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高考里的变化,简单来说一下这个变化过程。
以前高考过程中是语文,数学,英语各是150分,文综和理综同样都是300分,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没有商量的余地。新高考最初采用3+3原则,也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中选择随意的三门进行选考,但是随着浙江省推出新高考后出现的弊端(几乎很少的人选择物理学科,但是大学很多专业都要有物理的基础)逐步的连带其他省份都调整为3+1+2原则,也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物理和历史任选一门,然后再在其他四门里边选择两门就行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仍旧也是各150分,物理或者历史是100分,你打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但是选考的两门科目是采用赋分制的,赋分制强调3分一段制,从100分-40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按照你的分数在全省的百分比进行赋分,最终高校录取时的分数采用的也是赋分制。比如你选了化学,但是却学的不是太好,考试时候只考了79分,但是最后你的化学成绩排名排进了全省的1%里,那么你的化学成绩记的分数就是100分,如果另外一个你的同学考了78分,但是成绩排名却是在全省的2%,那么他的分数将被记为91分。虽然你两只差了一分,但实际上却差了9分,这就是赋分制。他的好处就在于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额选课没有要求,假如你选择了理化生组合,你的同学选择了史地政组合,明显的理化生的试题难度都大于史地政,这样如果不采用赋分制的话你的同学就容易被北京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你则会落榜。但是采用赋分制的话就会相对公平了。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专业教育回答,总有跟你情况相近的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莫言,一个让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快乐的老师
赋分制,高考新生事物,本来是想抹杀或淡化成绩的绝对排名,以突出学科专业的招生特点,按素质来挖掘人才,现在却被搞出很多个100分,听着就很不合理。
赋分系数应该用在招生阶段的专业录取环节,比如某大学招生时,计算机对已填报志愿的学生调档时,设定一个基本的的录取分数线,比如总分480分以上,然后在各大学各院系录取时,对各科成绩的赋分系数设定是不一样的,比如【物理】专业(物理难学):物理成绩*1.8的系数(可以更高),化学成绩*1.5的系数,生物给个*1.3的系数,希望学生有文字功底的就按1.8*语文成绩,想淡化英语的(很多专业可以淡化),给个1.2的系数……如此操作,这个专业招生时你想搜罗到的已填报志愿的优秀学生(有专业特长的,而且不会漏掉偏才)综合素质排名就出来了,最后录取分值可能会达到900-1000分,而且该专业每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系数微调,负责招生的人为操作因素就基本上消除了。
如此操作,高考总成绩排名就完全没了意义,状元概念就被弱化了,他也是按各大学设计的学科系数纳入一个排名体系进行录取,不会再出现清华、北大找上门的现象……
最关键的,大学招生依此做到了人尽其才的选拔,学生只要按自己兴趣点和专长来用功读书,学习才会转向兴趣和能力,如尽量做到少偏科,各门课程很平均的优秀学生专业选择余地虽然大,但不一定能进优秀的大学、读好的专业
赋分制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科目原始分数,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同时也兼顾专业特长和爱好、报考人数比例、题的难易程度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还是比较合理的!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