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德军东线的总指挥、军事家——保罗·冯·兴登堡

自考2022-11-14 09:41:32佚名

他,曾是一战德军东线的总指挥,也曾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他的一生可以称之为传奇。战争结束,自己祖国陷入危机时,他依然能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优势,帮助德国缓解因为赔款和割地带来的危难。

但在晚年,由于被希特勒所蒙蔽,他错误地让纳粹党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也让他受到了一些质疑与批评。这个传奇的人物不是他人,正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保罗·冯·兴登堡。

一、一代名将的诞生

1847年10月2日,位于波兰波兹南的一户容克地主家庭,诞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婴,满心欢喜的父母将这个孩子起名为保罗·冯·兴登堡(德语:Paul von )。因为从小家境优越,因此兴登堡从小就接受了十分优秀的教育。同时受到家庭影响,兴登堡自小就有了一个当兵的愿望。

在他12岁的时候,兴登堡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军校就读。他在学校中接受军事训练,并被灌输一套忠君报国的思想。可以说这段时期的生活,兴登堡从一名懵懂的少年,慢慢成为了一个普鲁士忠君尚武的优秀臣子。

1866年,还在上学的兴登堡就参加了军旅生涯的首战——萨多瓦战役。作为一名步兵上尉,兴登堡在队长阵亡后独立带领40名士兵成功地挡住了奥地利军队的进攻,还在追击途中缴获了敌军的3门火炮。这一优秀的表现,使得他受到了时任德皇威廉一世的奖励,破天荒地得到了一枚只有团级军官才能获得的红鹰勋章。

1870年8月,普法战争正式爆发,刚从军校毕业的兴登堡毅然决然地参了军,职务也从最开始的副营长一路升迁到上尉。3年后,在部队中表现出色的兴登堡被送往柏林军事学院进行深造,他优异的表现甚至还引起了德军司令小毛奇的关注。

此后兴登堡的军旅生涯开始一路升迁,到了1903年已经是官拜上将军衔。其军旅生涯即将一帆风顺之时,因为与德皇关系不睦皇和对国家局势的考量,兴登堡在1911年从军中退伍,来到汉诺威郊区过着打猎郊游的生活。

3年之后,"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出于军人的敏感性,已经赋闲在家的兴登堡决定立即复出,帮助德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应有的胜利。不久兴登堡就被任命为德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负责东线作战的任务。

相比于战况捷报频传的西线,德军在东线的进攻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甚至有时还处于下风。事实上,东线的俄国人确实很难对付。因此,德国陆军的计划是让东线的德军不主动出击,保卫德国东部地区不被俄国占领,等待西线战胜法国后,在调派主力部队前来东线打败俄国人。

每次交手,只要俄军稍微一接触,德军的指挥官就向后撤退,还向大本营诉苦称俄军势头凶猛,部队难以抵抗,一来二去也让德军高层摸不清头脑。为了尽快打开东线的胶着局面,德军派出埃里希·鲁登道夫担任新任东线总指挥,为了驯服住桀骜不驯的前者,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选择兴登堡来与他搭档。属于兴登堡的一战传奇经历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从常胜到常败

鲁登道夫与兴登堡全部到位后,德军高层开始制订打击东线俄军的具体计划,1914年8月23日,东线的首场大战——坦能堡战役正式打响。战役初期,德军与俄军一度形成了僵局,为了激励士兵,25日下午,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抵达前线,这给部队的将士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本来僵持不下的局势也开始发生变化,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德国人这面倾斜。

战斗中,德军依靠铁路和公路系统向前线大规模派兵,实现了将两大俄军主力全部包围的梦想。此外俄军指挥不力,明码通讯多次被德军破译,使得部队处在极其不利的境地中。8月30日柏林军事学院,俄国军队全面崩溃,指挥官萨姆索诺夫将军自杀殉国,次日俄军无条件投降,德军大获全胜。

坦能堡的大捷让德国上下为之喜悦,德皇威廉二世接见了这位将军,并亲自任命其成为东线德军的总统帅。不过坊间传闻称柏林军事学院,兴登堡一直都是鲁登道夫的傀儡,甚至还有了"你说呢将军"这样戏谑的称号。1916年8月,兴登堡取代法尔金汉,成为新任的德军总参谋长。

但此时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美国强势介入一战之后,同盟国的势力开始逐渐处于下风。除了德军还在勉强支撑外,奥匈、奥斯曼土耳其都已经无力继续这场世纪浩劫,纷纷开始退却。此时德国国内经济已经开始走向凋零,国内工人士兵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已经不可调和。

9月29日,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军封锁,后者处境开始越发不利,希望与协约国进行停战谈判,但这一举动却被对方无情拒绝。同一时间,德国本国局势也出现变化:11月3日,基尔港水兵因不满待遇和局势恶化,爆发了著名的水兵起义。11月11日,无力回天的德军宣布退出一战,德皇威廉二世与霍亨索伦王朝宣布寿终正寝。

柏林军事学院

战后在严苛的《凡尔赛和约》要求下,德国的领土不是独立,就是被其他国家收回,海外领土被协约国所瓜分;军事上被大力削减,所有的武器类别和数量也被限制;经济上,条约要求德国赔偿约2000亿马克,现金不足时可以用黄金、商品、舰船、股票及其他形式进行支付。

三、希特勒的引路人

一战结束后,兴登堡彻底离开了军队,开始向政坛进行发展。因为军事方面的突出表现,兴登堡不久就成了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一股势力,此时德国已经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共和制正式取代了之前的君主制。

1925年2月,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艾伯特因病去世,使得原定的总统大选宣布提前举行。此时所有的右翼政党决定游说兴登堡,让后者去参加总统选举。此时的兴登堡面对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贫困,最终决定前去参选。同年4月6日的全民表决中,兴登堡以1460多万选票当选为新一任总统。

成为总统后,这位曾经的军官开始表现出他强大的一面。1930年,兴登堡不经议会同意,开始自行委任政府职务,使得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偏向总统制。这一阶段,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工人党开始上台,后者开始鼓动兴登堡将国家向右翼势力转变。

1932年,兴登堡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开始大规模依靠右翼政党。尤其是以原部下施莱歇尔中将等人更是力主希特勒为首的政党进入国会参政,在希特勒等人的"关照"和"帮助"下,原本对纳粹主义反感的兴登堡开始全力支持希特勒参选。之后在次年1月,兴登堡推举前者担任总理一职,也让希特勒正式登上德国政治权利中心。

从1932年起,因为年龄原因,兴登堡的健康和智力已经处于非常差的地步,一次希特勒去拜访他时,病榻上的兴登堡误认为是曾经的德皇威廉二世,还连叫了几声"陛下"。此时的兴登堡已经完全丧失了管理国家的能力,大权已经被希特勒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934年8月2日,这位身经百战的德意志军人和政治家,在自己的庄园中安详离世,终年85岁。最初他的遗体被希特勒安放在庄园之中,二战开始后,为防止棺椁被破坏,其遗体被德军转移到德国马尔堡的一座教堂中。

结语

一战扬名全德国,但在政治末期用人不当,使得希特勒成功上位,让德国在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晚年的兴登堡可谓难辞其咎,但这依然无法改变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地位,毁誉参半的人生,可以说是兴登堡一生最好的写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