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习受挫后心理波动比较大,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自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所以,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问题。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要提前准备好与孩子互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去尽情地倾诉自己的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所准备的问题不是用来质问孩子的,而是用来引导、激励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以防止孩子词穷导致沟通不彻底。比如“你觉得哪个科目好学?”、“你更喜欢哪个老师,这个老师哪些点吸引你?”、“学习累吗?怎么个累法?”等等,总之,既不要冷场又要有效引导孩子更多地表达自己。
2、与孩子沟通。
与其说是与孩子沟通,倒不如说是倾听孩子的倾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家长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倾听者,关键时刻偶尔扮演引导者。
现代社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很低频的,如果家长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孩子是很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3、引导孩子倾诉。
家长作为倾听者务必要尽心尽责,时刻预测孩子的表达是否会出现卡顿,此时要及时抛出提前准备好的问题,帮孩子完成思维的过渡,如果准备好的问题不合时宜,那就需要有经验的家长随机应变地提出新问题了。
4、心理疏导。
任何事情想要被解决,必须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找到问题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当孩子基本上把要表达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了,家长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仍然是引导与激励并用,不要责问。始终记住,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从挫败感中走出来,重拾信心,所以不要功败垂成。
家长给孩子传递的思想的大致方向是学习有时有困难但也可以变得很简单,学习有时会累但也可以很快乐。
相信通过以上的努力,孩子会敞开心扉,重拾自信。
孩子初一,期中考试数学没考好,就不想学数学了,我该怎么办?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先不要着急,要学会先站在与孩子平等的立场上,听孩子把话说完,根据孩子所说的话,我们才能去决定应采取的措施。
所以,这个时候且忌一听孩子不想学数学,家长就立即不问青红皂白的把孩子训斥一番,那样做,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让问题更复杂。那家长究竟应如何应对呢?
一、和孩子进行沟通
1.查找原因
和孩子进行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考试没考好的真正原因。其实,孩子刚上初一,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影响孩子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比方说,新老师的态度,老师的讲课方法,甚至孩子的座位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
所以,孩子没考好,家长不可先自乱阵脚,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先找找没考好的原因,然后,家长再帮孩子针对性的给予答复或一定解决的方案。
2.树立信心
家长针对孩子提出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父母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自己的最大靠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从而重新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被家长说通了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那就是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制定学习计划
1.制定下次考试的目标
学习计划可以包括下次考试的目标,希望孩子一口吃成胖子可能也不现实,所以,目标定的不必太高,最好征求孩子的意见,共同达成一个比较实际的目标。
这样因孩子自己参与制定,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同时还可以考虑,目标达成给予适当奖励的办法,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大的动力。
2.家长监督执行计划
有了计划,最难的可能是执行计划,因为制定计划可能只是一句话,但落实计划却需要一步步,踏踏实实的来。
在制定计划时,就要和孩子商量好,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权监督孩子执行计划,孩子坚持一段,做的不错可以有适当的小奖励(这条可以不写,在孩子执行计划中灵活掌握)。
同时,孩子在执行计划中有怠惰,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有奖有罚,孩子才会认真对待。
和孩子谈心,主要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而要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实实在在的给孩子一些帮助,比方说,帮孩子优化学习方法。
三、优化改进学习方法
1.作业之前先回忆或复习老师讲的内容
让孩子做题前,可以先让孩子回忆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最好,父母能帮助孩子把老师当天讲的内容,重新温习一下,这样对孩子接下来做作业会极有好处,也能帮助孩子更扎实的掌握知识。
2.尽量让孩子能把会做的题给父母讲出来
看到孩子会做的题,父母有时可以故意假装不懂,让孩子给自己讲一讲,孩子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做过的题较清楚的讲出来,那孩子才是真正的会了,以后考试中出现同类的题,那就再也难不住孩子了。
3.积极鼓励孩子的进步
看到孩子的进步,父母要舍得表扬,孩子可能最在乎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了,如果孩子能不断接受父母的鼓励,孩子的劲头就会愈来愈大。
孩子才上初一,一切都不晚,只要解决好干扰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孩子就一定能重新树立信心,考好并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