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哪个发展的最好?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2-08-12 22:43:23admin2

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仅从人均GDP来看发展最好的是波罗的海三国,人均GDP都在1.5万美元以上,但综合来看,继承了原苏联大部分的俄罗斯才是发展最好的,也是发展潜力最好的。

不是菠萝的海,而是波罗的海。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构成苏联是上个世纪存在的地球上最大的国家,从1922年成立也曾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横跨欧亚大陆。

总的来说,东斯拉夫三国是被提及最多的,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的苏联疆域,也是目前15个加盟共和国中在世界事务上存在感最强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由于是俄罗斯面向西欧的最主要通道,被提及的次数也相当多。

中亚地区的五个斯坦地处内陆,相对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存在感,地球上最大的内陆国就是五斯坦之一的哈萨克斯坦。

高加索地区分布着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一般被称为外高加索三国,国家小民弱,战乱不断。

波罗的海沿岸分布着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三个国家,这三国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国,政治相对稳定。

此外还有个摩尔多瓦,基本是个小透明国家,目前被提及的次数少的可怜。

作为曾经的世界强国,原苏联的GDP一度达到了美国的40%,远超日、德、英、法等国,可惜德是原苏联经济结构失衡,侧重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弱德一塌糊涂,经济布局的巨大差异也导致解体后形成了各加盟共和国发展之路各不相同。

疫情之前的各国发展情况单从人均GDP来看,波罗的海三国是最高的,都超过了1.5万美元,远超其余的国家,2019年的中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万美元关口。紧随其后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在1万美元左右,算是发展不错的。五斯坦中的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都不超过2千美元,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至今还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最高的爱沙尼亚是最低的塔吉克斯坦的近30倍。

2、人口情况

原苏联15个加盟国中,目前俄罗斯人口最多,接近1.5亿,哈萨克斯塔1800多万,乌克兰有4000多万,乌兹别克3500万左右,其余国家都不到千万人口。

波罗的海三国人均GDP最高,和这三个国家人口在15国中最少是密切相关的,最多的立陶宛不到300万人,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更是不到200万人,都没有中国一个县级市的人口多,昆山市常住人口都突破了200万,

人口少,资源丰富,政局稳定造成了现在富裕的波罗斯海三国波罗的海三国政局远比其余加盟国稳定,只要看看如今惨淡的乌克兰以及战乱的外高加索地区的发展状况,这三个国家由于早早的在2004年5月就加入了欧盟,抱上欧洲的大腿,发展形势远超其余国家。

通常情况下,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人均GDP。(2)国民整体收入及福利状况。(3)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4)创新能力。(5)支柱产业的合理性和可持久性。

对于以上几点标准,需要解释一下。之所以将人均GDP而不是将经济总量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基于公平性和可比性。比如,印度的GDP总量高达2.8万亿美元,而以色列的GDP总量只有4000亿美元左右,能以此说明印度的发展水平比以色列高吗?

之所以将国民整体收入和福利状况视为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它具有合理性。比如,福利哪来的?是国民创造出来的。自然包涵了国民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发展的目的。因为,高福利也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体现。

至于国民整体收入状况问题,从发达国家中总结出的普遍现象是“中间大两头小”。即:尽管都存在着贫富差距,但总体上是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最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兼顾了个体的积极性和社会稳定性这两个问题的缘故。

将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纳入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已经被普遍认可,也无需赘言。需要解释的是,使用“创新能力”而不是“科技水平”作为衡量的原因。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毕竟大国少而小国多,如果使用“科技水平”来衡量的话,显然对小国不公平,也不现实。毕竟,像以色列和荷兰这样的小体量却有着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属于特例。而一些小国能够在某一领域“有创新”的话,也就不错了。毕竟,它们举国之力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资源及基础状况各异。所以,各国的支柱产业各色各样。比如,地大物博的俄罗斯可以成为资源型国家,而马尔代夫则只能以旅游业为主。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经济结构,能够挣钱就是硬道理。

综合以上五个“衡量标准”来分析,目前为止,从苏联解体中独立的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的发展状况可以分成三大类。即发展水平较好、一般和较差。

从苏联解体中独立的15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3个东斯拉夫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3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5个中亚国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3个外高加索地区国家,以及位于东南欧的内陆国摩尔多瓦。

首先从最直观和最有比较性的人均GDP来分析。我们以疫情前的2019年数据为准,这15个国家2019年人均GDP分别为:爱沙尼亚2.37万美元、立陶宛1.95万美元、拉脱维亚1.78万美元、俄罗斯1.16万美元、哈萨克斯坦9731美元、土库曼斯坦6967美元、白俄罗斯6663.3美元、阿塞拜疆4793美元、格鲁吉亚4769.19美元、亚美尼亚4622.43美元、摩尔多瓦4498.52美元、乌克兰3659.03美元、乌兹别克斯坦1724.84美元、吉尔吉斯斯坦1309.39美元、塔吉克斯坦870.79美元。

这15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分别是:俄罗斯的支柱产业为能源、军工和粮食,白俄罗斯是机械、电子及农业和畜牧业,乌克兰是黑色冶金为主的工业及农业,格鲁吉亚是酒业和旅游业,阿塞拜疆是石油等能源为主,亚美尼亚是农业及有色金属,哈萨克斯坦是石油和天然气,乌兹别克是棉花、石油、天然气和黄金这“四金”,塔吉克斯坦是棉花和铝业,吉尔吉斯斯坦是金矿,土库曼斯坦是石油、天然气和旅游业,摩尔瓦多是农产品,爱沙尼亚是矿业、加工业、能源工业、IT、科技企业、旅游业,立陶宛是木材采伐业、矿业、加工业、过境运输业等,拉脱维亚是机械加工、能源加工、农业及服务业等。

