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37岁的法国男人,在中国定居十多年

自考2023-03-04 10:10:43佚名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74个真人的故事

我叫小雅,全名,37岁。 一位有幸在中国拿到“绿卡”的法国人,在中国定居十多年,中文和母语一样地道。 现居“春城”昆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很喜欢孔子的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021年在玉龙雪山雪莲峰攀登期间看日照金山)

作为清华巴黎理工大学核能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万卷书点亮了我的青春,丰富了我的知识,也一天天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行万里路,胸怀眼界变得崇高博大。

从法国到中国,再在中国定居十几年。 从一个人跋山涉水,变成了父子俩幸福和谐的经历。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疫情过去了,带着我的两个娃娃满世界跑!

(2016年带孩子去攀登法国阿尔卑斯山)

说到与中国的缘分,要从我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读本科的时候说起。 在法国,孩子们在学校有两门必修外语。 进入大学后,突然不想再继续之前学的德语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参加了一个汉语公开课。 老师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博士。 他精通中华文化,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尝试了一个月后,我发现这门语言很有趣。 它和法语根本不在一个语系,字形千变万化。 一个词放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就大不一样了,简直太迷人了! 我对这种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字越来越感兴趣了! 从每天 1 小时增加到每天 2 小时。 从每周在校上四节课,到每周增加6节校外辅导课,我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沉迷。

(École 的校旗和学生制服)

中国朋友可能不明白,我上的École 相当于法国理工大学中中国的清华大学。 工科课很紧,比如数学和物理对脑力要求很高,我选了一门据说是“世界上最难学”的外语。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就掌握了1500多个汉字,信心大增。

根据学校要求,如果所选语言难学,毕业前必须到该国实习。 2005年夏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来到中国。 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了一个月,到安徽马鞍山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和社会实践考察。 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山清水秀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短暂的中国之行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2005年第一次去中国实习,周末和弟弟妹妹去上海旅游)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年轻时有幸游览过巴黎,那么以后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伴随你一生。 把这句话换成中国,更符合我当时的心境。 巴黎的美景令人陶醉,而中国对我更像是一种召唤。

(2021年北京出差,重游故宫)

我2006年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那时我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路,就是去中国继续深造。 得益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实力和声誉以及优秀的专业成绩单,我成功申请了清华大学核与新能源学院的研究生资格。

入学后发现同学都是各个高校的精英,只有我是老外。 课堂所有课程均以中文授课,让我身处全场景沉浸式语境中。 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跟我说法语。

(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与同学合影)

课堂上,清华那些神级教授在黑板上写板书,更是张扬飘逸。 比如有一位老师,一笔写出了“正交”二字。 那是必须的! 对于我这个只认识印刷汉字的留学生来说,简单来说就是它认识我,而我不认识。 一节课下来,我的眼里满是线条!

好在理科专业的内容翻译成汉字后,很容易识别,比如“原子核”、“原子”等,掌握了关键专业术语后,使用率特别高。 经过两年的熏陶,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努力。 我的汉语听说读写水平已经可以应付生活和学习自如。

很多人问我如何像母语者一样学习中文。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非常喜欢中文,每天都在练习和使用它。 中文语法很简单,最难的是四声的发音,经常闹笑话。 先看后写,难字最后才学。 直到现在,我还在网上研究一些生僻字,挑战一下。

(2008年和同学、表弟一起爬长城)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我一般会去看法文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考上北大骑马返乡,看中文版的《鲁迅全集》、《明朝那些事儿》。 我对清朝的历史比较感兴趣。 我会研究清朝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是如何灭亡的,然后比较中法历史的异同。 这很有趣。

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我和新婚的中国妻子回到了法国。 回到法国工作三年后,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刚好有一个在中国的工作机会,我们就和家人一起搬回了中国。

