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的立国之君是秦非子(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他因善养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其后经历了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到了秦襄公(?-------公元前766年)时期,因辅佐周平王东迁有功,正式受封成为诸侯国。
自秦非子立国,到秦王子婴时秦国彻底覆灭,前后历时600多年,共经历了40代君主。这些秦国君主可按年代先后,在位时间,建立的功业,对秦王朝的功过几种方式进行排位。
1、 年代先后:40位秦王的继承顺序,《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一查便知,这里不赘述。
2、 在位时间: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所有秦王中享国时间最长的;秦王子婴在位只有46天,是最短命的。其余的秦王在位时间几年的、十几年的、几十年的都有,稍稍用心即可排列出来,亦不赘述。
3、 建立的功业:秦王中功勋显著、影响力大的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
秦穆公怀着开疆拓土的雄心,抛弃地域偏见,广泛吸纳各国贤士,先后重用了百里奚、由余、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兼并了二十个西戎国家,成为西戎地区的霸主。
秦孝公固守雍州,暗藏灭亡周室、并吞天下的野心,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移风易俗,对内务耕织、强军备,实施严刑峻法;对外用连横之策,破坏合纵联盟,各个击破,为秦国开疆拓土上千里。秦孝公创立的社会结构、法律框架、兴国战略和治国措施,一直被他的后代子孙所遵循,成为秦国日益兴盛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秦惠文王在位27年,他采用张仪的计谋,先是完全掌控了泾、渭、洛三川地区,然后重用武将公孙衍、司马错、樗里子等人,不断向四处扩张,向西兼并了巴蜀地区,向北攻占了魏国的上郡,向南吞并汉中地区,使秦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在与六国争雄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执掌国柄时间最长的秦君。他抱负远大,选贤任能,文有名相范雎,武有战神白起。政治上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恩威并施,分裂诸侯,各个击破;军事上重用白起等将领,连年四处征讨,蚕食诸侯。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战略性决战,一战击杀赵军40多万,使原本强大的赵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力量。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军不断大败诸侯军,攻取了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了周赧王,把九鼎迁到了咸阳,随着秦军的节节胜利,战国七雄争霸已经渐渐显露出秦国一家独大的迹象。
秦王嬴政13岁接掌秦国大权,在26年里,依靠李斯、蒙骜、王翦等文臣无武将的辅佐,“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边拓土到北向户之地,设立了桂林郡和象郡;北边派蒙恬修筑长城,把匈奴赶到700里之外,终于使秦国的强大达到了顶峰,自己也成为开天辟地以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帝。
4、 对秦王朝的功过:大秦王朝的四十位国君中,有三十多位都是恪遵祖训,依靠兢兢业业的点滴积累,使秦国走上富裕强盛之路。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几百年苦心经营而成的强大帝国,因为出了几个不肖子孙,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排在第一位的败家子就是秦二世胡亥,他爹临死时,给他留下的基业是“东至朝鲜,西至羌中,南至北向户,北至辽东”的一片锦绣江山,短短三年,他就用自己昏聩颟顸的倒行逆施,搞得身边大臣众叛亲离,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亲手葬送了祖宗几百年的基业。
排在第二位的是秦始皇,他虽然把大秦带到了兴盛的巅峰,但是由于他的穷奢极欲,睥睨天下,空有“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野心,没有实际的谋略与谋划,胡亥、赵高、李斯三个他所信任的坏人一联手,就让金城千里的帝国立时走进了风雨飘摇之中。
至于秦王子婴,就是十足的受害者,江山传到他手里,早已处于崩溃状态,不管他的哪位祖先再生,恐怕也是无力回天了,600多年营建起来的王朝在他手里灰飞烟灭了。
综合功过,历代秦君主的排位应该是秦孝公、秦始皇、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秦穆公。
秦在春秋战国之后建立秦朝并不是一蹴而就,秦自西周周孝王时,因其祖先秦非子养马有功,将西北的一块土地划分给他并接受周王的管辖,自此秦国建立。
在我看来,秦国君王不能用排名来划分,秦国国君奋六世之余烈,一扫诸侯而六合一,每一位君主和秦国历史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面我来按时间顺序分析几位秦国有名的并起到了国运转折作用的君主。
1.秦襄公秦襄公时期,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失去天下诸侯信任,最终被西戎破城而杀。之后秦襄公率兵击退西戎并护送周平王东迁,周王因其有功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并加封为正式诸侯,此时秦国至少在地位上与东方各国平等了。
2.秦穆公穆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秦穆公在位时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在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为秦国招揽人才广开大门,任用百里奚,百里奚据说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后代,穆公仅用五张羊皮从楚王那里换来了百里奚,任其为相国,可见穆公的聪明机智,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将。另外还任用骞叔,是百里奚举荐的,任其为上大夫,右相,骞叔的两个儿子百已乙丙,西乞术也是两名大将。