从国民教育水平、国民个体收入、国民福利这几个角度来看,波罗的海三国发展状况较好,其次是俄罗斯。在社会福利方面,土库曼斯坦也不错,在中亚国家中福利水平最高。从科技或创新能力层面来说,俄罗斯的水平最高,波罗的海三国次之,再往后排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对照“五大衡量标准”来综合分析,目前为止,从苏联解体中独立出去的这15个国家中,其发展状况可以分成三类,波罗的海三国及俄罗斯的发展状况较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摩尔瓦多、白俄罗斯的发展状况一般;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乌克兰的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乌克兰的发展状况堪忧,可以说是与期望值反差最大。

从人均GDP来看,波罗的海三国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从国民收入结构来看,波罗的海三国比例适中、贫富差距不明显。从产业结构来说,波罗的海三国比较均衡,没有对那一项过度依赖。从国民整体教育程度来说,波罗的海三国即便在欧洲,也能排在前列,因此,其在科技领域的某项上有创新。所以,综合而论,将它们分在了发展较好的一类中。

尽管俄罗斯的人均GDP与波罗的海三国有差距,尽管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但俄罗斯毕竟是世界性的政治、军事和能源大国。俄罗斯的国民教育水平也较高,在数学、生物科技、军工科技等领域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尽管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与其在世界上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不太相符,但也不得不说,俄罗斯的社会福利整体水平较高,且覆盖面较广,所以,特将俄罗斯排在发展状况较好的一类中。当然,俄罗斯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状况和更高的发展水平。

在这里要提到土库曼斯坦和摩尔瓦多这两个国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基础条件并不好,但其发展状况却中规中矩。比如,社会福利水平方面,土库曼斯坦在中亚国家中做得最好,人均GDP数据也可观。而身处欧盟和俄罗斯夹缝中的摩尔瓦多,其发展状况也超过了预期。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没有被政治问题羁绊。比如说,土库曼斯坦是联合国认可的亚洲地区唯一的中立国。还比如摩尔多瓦在宪法中特意写明了自己是中立国,所以,摩尔多瓦与俄罗斯及欧盟都保持了“等距”关系。相反,有些国家本可以发展的更好,却因为政治或领土因素而举步不前,甚至是倒退。

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与最大的邻居俄罗斯有隔阂、有摩擦,甚至有过2008年的“五日战争”。而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两个南高加索国家却是“相生相杀”,彼此之间争议巨大、冲突不断,甚至多次兵戎相见。所以,这种额外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的消耗也在很大程度上阻遏了它们自身的发展。而白俄罗斯也是因为国内的政治问题及地缘政治问题而发展的磕磕绊绊。事实再次证明,政治站队、无谓消耗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大忌”。而在这个问题上,乌克兰的体现更具体、更明显。

独立后发展状况最差、与预期反差最大,也是“最可惜”的国家非乌克兰莫属。

在从苏联解体中独立的15个国家中,以当时而言,若论整体实力,俄罗斯无疑最强。如论实力第二强的话,无疑是乌克兰。若说谁最有希望率先成为发达国家的话,无疑也是乌克兰。因为,乌克兰当初的基础及设施最均衡、最牢固,工农业体系最平衡、最全面,产品结构最合理,龙头科技最有特点,人才储备也令人羡慕。

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其西部是欧洲“三大粮仓”之一。东部是以煤矿为核心建立的完整的产业链。沿黑海岸有世界闻名的多个造船厂,特别是具有制造大型舰船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航天工业可以排在当时的世界前五,制造飞机、导弹等军事重装备的基础、技术、能力一流。另外还从苏联解体中继承了令人垂涎的核武器及核工业。直白地说,那时的乌克兰是各方面基础扎实、工农业体系均衡、经济结构合理、特点突出。所以,被公认为最有希望向发达国家门槛迈进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然而,仅仅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乌克兰的发展状况却令人大跌眼镜。

乌克兰独立后的发展过程似乎诠释了“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的说法。一个充满希望,而又被很多人看好的乌克兰,却混成了欧洲最贫穷国家。原来令人羡慕的军工企业早已凋零,航天业几乎停滞、成品舰船卖了、半成品拆了、技术也卖了、乌东的工业体系因为战乱而散了,最主要的是,连人才也输出了!最最主要的是,现在的乌克兰居然要靠人才输出和青年男女到世界各地打工来创造外汇,支持国内的福利和国家运转。悲哉!事实也再次证明,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引进人才”远比“输出人才”更重要。因为,那至少说明了发展环境和吸引力。

乌克兰之所以混到今天的地步,有两个字可以诠释,那就是“折腾”。当然,这个“折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动折腾”。二是“被动折腾”。主动折腾主要是指国内精英们的“自我折腾”。而“被动折腾”自然是指在地缘政治中“选边站队”。其实,不仅仅是乌克兰,对于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来说,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 ,只是因为一些主动或被动因素的羁绊,才没有与各自独立时的预期目标相符。

总之一句话,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能奢求太多,埋头苦干,心无旁骛最重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