孩子有中国血统,回国后很容易申请入籍。 作为父亲,我只能以外国人的身份申请工作签证。 我还开玩笑说我的孩子在中国的地位比我高。

塘厦中学考北大_北大研究生好考吗_考上北大骑马返乡

(2012年,我和妈妈、大儿子在邯郸)

有了“绿卡”才能在中国长期居住,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不再与能否续签挂钩。 我可以更好地照顾我的家人和工作,从容地生活。 获得中国的“绿卡”成为我当时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的“绿卡”是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的证件。 从2004年开始办理绿卡,到2014年,中国只给全球不到7300人发了绿卡。 同期,美国发放的“绿卡”数量已达100万张。 因此,中国的“绿卡”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绿卡”。

(我的中国“绿卡”)

对于近百万的长期外籍人口来说,能够获得中国绿卡的人屈指可数。 如果得不到诺贝尔奖,得不到CBA总冠军,没有突出贡献,机会就很小了。

2018年中国成立移民局,外国人管理政策也在逐年放宽,刚好符合我的申请要求。 在做了充分的准备,提交了几百页的申请材料后,又等了九个月。 2008年11月,我终于拿到了我的中国“绿卡”! 从此,我在中国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拿到证书的那天,我兴奋地发在了社交平台上,得到了中法两国亲朋好友的祝贺! 到现在这条消息的点赞数还是我单条消息的评论点赞数的天花板。 拿到绿卡后,不仅意味着我在中国的居留时间不受限制,不需要申请签证,而且我能从心理上感受到中国对这位外国朋友的认可。

闲暇时,我经常邀请我的法国朋友一起吃饭聊天。 其中,只有我拿到了中国绿卡。

(拿到护照后社交平台庆祝的盛况)

除了工作之外,还有两个原因让我最终和家人一起住在昆明。

一是云南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四季如春,特别适合旅游。 这里有喜马拉雅雪山、东南亚热带雨林、高原湖泊、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对于我这种喜欢户外运动,到处旅游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昆明的房价比北上广深便宜很多,非常适合居住。 我买了一套180平米的房子,足够我家两个小男孩玩得开心,跑来跑去。 平日只要不出差,我就会在家给孩子们准备早餐,帮他们穿衣服,一起玩游戏。 开学时,我还和孩子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 在昆明,我有家的感觉,有安居乐业的归属感。

(2018年我和两个孩子坐上新买的三轮车)

我是资深户外旅行爱好者! 我的家乡在法国南部,离比利牛斯山脉很近。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爬山。 长假期间,全家驱车前往著名的东阿尔卑斯山滑雪。 因此,我从小就对户外运动产生了兴趣。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延续:旅行、读书和锻炼。 灵魂和身体必须在路上。 孩子只做选择题,我选择全部。

(我和我的家人在法国长大)

来中国后,除了学习和工作,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旅行上,走遍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 我去过新疆的喀纳斯湖,在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露营,东北的长白山天池,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河南的嵩山少林寺,湖南的张家界……脚步穿行于大江南北的秀丽山川。 每年,我也会抽空出国,去东南亚、中亚的一些国家旅游。

(2013年背着大我一岁半的老板去了张家界)

世界上有一种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随波逐流,不惧怕,纵然万人迷,我也去争取! 对我来说,旅行是我最享受的生活方式,也是与世界相处最惬意的方式。

(2019年带孩子去爬野长城)

我想和我最爱的人分享这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 在我的带领下,两个孩子也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但去云南和四川的次数最多,因为距离比较近,温度也适宜。 西藏和宁夏的风景也很独特,但是对外国人的限制比较多,我也只去过一次。

(2019年带孩子穿越滇越铁路)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和运动。 回到法国后,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兄弟去阿尔卑斯山徒步和露营半个月,就像我小时候父母带我去的那样。

一开始,我没有养孩子的经验,情况也有很多。 我得带足够的物资,保证休息,有时还要背在肩上散步。 孩子累了,困了,喜欢情绪化,但带出去的次数越多,经验越多,提前准备和节奏都不是问题。

