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门出状元在今天不那么适用了?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2-07-22 23:56:03admin2

首先感谢您的邀约

现在的寒门不单单指的是农村,由于,贫穷差距的出现,城市甚至是大城市里也有极度贫穷的孩子,这些孩子从小就有自卑感,对于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成绩是可想而知的,从而导致学习的失落、老师的失宠。大山深处的贫穷更是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小学基本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中学的老师也大多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中式英语;而有钱的城里人的孩子可以从小就上双语幼儿园,从不缺少外教纯正的英语教学。语言类学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有关部门把早期的英语课,改为汉语早课)

另外,我国许许多多的名校都在北京,是众多学子的梦想殿堂。虽然北京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招生,但由于对各省录取政策及分数的不同,在不同地区的学生,能考上同一所院校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进一步使得其它省份的升学率降升。

这是导致寒门“出状元”不适用原因之一。

从来也没有过“寒门出状元”这回事。真正寒门出身的考生连一甲都不录,直到清末才有改观。古代,只要通过了乡试,成了举人,哪还有“寒门”?因为成为举人之后,实际他已经有了候选官员的身份,可以去做官,也可以不做官,但无论怎样,金钱已经不再成为他的问题。

而参加会试、殿试,最基本的身份要求就是举人,换句话说,最后当上状元的,在他成为状元以前,就必定已经发财了,就算不是土豪,起码也是富人的身份,所以才有“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之说,因此,历朝历代也从来没有过什么“寒门”状元,个个都是富人。

当然你可能说,考生在中举之前很穷,这是可能的。不过,除非社会时代特殊,否则这种人绝对无缘成为状元,也包括榜眼、探花,都不可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殿试。历朝历代,有资料可查的状元,一共是641人,就算加上太平天国之类的政权录取的状元,也不过659人。

在正统朝代的641位状元里,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寒门出身。这些状元的身份,要么是官二代,要么富二代,要么世代书香,要么表面赤贫实际却受家族供资。

真正赤贫家庭出身毫无背景的人,没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是科举的最后一关。考生考过会试,身份即为贡士,要殿试面君必须要接受身份背景调查,然后报给礼部或是皇帝委任的钦差。

真正的寒门出身过不去这一关,因为这有一个条目叫“沙汰八律”,就是看这个人如果以后当了官,有可能在哪方面出问题。

其中第三律“贪坐”,第六律“浮行”,你没有足够的家底是不可能过审的。

你连饼都没见过,一辈子没吃过一顿饱饭,没见过世面,就太容易被糖衣炮弹打败。

但如果殿试出来,不论什么成绩,一般都能混个不错的官职。可是,假如你太容易贪坐、浮行,让你当大官那就是祸害了。

既然存在这种可能,真正寒门出身的人,他的封顶之路一般就是赐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好一点的是二甲“进士出身”,能让你传胪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正常来讲根本就不会录你进一甲。

你连一甲都进不去,殿什么试?状什么元?

录取真正的寒门子弟进一甲,是在清末变法维新的时候,鸦片战争以后。以上说了,真正寒门出身,连一甲都不录你,文人们争取了上千年,最终在清末变法维新的时候,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上本,才使寒门子弟真正开始被录入一甲。

你知道沈家本是什么时候的人?他出生那年是1840年,鸦片战争都打响了。伍廷芳比沈家本还小两岁。所以,沈家本、伍廷芳争取到的这份福利,其实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换句话说,鸦片战争以前,历朝历代的一甲都不录取寒门赤贫出身的考生,那穷人怎么当状元?

到了今天,实际上我们也知道,供学子读书的开销实在是不低。除非是个人天才,否则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成绩也的确很难达到巅峰,这就是社会问题了。所以,寒门出状元是有实际困难存在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