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天时——从孔明借东风说起三国的故事

考研2023-06-02 21:55:19佚名

巧用天时

——从孔明借东风说起

三国的故事好多人都熟悉,“孔明借东风”这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孔明是三国蜀州诸葛亮的表字,民间社会尤其说书的人总认为自己跟他好熟、好亲昵,一开口就孔明如何、怎样说到借东风,一副庄严的神态,如同他便是孔明;绘形绘色,说那七星坛上短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的情境

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变身,多年来在民众心目中曾有这些共识。并且文化人看事物有别于普通老百姓,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文章谈过《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于是引出不少饱学之士指责诸葛孔明的能耐。

三天有两位年青人谈俗语,“孔明借东风”,下一句是?一个说“巧用天时”,另一个说“故弄玄虚”,各持己见。显然这也不是己见,网上网下都有人争辩这种话题。是孔明本领高强,还是他作假玩误导呢?与其以看法来定是非,倒不如了解一下当中的实情。当初曹操大军横扫中原,风靡荆楚,气度迫人。孙刘守军奋起抵抗,根据黄河天堑,在赤壁一带水域与曹军搏杀。时临夏季,北军长途远征疲于奔命,加上水土不服,不习水战等种种弊病都显示下来。为了稳定军心,曹操误听别人推荐,以铁锁连舟,使江面弄成平地。操的谋士程翌见此不妥,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无法回避,不可不防。”操不以为然,觉得手下的疑虑是不懂天时。他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寒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雄踞东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也有疏忽的时侯,到了他遭遇失利以后冷静出来才突然悔悟,子月复卦一阳生、雷动于地,有风起西北的变数

历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都有记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孙刘联盟火攻占曹不是虚构的,若火攻没有西北风不成事。因此明朝作家杜牧的诗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幸好东风给了周瑜火烧曹船的便利,要不,他的儿子小乔和孙策的儿子大乔就会让曹操掳到铜雀台做侍妾。

大战前夕,西北风何来?周瑜尝为这事伤透了脑子。找孔明商量,孔明说有办法帮他,由此便引出了孔明借东风的妙剧。无奈今人脑子先进孔明借东风的故事,举棒便训:封建迷信,小说家言用一大说话来制止我们探求个中的究境。虽然孙刘联合,周瑜问计于孔明是很正常的。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她们两家走到一同为生存而战,至少在这时侯是全力同心的`。诸葛孔明是个有学识、懂术数的人,但是久居江汉之间,懂得哪里的气候特征,能预测到哪些时侯会起西北风又何足为奇呢!即使今人用《易》测算天气,测得准也是寻常事。即便孔明深通《汉易》,听说他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这所谓天书虽未必能用似神人那样呼风唤雨,但应是预测学的法典,是后人奉作宝书的“奇门遁甲”术。

传统文化有两大亮点,一是经,二是纬。经是人们对事物本质性的理解,横向的,常说千古一理;纬是人在事物变化中的生存方式,纵向的,是循道而变的术。汉代人对《易经》的研究稍注重在道理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孔门师徒的《十翼》。到了宋代《易学》的研究已转移到象数方面,人们围绕知机应变的问题作深入剖析。是时道教盛行,出现了众多《易》用的学术孔明借东风的故事,如历法、医术、养生、预测、兵阵及其各类做事的方法。孔明巧用八卦九宫之法,综合天时地理人事等种种诱因做出精准决定,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只身想下来的。唐人杜甫的诗已经提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朋友,孔明假如没有必须实力,他又怎会享誉千古呢!不要以为自己把握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就能否轻视神秘的学问,当我们真的学富研深就不敢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乱作否定。

孔明借东风筑坛作法,明眼人都明白他已预算好风起的时间,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担保不出意外,人力可及的只能用自己的虔敬感动上苍!虚是实的根本,实是虚的诠释。只见他“缓步登坛,观览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孔明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突显自己,而是顾全大局、激励军心;西北风亦能借来,实是天助退敌。孔明可不是神,他知机而不乱来,对上天一直持续着一份崇敬的心。以后西北风真的吹来,周瑜乘着风势火烧曹船,把北军打得落花流水,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或则会有人说“孔明借东风”是子虚乌有,由于没有确凿的历史文字记载。并且又有谁能否认没有这一回事呢?无法反证,何以否定?正史有记载的就必须是真的吗?明白人不会执著文字,能透过事物的情和理辨通真假。

倘若能感遭到其中的精神用处,“孔明借东风”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好比我们很努力地从事着某项工作,因为时机不对受阻,有力无以用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刚好节骨眼上得“贵人”助,突破障碍,达成目标。如是“贵人”,不亦孔明乎?

试举一例:2003年一位经营红茶零售的李伯,为了拓展业务,在上海闹城区一个卖场增设门店并亲自把关。哪里人气旺盛,不久又有同行的人到此与之比邻开张。开始相安无事,谁也没有料到忽然来了一场“非典风暴”,卖场一下子冷冷清清。生意淡漠,而铺租高昂,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见对门虽同是卖红茶的却是人来人往,作业如常。李伯狂躁不安,突然萌生起退出出售店面的念头,此境遇着位熟客摸上新店来。李伯向来待客如友,跟这熟客相恋日久,已经是无话不谈。原来此人是做销售的,提到市场状况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诚恳地说:“非典”的害处性人所共知,政府注重、全世界都注重问题很快能够得到化解,我认为只要度过这一阵子,是好汉的还是好汉!有的人自乱阵脚,急急将手上的货以溅价买掉”李伯听着心中突然一震,若有所悟。果然不到半年,市场就悄悄复苏,卖场的人气回复,李伯的生意愈做愈好,而对门的红茶店在好景到来之前就毕业了。

【孔明借东风俗语】相关文章:

俗语造句04-28

僧人俗语04-10

漫谈俗语03-17

恶搞俗语01-11

猪肉俗语04-09

耗子俗语04-08

译音俗语03-24

搞笑俗语08-29

常用俗语11-19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