北大研究生好考吗_塘厦中学考北大_考上北大骑马返乡

(2017年雨季带两个孩子去缅甸徒步)

2017年暑假,我带着5岁的弟弟和2岁的弟弟进行了14天的缅甸之旅,其中3天都是徒步。 因为是雨季,所以一路都是泥泞的路面。 弟弟还小,不会自己骑马,只能骑在我的脖子上。

我每天都会背着他在土路上走 8 个小时。 哈哈,那种“酸爽”的记忆,至今还历历在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旅行的故事,一起走过的时光,都成了他们珍藏的回忆。

(2021年带孩子在内蒙古巴基丹林沙漠露营)

2018年春节,我们去印度旅游两周,孩子们第一次体验了在沙漠过夜。 当时没带帐篷,只带了毯子和垫子。 我们坐在天空下的地上,躺在星空下的沙漠上,聊天玩耍。

放假回到昆明,六岁的老大画了一幅沙漠星空图。 画面里有沙丘,有骆驼,有我和他们,还有漫天闪烁的星星。 当时看到这幅画,就知道沙漠营地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那一刻,我觉得带他们一起出去,去旅行,去看看世界,所有的辛苦和跋涉都是值得的!

(2018年春节和孩子们在印度沙漠玩耍)

孩子上学后,旅行被压缩到暑假和周末。 老大上的是昆明的国际学校,功课还算可以。 老二在中国读的是公立学校,作业多到写哭了。 这两年,负担减轻了很多,工作量也减少了。

(孩子们不要忘记在旅途中做功课)

即便如此,为了带他们出去玩,我也是用尽了十八般武功。 如果你做不完,你可以带着你的作业,走到哪里都可以做。

很多家长认为带孩子去旅行会很辛苦,但对我来说,与得到的快乐和满足相比,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愿意通过旅行、徒步、登山,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在行为和精神上做他们的行动和精神领袖。

(2021年与甘肃藏区的孩子们)

户外旅行在孩子眼里不全是享受,他们也会害怕、退缩。

2021年,我将带他们去挑战海拔4344多米的昆明最高峰雪岭火峰。 早上6点,天还没黑,我们就出发了。 刚走出大本营的帐篷,6岁的弟弟就抱怨肚子痛,也可能是害怕了。

我只好把他留在营地,和我9岁的弟弟一起出发。 到了集合点,其他朋友带来的小朋友一个都没有来。 只有我哥哥参加了我们的登顶挑战。

(2021年带着9岁徒步挑战昆明最高峰)

整个爬山过程非常痛苦,因为是高原,又高又冷,有些缺氧,高原反应明显。 我们两个人都戴着手套,穿着登山服,背着装备。 我们一步步爬上绳索,几个小时后到达了山顶。 我们两个人在厚厚的睡袋里躲了20、30分钟。 哥哥说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回到营地,我们大快朵颐地吃着烤全羊,听着弟弟身边大人们的夸奖。 哇! 那种感觉真好! 大哥很自豪,觉得其他小朋友没做过的,只有他一个人做到了,太厉害了! 在我看来,用行动的结果得到的真诚的赞赏,是培养孩子自信和自尊的基石。

(成功登顶雪岭火峰父子合影)

这个阶段,兄弟二人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我鼓励才和我出去,而是经常求我带他们去旅行。 与身边的孩子相比,他们逐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们一样,父亲每天都带着他们环游世界,所以他们更加珍惜外出的机会。

但他们不会向同学炫耀,他们的感受有多么不同。 在学校里,他们还是黄皮肤、黑眼睛、讲中文的中国孩子,在班里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 只有当我们和我一起在家时,我们才会谈论我们父子之间的美好时光。

(参加少儿钢琴演奏会)

孩子身上的中国基因太强了,我把他们都给去掉了。 看到一个老外带着两个中国孩子,挺心疼的。

有一次,我带他们去玩滑索,老板有点紧张,旁边一个中国小伙安慰他说:“看看你叔叔……哦!是叔叔吗?还是爸爸?” 儿子很高兴他笑着说:“是我爸爸!” 哈哈,这种事情真有意思!

