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穿着“I LOVE CHINA”文化衫的初中生,走在浙师大校园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来参加体育夏令营的永康学生。7月11日,浙师大“2008年体育夏令营”第一期营员在浙师大校园内体验了最后一个项目———定向运动后,依依不舍地卷起铺盖回家。临走时,很多学生眼里噙着泪水,不愿意离开。“每年的分别都很感人,在过去的一个星期,他们体验到了在家里、在自己的学校里无法体验到的快乐。”浙师大体育学院的陈华教授说。 这是浙师大第四年与永康市关工委、永康市教育局合作开展的体育夏令营活动。当天,318名来自永康的中学生结束了在浙师大为期一周的体育夏令营后回家。 中学生在这里体验快乐 7月10日晚上,在北田径场,孩子们围成一个半圈在表演节目,在离人群稍微有点远的地方,卢哲睿的父母坐在人工草坪上看着他们尽情闹腾。身后,是孩子们傍晚搭起来的帐篷,当晚,他们要在这里露营。 “我们是下午下班后来的,因为晚上有晚会,我儿子会拉小提琴,我们把他的小提琴送过来。”卢哲睿的父母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男孩说,“那就是我儿子。” 说起儿子这几天的变化,卢哲睿的父母显得很开心。有一次,卢哲睿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告诉父亲:“老爸,我在学校里学会洗衣服了。”这是他第一次洗自己的衣服,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特别欣慰。 往年的暑假,卢哲睿也会参加一些兴趣班,但是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看电视、上网。主要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与同学沟通相处的时间比较少。父母觉得,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对他今后走向社会不利。暑假参加兴趣班,只能起到个别培养的目的,像这种群体性的快乐,是家长通过兴趣班和普通中学无法给予孩子的。 卢哲睿的妈妈说:“我妹妹的一个女儿也在这里参加夏令营,她打电话回家说,这里的学校太美了,很大,老师都很年轻,大家玩得很开心。” 阿姨看到她晒黑了很多,不免有点心疼,她却说:“没关系,过几天就白回来了。” 阿姨问她参加夏令营有什么感受。她说:“比在家里开心多了!” 大学生很辛苦也很有收获 “我一般早上6点30分,就要来到办公室,处理一些临时事务。”项巍炜说。他是社体系一名大三学生,具体负责这一期的夏令营活动。体育学院把这次夏令营组织管理工作当做给这些即将升入四年级的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机会,和项巍炜一起实习的还有另外60多名同学。 早上安排的项目是游泳,下午有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和体育舞蹈。7月10日下午,记者见到项巍炜的时候,他正准备跆拳道的道服,准备给学生上课。 “体育专业最重要的是实践经验,只有让一个个学生都掌握运动的要领,才算是完成了传授的要求。”项巍炜说,他和他的同学都很珍惜这次专业实习机会。 除了白天安排的体育项目外,营员们晚上的节目也丰富多彩。策划组的大学生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比如拔河、踩砖头过河等,与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候还安排去报告厅看电影,今年第一期的营员,在报告厅看了电影《小孩不笨Ⅱ》。“这部影片是我们心理学老师推荐的,主要讲父母、孩子应该如何沟通的问题。”项巍炜说。 说起这次专业实习,项巍炜坦言:很辛苦,晚上9点半例会,总结一天的工作,营员10点半就寝,但是后勤组同学却经常忙到晚上12点才能睡觉。不过,通过这样的专业实习,自己的收获也很多。 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实现多赢 永康市关工委主任吕振挺是这个体育夏令营的倡导者之一,他说,当前的学生“应试教育有余、素质教育不足”,学习压力太大了。于是,在2005年的时候,他找到浙师大体育学院领导,希望在暑假里搞一个夏令营,把一个“轻松、愉快、健康、有益的暑假还给学生”。在永康市关工委、永康市教育局以及浙师大的协作下,夏令营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 “体育夏令营注重团队精神,营员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本身,还有战胜酷暑、战胜疲劳的勇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等等。”陈华教授说。 “国家将大量的体育设施投入到高校,高校的体育设施如何对外开放,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暑假期间,大学生放假了,高校的体育设施闲置,而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不会因为其闲置而降低,因此,这段时间用来开展夏令营活动,是对它的一种良性利用。”陈华教授说,“高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本身也是顺应奥运金牌战略向全民健身转变的大趋势。” 其实关于怎样利用浙师大的体育设施,陈华教授在年初就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浙师大打造成浙中西部体育休闲中心。除了暑假的夏令营外,双休日、节假日、晚上都考虑开放体育设施。浙师大不仅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还有600多名专业的社会体育人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结果将是多赢的,即社会上市民受益、学校可以收取适当的费用维护场地、体育系学生可以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