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形容一个人因为惊恐至极而神情木然。
读音:miàn rú tǔ sè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频。”
译文:走到墙壁前面看季布,因为惊恐至极而神情木然。
造句:看到前方舰队悲惨遭遇的英美军巡洋舰编队的官兵们面如土色,但还没等他们做出逃跑的决定,新唐海军打出的鱼雷就到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面无人色
读音:miàn wú rén sè
释义:意思是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译文:李广被匈奴所围困,士卒们十分恐惧,个个吓得没有一点血色,李广则神色自若,指挥有方。
造句:圣祖晚年,西边不太平,王事屡屡败北,好几次几乎片甲不回,皇亲大员们一听要打仗,心里先自怯战,推三阻四,没人愿意出兵,一听出征,唬的面无人色。
面如土色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吗
面如土色,当然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面,指脸面,属于人物神态的基础。“如土色”,表示失去了平常的润色,这就是神态。
附解释:
面如土色:形容脸失去了平常的润色。形容惊恐至极。
对镜贴花黄的花黄是什么意思?
对镜贴花黄的花黄是额头上黄色的饰物,与花黄相近的额饰还有花钿,这种在面颊贴花钿的化妆术,称为面靥或笑靥。花钿的颜色有多种,其中红、黄、绿为多。
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用黄粉画或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与花黄相近的额饰还有花钿,这种在面颊贴花钿的化妆术,称为面靥或笑靥。花钿的颜色有多种,其中红、黄、绿为多。
花黄也称花子,是古代妇女脸部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罗胜”“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名目。
当时的佛教文化极其流行,人们从金色的佛像中得到了灵感,也把额头涂成黄色。这样的妆容看起来就更加具有异域风情,也可以让皮肤看起来更加的白皙、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