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的流动空间:流动(组图)

自考2023-01-17 09:21:01佚名

浅论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的流动空间关键词:流动空间几何元素框架结构图1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图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作,也是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对于建筑内部的空间处理方面,密斯提出了“流动空间”的主张,并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第一次真正实现并确立了这一概念。这里简要从几何元素与空间划分的方面分析阐述“流动空间”的概念。图2衔接穿插的室内外空间德国馆的两幢房子同布置在一块不高的平台上,左右延伸的墙面和屋顶挑檐把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主厅平面(图1)呈矩形。厅内纵横交错的玻璃和大理石墙的位置灵活而且似乎很偶然,它们隔而不断,有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巴塞罗那德国馆,由此形成了一些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图2)。原作整幢建筑中不设门,更利于空间在实际使用中的自由流动。图3雕塑《黄昏》科贝尔塑造“流动空间”要求设计师从静态的建筑体量中创造出动感,追求“虽然不动,却有动势”。密斯将平面中的墙壁抽象为线性的几何元素,强化了墙体的轻薄感,具有较强的方向性。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德国馆中线性的墙壁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线性或矩形空间,互相垂直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再加以丰富的材质使用,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这些变化的空间是连贯的、流动的,人们随着视点的移动,可以得到不断变化的***效果。不仅是墙,台阶、屋檐以及家具、雕像等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出空间的变化和人的行进路线,使建筑和周围环境密切结合。典型的例子是右部小水池中的巴伐利亚舞女雕塑(图3),在入口处狭长的空间末端起到了极好的视线导引作用。图4钢结构细部由上述可知,“流动空间”作为“自由平面”的一种极端化表现形式,需要极度自由的墙面,这就要求结构体系打破各自独立的“盒子”。因此德国馆与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类似,需要极其严谨的框架结构设计。在穿插贯通的空间形式下巴塞罗那德国馆,德国馆主体部分的结构体系是由八根纤细的钢柱组成的墙柱分离的框架结构(图4)。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用钢柱支承,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为实现“流动空间”提供了可能。此外主体部分的内墙外墙与八根钢柱完全脱开,墙面彼此穿插错落。墙柱分离的结构体系使墙可以被处理得尽可能轻、薄,产生了较强的内外渗透效果(图5),增强了墙的方向性;墙、柱、屋顶互不牵制,反而有机配合,人在其中行走感觉迷失了图5天地差别的迷失天与地的差别(图5)。另外,精致的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节点处理也体现出密斯对于工艺的极端重视。

巴塞罗那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材料与技术创造出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实现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密斯也被奉为现代建筑四位大师之一。参考资料:1、《空间是怎样炼成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再分析》朱竞翔王一峰周超2、《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筑平面中读解密斯的设计概念》王昀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Nurfü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