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师寄语
物的存在,是为人所用,如果“逐物而不返”,就成了物的奴隶。——傅佩荣
经济繁荣之后,人类社会顺着消费主义的号角向前奔驰,已经在物质享受方面达到极限了。
与此对照简朴的意思,很多人开始倡导简朴生活。尤其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我们的资源同生命一样珍贵,是不容肆意挥霍的。
这是物极必反的自然现象,还是人类心灵的自主抉择?也许两者都有。
不管怎样,在今天反省简朴生活的意义,应该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01
对物不浪费
“用到坏为止”,是简朴生活的基本观念。
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什么样的?是环保危机肆虐、消费主义横行。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达成一个共识:全球性的灾难在于环保危机。
大行其道的“消费主义”,是以消费带动生产,造成经济活络的假象,背后则是商业和媒体所操纵的庞大利益。
它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靠着混淆人们的“需要”与“想要”。
“需要”有一定的限度,但是“想要”却有无穷的空间。
譬如,我在看了广告之后,会欣羡某些名牌的车子、服饰、用品,使平静的心湖起了涟漪,逐渐卷入欲望的漩涡,认定自己的快乐在于满足这些“想要”上。
以务实的眼光来看,我们不能等到耗尽地球资源以后,再去图谋未来。
因此,简朴是人类的明智选择。
物的存在,是为人所用,如果“逐物而不返”,就成了物的奴隶,既谈不上尊严,也没有什么价值。
反之,如果成为物的主人,愿意自由支配物质增进人间情义,无疑可以凸显人性光明的一面。
02
对人有情义
现代社会有许多利益团体简朴的意思,彼此互相倾轧;个人与个人相处,也是在“都市丛林”中竞争,往往必须以别人为手段,甚至牺牲别人以成就自己。
于是,无情无义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实。
要扭转这种局面,需从简朴生活入手。
在简单朴实的原则下,一个人的需要是很有限的;多余的精神与时间可以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调整我们对物质的欲望,人生才能依序开展。
所谓“依序”,是指一套立体的价值观,从追求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推进到人我之间的互相尊重,认真讲究礼法与情义;行有余力,再提升到超越自我的境界,就是朝着无私与至善的目标去努力。
这正是传统儒家的思想体系,在今日看来,依然具有说服力。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贵是取得丰富的财物与可观的权势,但是大前提是“义”,即合法、合礼、合宜,不能伤害别人或社会。
只有重人胜于重物的人,才愿意“仗义疏财”。才能像孔子一样,在朋友的后事无人料理时,挺身而出,说出“于我殡”这样有情有义的话。
对比物质享受的快乐与人间情义的快乐,我们何去何从?
这不只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基本的价值观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提出儒家的系统见解,它既能顺应人性的需要,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03
对己更自在
人的自由必须从消极方面的“不受约束”出发,进而寻求自己主动设定的目标。
由此来看,物质欲望所带来的约束与限制是显而易见的。
当代存在主义提醒我们:拥有即是被拥有。
占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同时也被这些东西所占有。试想,一个人如果有两部车,光是照顾这两部车,就要花费多少精神与时间呢?
提倡简朴,则必同时强调心灵的修持。
人的注意力开始由外在转向内在,每天都有一点面对自己的独处时光,可以反省自己一日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
对于自己情绪的变化,如喜怒哀乐爱恶惧,可以细细体察,逐渐感受生命增加了厚度与韧性。
进而,再来接触艺术、文学、宗教、哲学,观赏人类天才的心得与结晶,久而久之,必能变化气质、陶冶风度,面对自己的任何遭遇,也能从更开阔的角度去理解。
近些年,回归心灵的呼声逐渐提高,这不能只靠被动接受,而应先行准备自己。
简朴生活,正是我们回归心灵的第一步。
04
践行最重要
现代社会中,没有人可以免于媒体的影响,我们要继续奉行消费主义,还是以主动负责的态度,践行简朴生活?
我想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我们珍惜唯一的地球,不忍见生态日益劣化;
如果我们肯定人间的情义是符合人性的深刻愿望,不能再以物代人,而要培养充满关怀与情义的社会;
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内在世界是值得经营的天地,其中有多彩多姿的潜能等待开发,并且保证可以增益生活的乐趣;
那么,除了简朴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简朴生活影响一个人对物、对人、对己的态度;更重要的在于,简朴不仅是个观念,它还须行动配合。
在这条康庄大道上,我们也不妨并肩同行。
点击下图,听傅老师讲哲学与人生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与更多朋友分享傅老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