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墨说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盗贼来,无非要抢劫、杀害、毁坏;我来了,要是叫人得生命,但是得的更丰富。
取这段经文后半句,凝炼出“厚生”二字,便是金陵男子学院的校训(现为上海师范学院金陵男子大学)。
蕴意是除了要丰富自己的人生,更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别人,惠及社会,使生命多姿多彩。
这么,在那种叛乱压迫的年代,金女大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男性杰出人才。同时,金女大也成了晚清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男子学院。
金女大第二任院长吴贻芳
说起金女大,不得不提及一个人。她就是上个世界闻名中外的女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吴贻芳,也是金女大第二任院长。
在她出众的率领下,金女小声名远扬。当时的教育界有一种说法,叫“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吴贻芳市长的任职,在金女大的建校史上留下了浓墨工笔的一笔。
金女大完成注册
1928年11月3日,是载入金陵男子学院史册的大日子。这三天,吴贻芳在金女大100号大厦举办了隆重的就职仪式。
金女大是一所教会中学,最初由几个教会共同创立的,她们举荐德本康夫人为首任院长。
1927年3月,英、美、法等国炮击广州,导致“南京血案”。
此后,上海国民政府发出“收回教育权”的政令,其中有一条规定是不得以外国人为主任。于是,德本康夫人离职,吴贻芳成为市长候选人并成功连任。
吴贻芳卸任后,为了使金女大成功注册,便于中学生享有国民政府开出的优待条件,她开始在北京政府和中学监事会英国托事部(金女大经费的出资方)两方之间不断周旋。
在她的努力下,办学目标重新更正,弱化“基督教”字眼,注重指出中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社会服务意识。于是,在1930年12月,经教育部结案,金女大完成了注册。
金女大的改革之路
金女大成功注册后,吴贻芳考虑到中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开始了一系列的人员调整和学科配置。她的理想就是要给中国男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让金陵父亲拥有独立精神,自强不息立足于社会。
01建立班主任团队
办学须要先保证老师团队的稳定。
吴贻芳着手调整中外老师比列,实现外籍班主任向中国班主任为主的转变。据1930年的统计数字来看,金女大老师总量47人,其中中国老师30人,英籍老师14人,美籍1人,美籍1人,德籍1人。
据悉,吴贻芳还聘请福州其他院校老师做兼职老师;约请美国学者、教授进行访问讲学;发动在职老师推荐老师等等。这种举措基本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稳定老师队伍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老师们的居住条件和工资待遇。德本康夫人就聘期间,教民大多以外籍为主,他们的薪水参照美国标准。
吴贻芳上任后,考虑到老师的生活保证问题,开始调整住房和工资水平。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一张《金女大班主任福利和班主任待遇》表格中可以彰显。(筱墨依据参考文章记录,做了如下表格)
据搜集到的资料表明,这个标准在当时是低于国外其他学院的。
02确立办学理念
前文中曾提及,金女大的校训是“厚生”,即丰富的人生之意。德本康夫人任职期间指出,中学生要重视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
吴贻芳上位后,结合时代发展,重新定义了校训。她觉得除了要丰富自身,更要用自己的才学和智慧去丰富他人和社会。于是,她做了以下部份调整。
将中学生的神学课程列入哲学课的学习之中,提高中学生在生活中的认识和实践。
把“厚生”二字置于校徽的中央,提高视觉疗效。
更改团歌,平添了中华古国和民族相关内容。
全体在职班主任要注意平常的一言一行,给中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标杆作用。
有关最后一点,吴贻芳本身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穿着永远大方得体,待人接物如沐春风,虽然面对艰辛磨难,也一直保持良好的修养和知性。
在纪录片《大师》中,有个中学生追忆初见吴市长的画面
她身穿深紫色礼服,头部佩一条白颜色帽子,风度好得不得了。
所谓“言传身教”,吴贻芳给与了精准的剖析。
抗日期间,吴贻芳还降低了爱国教育这一课目。她率领中学生组织筹款、义演、义卖等活动,给“厚生”一词又注入了爱国主义情结。
03重新调整学科
在最初几年,金女大并没有产生有影响力的学科。吴贻芳就职后,开始思索怎么使金女大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她回顾近年的教学制度,明白了社会需求才是办学的拼搏目标。于是,她开始调整不符合现况的规则。