除了外貌,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朋友们常常忽视我是外国人。 电子支付审核个人信息失败,刷脸失败,我才想起自己是外国人。 如果单看声音,那我中国口音就一口了。

(接种新冠疫苗后保健所奖励)

有一段时间,云南的疫情政策宽松,周末就带着孩子去宜良的一个古村落。 当地人看我是外地人不让进,还解释说长期不行。 后来又拨通了昆明的Z市热线,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朋友们甚至开玩笑说效率这么高考上北大骑马返乡,一定是因为你是老外吧。 其实在电话里,接线员一直以为我是中国人。

(孩子们在昆明勇敢地接种疫苗)

今年疫情期间,长途旅行受到严格控制,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选择在云南省内旅行。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认识一些像我一样长期在云南生活的老外。

(我和法国朋友)

在普洱,我遇到了唯一定居的法国人,娶了傣族姑娘,把云南的普洱茶卖到欧洲。 在偏远的布朗村,我遇到了一位长期居住在那里的法国艺术家。 他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创意作品,体验活动,超棒的体验。

在西双版纳景洪,我们找到了一家很棒的民宿。 周边生态环境特别好。 有各种树种。 头发花白的店主原来是一位前瑞士外交官和生物学家。 孩子们跟着他学习各种树种的特性和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是难得的机会。 这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旅行。

(前瑞士外交官、生物学家、经济学家)

我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感受到了中国的稳定和包容。 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如果你去法国,法国人会说:“我欢迎你!”,强调个人的诚意。 但如果你来中国,中国朋友会说:“中国欢迎你!北京欢迎你!”,把国家放在个人之前。 中法文化之间还有很多有趣的差异,但现在,它们可以和谐地融合在我的一言一行中,又不违和。

现在,我的家庭、工作、孩子都在中国扎根,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 我身上有法式浪漫,更注重家庭,喜欢孩子,享受生活。

(2017年缅甸徒步带孩子休息爬树)

我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份有发展空间的工作,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剩下的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再者,就是做一个善良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自强;穷则自强。 如果你富有,你将造福于世界。 生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善良能让人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2021年在昆明组织10组家庭组成虎跳峡亲子游)

我是国际扶轮社的会员,这是一个公益协会。 在昆明,我们长期致力于做慈善活动。 最近一直在筹款,旨在为云南偏远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免费治疗。 为了筹集资金,成员们不辞劳苦,有时甚至要自己承担交通​​费、食宿费。 能在中国与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充满爱心的人一起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慈善事业,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们昆明扶轮社的公益活动)

我喜欢中国,也喜欢法国。 我喜欢法国菜,也喜欢中国菜。 我喜欢中国的长城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作为中法两所知名大学的双硕士毕业生,以及长期在中国生活的法国人,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两国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中。 在法国时,我担任清华大学法国校友会秘书长,在中国时,我担任法国理工学院中国校友会会长。 作为两国学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尽我所能为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2011年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办的“中法青年交流年”活动上,我以一个法国青年的身份发言:“愿每一个说中文的法国人都热爱中国,每一个法国人——华人爱法,两国青年共同筑起了反对偏见和误解的长城,架起了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2020年登顶玉龙雪山雪莲峰,海拔5290米)

因为疫情,我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去看望父母和九十多岁的奶奶了。 他们越来越大了,我非常想念我的两个孩子。 期待今年疫情好转,可以回去满足长辈们的心愿。

作为一个全家定居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希望中国的国际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更加安全。

(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说:“这是我心安的故乡”。 作为一个已经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的法国人,希望中法友谊万古长青!

【听写:小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