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面对”文言文?学习和分析等?

一级建造师2021-07-22 20:50:47网络

谢谢题主。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最通俗的语言来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所谓文言文,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的。据说在古代,文言文是供文人专用的,所以对于今天的初学者来说,几乎相当于一门外语了。

但是,只要你掌握技巧,入门并不是太难。下面就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分享几个实用的小方法。

一 反复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必须多读,不要拿到一篇文言文,就急于达到什么样的阅读高度。“磨刀不误砍柴工”,诵读的过程,即是“磨刀”的过程。而且能够流传至今的文言文,大多音韵和谐,文质兼美,像《岳阳楼记》、《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反复诵读,形成习惯,不但对理解原文有帮助,而且还会收获一种美好愉悦的感受。

二 了解背景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背景,就是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就是故事产生的肥沃土壤。毫无疑问,了解背景对理解文章很有意义。

例如《桃花源记》,产生于东晋,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陶渊明空有济世情怀却无法实现抱负,愤然辞官归隐。但是不做官不等于不再关注国事民生,他希望社会有所改变却又无能为力,无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中。于是,就勾画出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谐美好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了解了《桃花源记》产生的时代特点,我们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及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的情感。

三 理解大意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揣摩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我一直不赞成刚开始读就不离工具书的做法,利用工具书的确能够节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但是,这样做不如自己先动脑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有效果。在诵读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写的何人或者何事呢?

2.这个人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呢?

3.作者通过人或者事想说明什么呢?

例如,读《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 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这篇小短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秦武王;主要事件是什么?扁鹊想给秦武王治病,秦武王却听信身边亲信的话怕扁鹊治不好他的病,反而造成“耳不聪,目不明” ,扁鹊“怒而投石”;通过这些人和事想表现什么?从扁鹊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就可能得知——治病和治国一样,应该和懂它的人商议。

通过诵读,再加上一番独立思考,文章大意就可以基本掌握了——这是借治病谈治国的道理啊。

四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这里强调“重要”二字。

学习文言文,说到底就是需要把它转化成现代文。一篇文言文,无论长短,都是有单词组成,只要我们明白关键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理解了。目前中小学文言文测试,对于句子翻译的评分标准规定,只要翻译准确几个关键词语、语句基本通顺就可以满分。

所以,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常见常用的重点词语,不用面面俱到。这时候就可以借助于一些优秀的工具书了。

积累要从实词入手,实词以下列几类为主: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多义词、 成语等;然后要根据语言环境准确判断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文章释义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你出于何种目的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讲究点方法,从诵读开始,了解背景,把握大意,理解内涵。这样坚持下去,你将会得到一份满意的收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