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华约国家加入了北约?

人力资源管理师2022-07-28 16:29:44admin2

华约全称华沙公约组织,是在冷战时期两极对立格局下以苏联为核心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对抗由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荷兰、英国、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当时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随即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对此做出了回应:1955年5月14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八国在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由此形成了与北约对立的华约组织。除了这八个正式成员国之外华约还拥有蒙古、越南、老挝三个观察员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剧变解体,而华约组织也在这一过程中于1991年7月1日解散。而作为战略对手的北约则趁机东扩,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前华约成员国加入了北约:

1989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改为实行多党制。1989年10月23日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取消作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实行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法治国家;取消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机构中的领导作用的规定。

1989年3月六名前罗共领导人发表致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的公开信,批评他的内外政策,要求进行全面改革。但齐奥塞斯库对此不屑一顾。1989年12月16日在罗马尼亚西部的蒂米什瓦拉市当地群众为保护一名遭迫害的天主教神父而与警察发生了流血冲突。这一事件成为罗马尼亚大规模群众事件的导火索:到了19日首都布加勒斯特也爆发了几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示威者再次与警察发生冲突。齐奥塞斯库不得不在20日中断对伊朗的访问,回到国内。1989年12月17日在首都市中心广场上举行的万人集会上齐奥塞斯库下令军队开枪镇压,但遭到拒绝。22日军队在倒戈后逮捕了齐奥塞斯库夫妇,罗马尼亚政权由以前罗共中央书记伊利埃斯库为主席的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

1989年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在这次大选中团结工会获得99%的参议院席位。同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红底戴王冠的白鹰恢复为波兰的国徽。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天鹅绒革命”。1990年6月举行了全国首次大选,在这次大选中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两个政党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获胜。同年11月25日两个共和国的领导人经过协商决定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离,随即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解体法: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体国家。

1989年9月下旬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相继发生政坛剧变。东德随即停止了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同时严格限制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激起了东德人民的示威抗议浪潮:1989年10月7日在东德建国40周年的国庆日上东德的莱比锡、德累斯顿、波茨坦、马格德堡、耶拿等各大城市相继爆发了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国庆庆典会场附近7000余名市民聚集抗议,并与警察爆发了冲突,数百人被捕。这种全国性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在东德历史上尚属首次,与此同时同属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匈牙利和波兰的政局也发生巨变,匈牙利甚至开发本国边境准许东德公民经由匈牙利领土进入西德,这样一来东德方面原本为防止本国人口外流而修建的隔绝东、西德的柏林墙就形同虚设了。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在各方压力下宣布开放“柏林墙”。以此为标志东德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代: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议会选举,组成了以德梅齐埃为总理的由基民盟、自由民主联盟和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联合政府上台后实行市场经济,由此开始了东德经济私有化的进程。5月18日东德联合政府同西德方面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随即东德引入了西德马克,从而形成了双方的经济及货币大联盟。同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东德并入联邦德国并于8月31日同西德方面正式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东德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原来东德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而改为5个州。两德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北约成员国存在,而原华约成员国东德已不复存在。

1989年11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发生了关于环境问题的示威,此后示威进一步扩大至要求全面政治改革。1989年11月10日执政的保加利亚共产党向社会作出举行自由选举的承诺。1990年2月保共自行放弃一党专政体制,党名也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同年6月保加利亚举行了自1931年以来首次自由选举,保加利亚成为多党制国家。

1990年底阿尔巴尼亚也宣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军队、公安、司法、外交等重要部门实行非政治化和非党化。3月31日举行首次多党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多党议会。

1990年3月11日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独立,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独立。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外其余的加盟共和国宣布组建独联体。

1999年北约进行了第一轮东扩: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个前华约成员国为北约的新成员。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在这其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六国都是前华约成员,尤其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更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谢谢光线772的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华沙条约简称华约,是冷战时期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而成立的一个军事性质的组织。是冷战的产物。

总共有十一个原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后来变成了北约的成员国,他们是原来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共和国,斯洛瓦克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可以看出,这些国家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争霸的解体。他们都选择了制度主义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这11个国家目前有10个都加入了欧洲联盟(除了阿尔巴尼亚),再加入欧盟之后,才逐渐在军事上向北约靠拢。因为欧洲实力最强的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是北约的成员国,其他的国家也随着这种外溢效应,为了寻求集体安全,来增加共同的认同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