社会学系是培养社会服务人才的学科。因而,所设置的课目有35项之多。金女学院生需完成这种课目学习,通过实习,完成结业答辩和论文能够顺利结业。
吴贻芳上任后,很是看重这门学科的社会服务工作。
她聘请资深教员,鼓励中学生结业后继续深造。她引进西方社会工作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调整。尤其是抗日期间,她率领的中学生构建了乡村服务处,积极举办救国救民活动。不可证实,金女大的社会学系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专业人才,后来也成为了中学生最受欢迎的专业。
家政系在开办之初,吴贻芳就考虑这个学科的实际用途。与国外其他男子学院家政系不同,吴贻芳高度注重学科与社会的联系。
那时正值抗日时期,她按照战时经济状况,最开始只筹建了营养学。后来随着孤儿和难童越来越多,这个专业又降低了和儿童相关的课程。在吴贻芳撰写的《金女大四六年》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家政系分儿童福利、营养、应用艺术三个组。课程有儿童发展、儿童健康、托儿所管理、普通心理学、营养学、膳食与癌症、烹饪学、应用艺术、生理学等,所以属于理科。
家政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在教学的同时重视社会实践。
抗日期间,迁到重庆的金女大师生在校内设置家政实习室,在校外设置儿童行为指导所和儿童福利实验室,免费照看当地的一些贫困儿童。暂时留守在上海的师生新增了糖果制做课程,他们用日本式袋子装好,借给外国传教士,帮助难民降低收入。
英语系是金女大的强项,也是中学生的必须课程。
金女大不仅有普通西语课外,每学期还有法语讲演会、辩论会、上演英语歌剧等。
金女大的中学生在念完一二年后,须要进行英文测验,这是考察他们对日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假如测试不及格,则须要在七年级重新补读一年日语,再出席考试。假如考试仍不及格,就得手动辍学了。
正是由于吴贻芳对德语的高度注重,金女学院生不管是法语口语,还是理解能力都大幅度提升了。
中学生陈凤祥说:“上口语课时会到校园里遛弯,见到哪些说哪些,有时侯到寝室里喝酒,面对面进行交流金陵女子学院,这使我们的口语能力进步很快。”
中学生朱文曼说:“每次上完英语课,会留很长的阅读材料,让我们自己去读。第二天老师不讲解,而是让中学生去讲,即使压力大,但阅读中文的能力也急剧增强了。”
体育课是金女大惟一一门学院四年都要学习的课目。吴贻芳表示只有健康的身体能够谈得上完善的精神,不得不敬佩她有这样的远见和智慧。
金女学院生入学时,每人有一张健康卡,里面记录着体态坐姿须要纠正的缺陷,和体重不达标要补充的营养。
假期时侯,中学生排成长队在草皮上行走,体育老师对中学生进行记录。为此,中学生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坐姿是否正确,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许多结业生追忆说:“是金女大让他们有了坚强的体魄,即便到了晚年,一直胳臂笔直,饱含活力与朝气。”
在当时,也有一些新型中学倡导体育,但只有吴贻芳金陵女子学院,在金女大的体育中加入了美学的内涵,即融入各类不同方式的街舞,这样更具有男性特征。
04特色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金女大借鉴欧美同类型中学的可行性方式,结合中国中学办学特性,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育模本,供后人参考和学习。
首先是主修和辅修。初创时,金女大只分文、理两科。后来才有了主修和辅修。中学生可以选一个主修系和一个辅修系,这样既扩宽了中学生的知识面,又满足了社会的须要。
其次是导师制。每位中学生可以找一位老师当导师,一个导师可以带多个中学生。导师帮助中学生考虑主辅修的专业方向。平常这种导师们基本都搬去寝室,因而可以对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加以指导。
金女大还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中学生须要在学院四年修完一定学分方可申请学位。为了减少经济困难中学生的负担,金女大容许他们离校工作一段时间,等挣够杂费后,再回去学习,直至修满学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吴贻芳市长的率领下,以上一系列改革举措使金女大人才济济,结业生们服务于生物、医学、教育、艺术等各个不同领域。就如校训“厚生”的蕴意那样,金女学院子除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还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书籍《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甜蜜》,林杉,台海出版社书籍《永远的吴贻芳—纪念吴贻芳先生诞生120华诞》,周和平,广东人民出版社书籍《金陵男子学院》,孙海英,广东教育出版社纪录片《大师》纪录片《一代伟大的女人—吴贻芳》