穆公时期,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称霸中原,是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开拓疆土数千余里。留下秦晋之好的典故。
3. 秦孝公秦孝公之前,秦国已不再是当初的一代霸主,经历了几代君王的动荡后,秦国国力衰弱,孝公之父秦献公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与魏国讲和,割地,迁都栎阳。秦孝公嬴渠梁发布招贤令,广招天下各国贤才,其中就有卫国的商鞅。商鞅来秦地之后,走访民间,跑遍秦地的大小山河百川,卫鞅发现秦人民风纯补并且十分彪团结,而且全民皆兵,秦人斗志高昂,所谓"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孝公任用商鞅,对秦国进行了空前绝后的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而且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从此秦国便走上了国富民强的道路,为秦朝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若果没有孝公的高瞻远瞩,没有孝公和商鞅的惺惺相惜,秦国或许就此埋没,但是天佑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在孝公时期先后收复了秦献公时割出的河西走廊宝地,从此秦国崛起了。
4.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赢驷,是孝公的儿子,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时期,改 ‘公’ 为 ‘王’。赢驷即位初期,因为商鞅变法触及到了统治阶级贵族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赢驷不得已车裂商鞅,到但却继续保留了商鞅的政策,大秦富强的道路依然宽阔。
此时已近战国初期,秦惠文王彻底掌握了河西之地,东方各国害怕秦人,所以联合起来阻止秦国东出,视为合纵,五国伐秦。就在秦国被联军打到函谷关几近崩溃之时,又一位拯救秦国的名相,张仪。张仪采用连横抗纵,逐个击破,将五国联军全部击退,世人评价张仪‘张仪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此外,秦惠文王在军事上采用司马错伐蜀之策,讲西蜀天府之地尽收其下,司马错曰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任用魏冉等人讨伐魏国,继续扩大疆土。
惠文王承接父业,不辜负其父其祖心愿,为秦国又推动了前进的力量。
5.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字稷,赢稷,是秦武王的弟弟。武王在洛阳的周王室太庙里举鼎不幸被砸死,赢稷在宣太后扶持立下,继任秦君,是秦国国君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即位初期,外戚魏冉为相国把持政务,还受宣太后处处制约。之后任用谋士范睢,扳倒魏冉,正式把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政治方略,任用白起为将,先后击败三晋,齐国,楚国,之后又发动著名的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赵国从此国力大衰。攻陷东周,结束了周王朝八百年的统治,另外秦昭襄王还自称为西帝。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蔺相如完璧归赵,屈原沉汨罗河,赵括纸上谈兵等事件,皆是因为秦国的强大才如此。
秦昭襄王时期,国力空前的强大,各国都是分畏惧秦威,纷纷割地与秦国讲和,妥协。苏洵在六国论中开篇就说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如此态度对秦,再也抵挡不住秦国的千军铁骑,各国的灭亡只是早晚之事。可见秦昭襄王是一位多么熊心的君主,如果让其再活几十年,或许六国早已一统。
6.秦始皇嬴政原名赵政,少年时期在赵国为质,其父赢异人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之父为秦孝文王赢柱,秦孝文王之父为秦昭襄王赢稷。庄襄王不受昭襄王亲近,遂送至赵国为质子,庄襄王在赵国时遇吕不韦,吕不韦献其宠妾赵姬与赢异人,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典故便来于此,此后赵姬生下一子,就是赵政。当时华阳夫人是秦孝文王赢柱的宠妾,而且华阳夫人无字子,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千金协助下任华阳夫人为母,秦孝文王驾崩后,赢异人继任秦王,赵政和母亲赵姬也在吕不韦帮助下回到了秦国,改名嬴政。
秦庄襄王驾崩后,嬴政顺理成为秦王,当时国政由吕不韦和赵姬把持,两人关系暧昧,吕不韦为了自身保,又将嫪毐献于赵姬,赵姬与嫪毐私混并生下了两个孩子。随后嫪毐在嬴政冠礼之日发动政变,结果被嬴政早已安排好的三千精兵围杀,不久嫪毐被车裂,赵姬的两个孩子也被摔死。嬴政正式亲政,免除吕不韦丞相职位,发配巴蜀,任用李斯为相,开始了秦国的统一之路。
嬴政先攻打西周,击败周赧王,夺取象征着天下霸主的九鼎。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派出韩腾灭韩、十九年派王翦灭赵、二十二年派王翦之一子王贲灭魏、二十四年先后由李信,王翦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王贲灭齐。自此,六国皆被秦始皇所灭,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立郡县,在中央实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面封建社会的三公九卿制度,北理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修水渠,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我个人认为:
秦始皇最大的贡献不在于统一六国,在于建立了中国大一统的王朝,并且为王朝的延续经营制订了制度,使中国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始终没有分裂,尽管中国有如此多的少数民族,但自始至终中国的版图不会少很多,并且延续至今。相比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统一后未曾实行制度管理,小邦国分裂,战争不断,各国林立,到如今欧洲有数十个国家,而我们中国只有一个,得益于秦始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