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样的校長:
知识渊博,善于管理,爱校如家,与同事亲如兄弟姐妹,爱生如子,善于与教师交流与沟通,关心师生的学习生活。
办学有品质,提升学校的内涵,让学校生机勃勃,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办学有特色,让教师乐教,学生悦学,经常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始终依法办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的接班人!
谢邀!我在校园内长大,现在近三十年教龄,经历过的校长从七十年代到现在都有。在我看来,首先校长是吃喝拉撒睡的人,是岗位赋予了他们权力和职责。一个优秀的校长“德”方面尽量问心无愧,这个学校的师生就谢天谢地了。“才”方面让绝大部分老师认可。分别举例,一个八九十年代的校长,转业军人,第一年职称改革,他给自己解决了高级职称。那个时候指标管理不严,连续十几年,每个学校都可以去人事局要指标,这个校长说“我是军人出身,绝对不做那样的事”,结果这个学校几十个老师耽误评高一级职称一二十年,这些老师几乎都退休了,不少人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别的学校看门看车的人也因为指标多,评上高级退休了。现在不少校长首先在评先评优时先考虑自己,比如某校长在暑假里让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加班,替自己整理名师材料、整理申报正高级材料,自己先捞取名利。业务上多外行指导内行,老师们无奈,工作热情减退,熬工作。如果有人能够统计下,我敢说,名师、劳模、正高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校长们占的比例最大,反过来如果在老师们中间调查下,大部分就“呵呵”了。
当然,我也遇到过另外几个校长,不会阿谀奉承,只知教书,慢慢被提拔为校长,评课时只拿自己所教学科举例。那时候分房,首先考虑最困难的老师。上面给的个人荣誉,在年终总结里也不提。看见什么活儿,自己拿工具就去了。现在各种评先评优,都要自己申报,填材料给自己贴金,各种荣誉一大堆,连看的人都脸红。但现实是,人家评上了,就以优秀者自居。特别是类似名师这样的,中国几千年出不了几个教育家,现在二十年有几万名师。时代制造的笑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