世俊教授任系主任,负责主持建所工作。

196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78年,学校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

花开满地(女)

东北大学 - 控制工程 (硕士)

学校印象:

东大比较好的专业有:自动化(全国第二,与第一清华差距不大,入取成绩最高,学校最重视,各种科技大赛得奖最多的专业);计算机(全国7~9名,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滑);冶金(全国第二,就业可定是没问题的,毕业季全国大型矿企都会来招聘,宝钢鞍钢中国两大航母级的钢企现董事长都是东大毕业的);机械(十几名,与同省的大连理工排名有差距);材料(全国第八);矿业加工(全国第一,但开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多,学生也不爱报)。东北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学校,大部分工科专业都是学校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在北方的影响力还不错,在南方一般。985、211大学,整体上还是很好的学校,要是想学工科是个很好的选择。

冬天5个月,其他季节差不多长。冬天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冷,虽然最低温度有时候能降到零下三十度,但是还没等到这么冷学校就放寒假了,放假之前也就零下20几度。一般穿上羽绒服和羊毛裤、手套就不会觉得很冷了。外面虽然冷,但是一般不会在室外待很长时间,多数时间还都是在有暖气的室内呆着,冬天的室内规定温度是不低于零上18度,这个温度比南方的冬天室内温度都要高了。夏天最热能30度,北方夏天的穿着和南方没什么区别,但是毕竟是北方没空调也热不到哪去。春秋温度变化很大,从零上30到两下30度得跨度,是个感冒的好季节~气候很干,灰尘不小。

专业评价:

还不错,老师们都很优秀、也很乐于指导学生。学校学习氛围很好。控制工程其实就是一个专业,它下面分为五个研究方向: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物流优化与控制,系统仿真与虚拟现实,卫星导航与定位理论及应用。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

更多详情: 收起

学校评分:

100分

专业评分:

100分

新的起点11(男)

东北大学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硕士)

学校印象:

东北大学六年,不匿!觉得学校不好的学生,我只想问一句,你们认真学习,努力生活了吗?我经历了南湖和浑南两个校区,本科和研究生跨越了两个学科,我试着从自己的角度评价下。1.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我的研究生导师是位专于学术,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研一带我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带我发CSSCI论文,指导我做挑战杯比赛(最后获得省特等奖),研二鼓励要就业的去实习,支持要就业的同学提前毕业。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导师,在我大四的时候对我反复指导,亲自帮我改论文框架,多次教我修改论文和写作的方法。也有部分老师上课很潦草,给分很马虎,但是我经历过的大部分科研和教学的老师都是很认真且负责。如果你上课不听,下课不学,我觉得是没有资格抱怨老师教的不好的。晒一波成绩,虽然不是第一,但是我觉得老师教的很好,我基本没用听不懂的课。很多考的不好的科目,比如C语言,的确是自己没用认真学。

专业评价:

机械专业我觉得实验室设备挺齐全的,师资力量很好。南湖校区特别好,交通方便景色优美,我的一般购物需求太原街万达中兴,茂业以及万象城就可以解决。西门和南门和东门都有很多吃饭的点,要吃的好点么,万象城也不远。除了洗澡不方便以外,南湖校区没有大毛病。浑南校区我住了一阵子就搬出去住了,第一,交通太不方便。第二,环境太差,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施工现场。但是可圈可点的是教室内部很好,教学楼一走进去特别洋气!还有食堂的饭菜很好吃。

更多详情: 收起

学校评分:

80分

专业评分:

80分

阿珂啊(女)

东北大学 - 通信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学校是东北地区老牌985,虽然现在东北地区有些没落,但是东大的教学质量还是没得说的。教过我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从大一到大四没有出现过老师不备课,随便上上的情况;大四毕业设计时带我的老师是教授,也是我的数电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地指导我论文的写作,从内容到格式不一而足。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挺好,现在本科生基本都在新校区,虽然有点儿偏但是吃住都挺方便的;老校区在市中心,硬件条件稍微差一点,但也绝对不是不能忍受。总而言之,读东大你不会后悔的。

专业评价:

通信工程是不是一个新兴专业,虽然最近有很多人说通信行业没落了,但是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通信工程专业绝对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专业,只要你好好读,工作、科研的前景都很光明。东大的通信工程也是建立比较久了,师资水平都是有保证的。每年保研的同学也挺多的。

更多详情: 收起

学校评分:

80分

专业评分:

80分

生活费: 1500元/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