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副主任: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太多

自考2022-11-17 10:30:58佚名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伴随着保定副中心等消息的流传,首先带来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北京首都迁移已成定局,但对于真正的京津冀一体化,依然困难重重。

在20日举行的“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功能太多,集中了太多的非首都功能。必须改变做强做大所有功能的传统做法,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变京津冀地区的一城记、双城记,为多城记,实现京津冀良性互补、协同发展。

但是,转移哪些功能,转移到什么地方,能不能转移出去……京津冀一体化之间,需要回答的难题太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说,北京首先要稳定的是首都的核心功能,其次是首都的支持功能。此外,首都也产生一些衍生的功能,甚至产生了一些寄生功能。比如所有的政府都会倾向于为市民提供一些福利性的补贴,但是在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北京的生活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北京聚集了大量未必应该在首都的功能。“我觉得政府的管控、政府的补贴,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的供需关系。”

李晓江说,北京必须控制人口,必须控制职能。但是控制要符合市场经济,不要去扰乱市场的供需关系,人为地降低首都的成本。

北京首都迁移已成定局

至于转移到哪里,李晓江说,需要用市场的方法去引导产业、就业、人口的重新聚集。“我个人认为最迫切的是河北必须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如果没有河北的长足发展,北京、天津的往外移动是不太可能的。北京、天津走了河北的路,河北无路可走,这个局面必须改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京津冀是中国行政区划中最具有缩影的一个区域框架,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两个政治局委员领衔的北京和天津,和两个中央委员领衔的河北省,在区域等级上是不对等的。

而且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提出都是围绕着保北京为前提提出,就使周围出现了不均等的机会,也使得资源配置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由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原因,京津冀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其中北京通过绝对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机构设置,高度聚集了服务业发展中心。天津是历史上传统的工业城市,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中后期的阶段。河北只能在自己已有的资源条件下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比如钢铁工业,但是在发展阶段上和北京有比较大的差距。

在京津冀各自发展不同的阶段下,李铁说,整个区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强烈的同构竞争北京首都迁移已成定局,大家都希望按照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更多地获得对优质资源的竞争。北京希望将低端产业外移,但是河北希望吸引北京更多的优质产业。

而且,李铁说,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巨大,使这种合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户口,户口所带来的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福利化供给,使大量的优质资源为了享受这种福利的供给,偏向于向北京集中。

所以,李铁说,在这个体制下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是在保北京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对河北对天津的辐射作用,二是天津和河北在发展中有强烈的同构性,都是发展工业。二者会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孙涛说,目前滨海新区重点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和河北省在沿海港口方面下一步要加强合作。二是为第三产业、生产性研发服务做一些可操作性的规划。但他同时表示,在招商引资、城市开发过程中碰到最大的难题也是北京的巨大吸引力问题。比如天津的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很大,滨海区域的第二产业将近60%,但是第三产业很低,因为这些高端服务业优先去了北京。因此,北京的经济功能定位还是要明确,否则很难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

孙涛也表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慢下来,对于将来往哪里去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现在可能摆在眼前的任务就是交通一体化的问题,难度也比较大。

至于公共政策、市场一些政策的一体化,以及产业布局,孙涛说,需要更高层面来研究,也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一个协调机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