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缩影,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接班人的高尚品德,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灵魂,是共产主义人格的标杆。
现代学习雷锋好像是一种空洞的口号,学习雷锋还要问学雷锋是不是只是为了做好人好事。如果不是为了这样,那么就必要务实一点,学习资本家怎样挣穷人的钱,这样能保住我们每个人都有饭吃。
3.5学习雷锋好榜样,你小时候的今天都干什么好事了?
我们小时候,学习雷锋好榜样,经常几个同学一组,给军烈属抬水,扫院子,我记的有一位孤寡老人,她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们小组承包了,每到节假日,学习雷锋日,拥军优属活动,都去给老奶奶家干活。
谢谢邀请!
新时代,我们怎样学雷锋?
学雷锋,重在行动。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长久以来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社会的描述,这个描述也并不过时,同样是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为了达到古人描述的社会文明水平,除了要在宏观层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依法治国外,更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公民作为微观主体的作用,而雷锋同志正是这样一个微观主体的模范和榜样。因此,学雷锋永不过时。
学习雷锋好榜样,关键在榜样二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依法治国,都比较抽象,单个个体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付诸实践,这就需要一些具体的行为和规则来打样子、树标杆。雷锋同志的所作所为正是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打好了模板,树立了榜样。这也就意味着,学习雷锋不是为了学习他所做的一两件好事,而是学习他的思想、作风和品德,这些蕴含在好事中的内涵标杆才是学习的重点。
学习雷锋,主体在个人。有了榜样,学还是不学,学到什么程度,掌握主动权的都是个人本身。学习雷锋虽然一直被倡导,但说到底并不是法律和制度的硬性要求,而是个人社会认知的主动实践,这依赖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人之初,性本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诚信爱国友善敬业”等劝人为善的理念不断被宣传,但真正内化为个人的“三观”还需要时间来酝酿。
除了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习,也就是行动。看到不平事,大多数普通人都会心生善念,但要不要付诸行动上去帮一把往往会犹豫不决,更多的时候就在这一犹豫之中转身走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在社会规则和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帮助人有时候不仅不能得到赞赏还要深陷其中名利受损。
学雷锋永不过时,一方面要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更重要的还是要营造环境保护学雷锋的人即使不收到赞赏也不能受到侵害。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从“昆山反杀案”到近期的“赵宇故意伤害案”,正当防卫制度的破冰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有底气也更愿意去学雷锋。
学习雷锋永不过时,还要体现在手段和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通过志愿组织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让更多需要帮助人的受益,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利用极大的降低了学习雷锋的成本,提升了效率。雷锋精神是朴素善念的光辉实践,需要长期学习并实践下去。(郑岩)
谢谢邀请。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雷锋的一生并不长,只有不到22年,但雷锋精神却在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学雷锋,必须怀“平常之心”
平常之心,就是常人之心,常人就是正常人,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体,是既有理性又有情感、既有理想信念又食人间烟火之人。不可否认,我们在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时存在一种惯性,那就是喜欢打造“高大全”,供奉在圣坛上,让人们敬仰。其实,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圣人和完人,英雄模范之所以是英雄模范,就在于他们在某一方面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这也是能感动人心之处。相反,如果是“高大全”似的人物,反而让人觉得不可信,也不可学。雷锋最能感动我们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螺丝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图名利、服从祖国需要、即便没有“润滑油”也要不停运转直到牺牲自我也无怨无悔的精神。这种“螺丝钉精神”,决定了雷锋可供学习模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还原雷锋的本来,彰显雷锋精神的个性特征,让雷锋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比性,让雷锋有可复制性,方为学雷锋的正道。 所谓学雷锋的“功利心态”,就是把学雷锋当手段,认为雷锋精神是一种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学雷锋来获得一些利益。这种心态看似没有问题,其实问题很大。
这些年,很多地方想方设法加快发展,“打文化牌”似乎成了一种共识,千方百计挖掘本地的文化遗产、文化名人,用这些文化“名片”,带动经济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本无可厚非,但我们要清醒的是,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要产业化、都能产业化,精神文化一旦不恰当地商品化、产业化,就会庸俗化,就会出现精神性自反。雷锋是湖南人民的骄傲,雷锋精神是这个商业化、功利化、浮躁化时代的一股清流,守护好雷锋精神的纯粹性和本真性,是开展学雷锋时需要特别把握的。
学雷锋,就是做“平凡之人” 平凡之人,就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就是做平凡事的人,他们是社会大厦的基座。
雷锋就是一位平凡之人,他的工作岗位,他的职业是最普通、最平凡不过了,正是这种平凡和质朴造就了他真实可靠的人生,也正是这种真实可靠,造就了雷锋精神的特质。他不像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里产生的英雄,他具有普遍的可模仿性和复制性,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做,并且很容易做到。做平凡人和做平常事是雷锋精神得以延续甚至被世界所认同的根本原因。
但是,这么一个最朴实的道理,现在却似乎被人们忘记了。曾经我们的一些媒体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小人物”、平凡人,它们的镜头里、视野中,只有“名人”,那些普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难有机会现身让我们感动;我们天天在选秀,倡导一夜成名,鼓励捷径成才,个个想成“星”,人人想“走红”。甚至一些教育机构也成了这种“成名文化”的推手。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成名成家,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当成名成家成了唯一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社会上大多数平凡人、普通人,就会受歧视、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就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一旦平凡人、普通人成了社会的弱者,那就说明我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错位,公共文化出现了偏差,如果不加以矫正,社会稳定的根基就会动摇。
有个研究表明,认同和践行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是社会的底层民众,即平凡人和普通人,正是平凡人和普通人在支撑起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正所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郎”。 当人类步入现代社会那天起,炫耀的桂冠总是戴在了成功者、强者的头上。罗尔斯之所以把社会正义原则设定在要有利于社会最不利者,就是看到了现代社会强者文化之病根。我们今天强调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改革成果,其根本就是要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向社会上那些默默无闻奉献的平凡人、普通人倾斜。
以做平凡人为荣,以做平凡事为乐,尊重平凡人,宣传平凡人,鼓励做平凡人,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价值共识,并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没有平凡,哪来伟大?没有平凡人,哪来伟人?没有平凡事,哪来丰功伟绩?我们尊重平凡,是因为平凡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 学雷锋,要营造“平实之风” 经世致用、求真务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更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从屈原、贾谊到魏源、曾国藩,再到毛泽东和雷锋,无不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务实就是遵循事理,实事求是,以干事为快乐,以成事为目标。务实有两种境界,一是高调务实,二是低调务实。前者为一分做一分说,有时为了成事可能会一分做两分说;后者是只做不说,或者一分做半分说,就是平实。平实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实干的精神,更是一种谦虚的美德;体现的不仅仅是平和的精神,更是一种成事的中国智慧。
雷锋就是一个平实之人,雷锋精神就是平实精神。有一段时间,似乎会说的人多了,会做能做肯做的人少了;热衷于炒作的人多了,而埋头苦干的人少了;投机取巧的人多了,而脚踏实地的人少了;弄虚作假的人容易成功,而诚实守信的人老是吃亏。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平实之人、平实之世风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雷锋的意义所在。 要营造“平实之风”,目前急需有效扼制弄虚作假之风和狂妄傲慢之心态。 弄虚作假之风和诚信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当然,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法治的健全,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对制假、造假、说假话的人,在法律上加大惩罚,在道德上多些谴责,在心理上多些零容忍,而对平实之人多一些褒奖、多一些关爱,也许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变。我们必须还世道以真实,还社会以真情,还人际以真心,只有这样,我们所处的世界才会温暖、安全和美好。
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目前一些国人滋长的傲慢心态。确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足够的自信,并且我们的建设成就也足以让我们自信。但是自信不能过度自负,自信不能盲目自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 当不小心摔倒时,你是否希望能有一双温暖的手扶你一把;当你遇到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你是否希望能有一个人耐心指导一下;当你迷路时,你是否渴望有人能帮你指点道路;当又累又渴回到家时,你是否希望看到一杯热茶和一张可爱的笑脸呢?其实只要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献出一点点关爱,就是在以行动学习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要时时刻刻学,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比如:为学校、为社区的卫生、文明做一点自己的贡献。马路旁的地上有别人乱丢的垃圾,及时捡起来丢到垃圾桶。 学习雷锋要从我做起,自觉养成勤俭朴素,热爱学习、爱护环境的好品质;学雷锋还必须是出于自己内心,不能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做;学习雷锋还得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影响他人。只有这样,雷锋精神才能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世界才会变成更加美好。
(图片和文字资料均来自网络,仅作娱乐学习推荐用,如有侵权联系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